丹心谱写《商城赋》作者:姜舟林
我曾经苦苦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有关古人信奉的“立德、立功、立言",于我何有哉?孔子问鲤,今天有没有学《诗》?并告之曰:“不学诗,无以言。"继而又告之:“不学礼,无以立。"这是做人应具有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而今,若有人问我:你知商城吗?我无言以对。一个人不知道家乡的过去、现在,且不说未来,如同数典忘祖,无地自容。近日,有幸得到余水老师赠我一本《商城赋》。我欣喜之至,认真披阅,仔细咀嚼,始觉眼界大开,受益无穷。我深深感叹:得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位益友。

余水老师年逾古稀,然多年如一日,勤勉笃行,笔耕不辍,已是著作等身了。在已经出版的十多本书中,《商城赋》算是扛鼎之作。此书宏篇巨制,长达二十多万字。含赋三十五篇,记两篇,疏注七百七十五条。如此浩繁的工程,非有十分明确的目标,能吃苦耐劳的毅力,而实难为之。据余老师自述:“两年多来,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请教了很多学长。"听起来轻描淡写,但做起来,如同唐僧西天取经,途中的艰苦磨难,需要付出呕心沥血的代价才能克服的。我以为,余老师胸中有一股浩然之气,触之而动。笔势纵横驰骋,或激昂慷慨,或纡回曲折,或如天马行空不可羁勒,遂成不朽之著。
《商城赋》堪称商城县的百科全书,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化、人物等诸多层面。赋中将商城的文明史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写明春秋时,商城为吴楚之地,境内置有雩娄邑,邑地在县城东北的李集村。这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寺有:法眼、华岩、清凉、大吉,东岳庙、古大庙、华祖庙、三味庙。有云极观,有崇福寺塔、息影塔,还有城东郊的烈士陵园、"精忠报国”的“忠烈祠"、"峡口的抗日忠烈墓"。

余老师用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黄檗山国家森林公园"、“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鲇鱼山国家水利风景区"。还秘境寻踪,介绍了位于金刚台乡四顾墩村境内的宝灵坛,此坛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其后有一清泉水源,水清可口,甘甜醇香,可造酒。还介绍了观阵山上有一绝景,悬崖峭壁中,自然天成一中华地图。
源远的历史,厚重的人文,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父进士,子进士",说的是周祖培父子和程国仁父子同为进士。也产生出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楚相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苏耽在苏仙石一带采药为民治病,余思铭在金刚台举旗反元,李贽在法眼寺悟禅。
斗转星移,时至当代,英雄壮举,气吞山河。“金刚台三年红旗不倒",蒋曰英宁死不屈。李宗仁督战苏仙石,池峰城血战峪谷口,莫树杰阻寇长冲湾,赵崇德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邓小平牵牛悠然南山里,刘伯承斩敌试刀黄尖头。当然,赋中也记述了历史过往中的凄美故事。张献忠将爱姬葬于美人岗。黄花天子与杨腊红,战场上刀光剑影,战场外倾心暗恋。黄花天子败走鸡鸣山,尸浮八里滩。这一切,听来是传闻,思之心悲切。

