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这本书的作者是张磊,1972年出生于河南驻马店市,1990年张磊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2005年张磊创立高瓴集团。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张磊的个人历程和他对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思考。本来是抱着很大的期望读的这本书,但读完反倒有点怀疑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对于金融大伽,他应该不是为了稿费来写书的,如果是为了扩大名声,那他又不够真诚。
因为这本书没有特别多的干货价值。当然在这么一个时代,一个人如果想通过读几本书就找到行之有效的人生方向或者投资能力,那是不可能的,要求干货也不能真正成就一个读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除了汲取知识,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价值》这本书倒是有几个可以说的理念,比如他公布的几个高瓴公式,是可以长期思索和理解的,但作者确实有点流于表面,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浅尝辄止的。
如果不把他看成一本干货书,而是把他看成一本故事书呢?也不合格!作者讲自己的故事,也没有什么趣味性,没有趣味性就算了,还省略了特别多的内容,讲的非常稀疏。你好像要看到有点内容的故事了,又一笔带过了。
其实想要看这本书的人无非两种,一种是跟大佬学点有用干货,另一种就是想看看大佬的精彩人生故事。巧了,这本书确实向两者倾斜了,可惜没有一类人是满意的。
作为读书笔记,我一般都会摘录一本书里写的非常好的且能打动我的句子。偏偏这本书自身带着加粗符号,作为附加部分,我会截取《价值》一书里所有加粗部分,写不写的好,就看刷到的有缘人自己评判了:
1、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
2、每次危机出现,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和投资复盘的机会,而最终是价值观决定了你将如何应对和自处。
3、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是塑造投资能力的起点,而这与我的儿时际遇不无关系。
4、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这也是深藏于内心并真正属于自己的“三把火”。
5、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寻得洞见,不仅需要掌握金融理论和商业规律,还要全面回顾历史的曲折演进,通晓时事的来龙去脉,更要洞悉人们的内心诉求。
6、价值投资不是数学或推理,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像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一样,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才能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服务真正有意义。
7、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
8、读书、思考、实践,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使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追求事业和梦想,必须对自己有所承诺,着眼于长远,全神贯注并全力以赴。在不同的际遇中,学习所有能学习到的最高标准,从而获得理解与洞察的能力,这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长期主义。
9、对于“风险”这个在金融学中被 谈到令人麻木的概念,大多数人的评估标准是看投资收益的波动方差,而我从入行第一天起就被要求看出数字背后的本质并忽略那些从“后视镜”中观测到的标准方差:到底是什么样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在驱动收益的产生及波动?又有哪些因素会使预期的资本收益发生偏差?而这些基本面因素在本质上有哪些相关性及联动性?
10、尽管投资人没有要求归还投资款,我们仍然坚持“这些钱一定要还”。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感谢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不能做任何对帮助过你的人有损害的事情,否则那可能会困扰你的一生。
11、投资的目标是盈利还是实现某种社会理想,其间的平衡必须把握。
12、我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家真正践行长期投资理念、穿越周期、不唯阶段、创造价值的投资机构。建立一家这样的投资机构,成了我的夙愿。
13、从机构投资的历史,到机构投资的未来,我都有幸能够近距离地学习和理解;从互联网经济的诞生,到互联网泡沫的消解,我都有幸能够亲身地感受和反思;从近乎信仰的投资理念,到抱朴守拙的受托人责任,我有幸能够理解其中一二。实践告诉人们,方法和策略能够战胜市场,但对长期主义的信仰却能够赢得未来。
14、对于一名投资人而言,理解潜藏在巨大势能中的关键行业和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15、一旦善于理解变化,投资人将极大拓展其可理解的范畴。
16、这是一个无比沸腾的时代,无法失去,不能错过,即使舒适也切莫沉寂,宁愿艰巨也不要无趣。
17、与靠谱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是我一直以来非常享受工作的原因之一。
18、我们是创业者,恰巧是投资人。
19、尝试可能只是意气,但坚持却是勇气。
20、投资人一旦懒惰,一旦失去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就可能失去了某种正向生长的本能。
21、有些事情不能做,从一开始就不做。有些钱不能要,如果出资人不理解我们的坚持,我们从一开始就无法与之磨合。
22、在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之间,我们修炼自身的内核,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23、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
24、真正穿越周期的投资机构,往往做到了既看到眼下,时刻做好打算,又目光长远,不为一时一地而自乱阵脚。
25、在无关处寻找有关,在有关处探求洞见,在洞见后构建方案。
26、作为投资人,就需要在无数诱惑下更加专注,不断扪心自问什么事情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样的事情才能做。
27、我们不必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We don’t have to do anything. We only do things that make sense)。
28、解决方案的提出,不是看价值投资机构有什么,而是看产业变革规律以及公司创业过程中需要什么。
29、我们未必能帮助创业者走得最快,但我们希望能够与创业者一起走得更远。
30、在创办高瓴伊始,我就全然没有设想过它的未来,无论是管理规模会有多大,还是今后会走向哪里。这些可能并不重要,也无法刻意求之。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坚持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在“重仓中国”的笃定中感受价值的创造,在与伟大企业家的同行中信守长期主义的哲学。
31、在无常中寻找有常,在有常中等待无常,探究五步之外,投资于变化,投资于品质。
32、以终为始,是研究的不变法则。
33、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论、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策略,而是坚持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世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
34、第一,我们非常喜欢和创业者打交道,而且是在他们经历剧烈变化的那段时间打交道,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参与到伟大企业的成长过程中。
35、第二,我们非常喜欢研究全球的商业进化史,通过在世界各地寻找先进的商业轨迹,对全球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生态的“物种演化”收集加工。
36、更多地研究是为了更少地决策,更久地研究是为了更准地决策。
37、独立研究的最大价值是让投资人敢于面对质疑,坚信自己的判断,敢于投重注、下重仓。
38、精确的数据无法代替大方向上的判断,战术上的勤奋不能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39、真正有效的研究往往是长期的,需要时间的沉淀。
40、时间是好生意与好创业者的朋友。
41、每一个投资人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护城河的,才是“资产”,时间越久对生意越不利的,则是“费用”。
42、把时间分配给能够带来价值的事情,复利才会发生作用。
43、如果在投资企业5年、10年之后尚不退出,看起来似乎是“长期投资”,但如果不去复盘和迭代,“长期投资”就成了思维和行动懒惰的借口,就变得毫无意义。
44、时间是创新者的朋友,是守成者的敌人。
45、对于投资人而言,底层思维中必须包含经过时间检验的价值观。
46、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47、商业竞争本质上要看格局,要看价值,要升维思考,从更大的框架、更广阔的视角去看给消费者创造怎样的价值。
48、在未来的商业逻辑中,企业从求赢变成不断追求新的生长空间,从线性思考变成立体思维,从静态博弈变成动态共生。
49、持续不断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家精神,才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护城河。
50、对于投资人来说,看人就是在做最大的风控,这比财务上的风控更加重要,只要把人选对了,风险自然就小了。
51、如果说价值投资的出发点是发现价值的话,其落脚点应该是创造价值。
52、所谓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是相对于周期性思维和机会主义而言的,核心是反套利、反投机、反零和游戏、反博弈思维。
53、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核心是格局观,不断颠覆自身,重塑产业,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
54、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世界里时,懂得“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道理的人,已经先胜一筹了。
55、价值投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将“投资”这项难以确定的事情变成了一项“功到必成”