须知,余水老师是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会员、河南戏剧家协会会员、商城民歌研究会会长,对商城的地方戏曲舞蹈颇有研究,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的。所以《商城赋》中多处谈及:蝴蝶舞、打夯舞、丝弦锣鼓、岔伞舞、花挑、淮调谣、民间小调等。如数家珍,逐一写来,无不精彩,让商城民间艺术焕发了青春。
《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又云:“赋自诗出,分歧异派。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我以为赋的特点,文笔汪洋恣肆而张弛有度,游刃有余,收合自如。且具有诗的境界和韵味。纵观余老师赋中,多以“噫吁唏"落笔。正文之前,先是一声感叹:商城五千年的文明史,道不尽的钟灵毓秀,唱不尽的胸中赞歌。一词之奇,让人看到余老师舞动如椽大笔,抒胸中浩然之气。在首赋中,余老师写道:“唯我商城,形胜独具,五彩锦卷;历史悠久,千年古县。"余老师慧眼如炬,穿越商城五千年的历史,似雄鹰翱翔空中,将二千多平方公里的青山秀水一览无余。余老师为赋仿古而不泥古,赋中的开头也有别具一格的。《苏仙石赋》的开头:“苏仙石之名,神奇美哉!神话传奇天下知,世人景仰之久,以其为乡为名者,盖蕴意深远也。"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寥寥数笔,将苏仙石的神秘色彩和人们对苏仙石的景仰之情,和盘托出。吸引读者,迫不及待想一口气读完此赋。《黄檗山国家森林公园赋》:“千米峻峰,接踵比肩;百尺飞瀑,喷云腾烟。十里巨谷,常闻百兽呼应;几汪石潭,每见群鲵交欢。梵宇雄伟,佛塔精湛。碧湖滴翠,奇石争险。苍松折腰而迎宾客;山花溢香而沁心田。"长短句结合,琳琅满目,错落有致。赋的语言特点突出,赏来回味无穷。同时将黄檗山的奇峰、飞瀑、云烟、鸟兽、佛塔,汇集在一幅画图中,然后呈现在读者面前,鲜活逼真,栩栩生韵。试想;余老师具有如此的鬼斧神工,应缘自他观察得仔细,爱得执着,落笔时情感似泄闸之水,喷涌而出。

文学作品的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赋的语言在于指向赋这种文学形式语言本身的审美性,从而决定其具有的雕塑性,其节奏和结构的意蕴深长性。余老师可谓善赋者,是位具有才华、才情的作者。“自古迄今,商邑县治,军镇藩屏,繁华若汉口,秀美如苏杭。呜呼!大别之翘楚,中原之要膂,神州之重镇,融楚风豫韵之文化,得吴情越俗之精华,自成一统于江淮,独领风骚于华厦!"(《赤城赋》)不难看出,此段文字虽惜墨如金,举重若轻,然提纲挈领,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商城的地理险要,经济的自古繁华,风韵的浑然天成,在余老师笔下呼之欲出,历历在目。余老师在后记中写道:“为一字、一词、一句的斟酌而吃不香,睡不安。"我深感余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处处为读者着想。以故,赋中除大量的书面语、骈体式的特点外,其语言的口语化、通俗性也比较明显。“一出南门拐个角,五里堆子下马河。长冲口,穿街过,汤泉池里洗个脚。盛家店子隔道河,达权店里问英窝。四十八节路难走,仙桃冲里岔路多,蜂蜜岩上等哥哥。"将民歌民谣写进赋中,不能不说是余老师的一种文学尝试。我以为,赋不是为人摒弃的八股文,应是为人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设境造句不落俗套,才会给赋注人新鲜血液。在《河凤桥赋》中:“真个是一村一美景,一村一画卷;一村一首歌,一村一诗篇。”排比、对偶特点突出,谁敢说这不是赋的语言?溢美之词,赞美之情,酣畅淋漓。
应该指出,在三十五篇《赋》中,余老师是偏爱《寒泉赋》的。“祖居于斯,何以计年。饮之用之,尽享康健。大恩不言,至情永牵。每回故地,必生感叹。低首凝望,浮想联翩。"我以为,文学作品的感人语言表现在“真"上。余老师对养育他的寒泉刻骨铭心,才能写出如此情真意切的文字,进而将这种对故乡的爱情、亲情真实而形象的在赋中表现出来。

《赋》成之后,有人问余老师:“水先,你图个啥呢?"余老师笑而答道:“图个啥?不就图个乐趣,宣传一下俺商城吗?"我为余老师的坦言和一片赤子之心所折服!我以为生命的意义,从来都是我们自己所赋予的,无论是过去的生活,现在的生活,乃至将来的生活。而文学作品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又是人的生命意义的一种载体。余老师不辞劳苦,倾心讴歌大美商城。其《赋》也美,其情也真。余水老师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写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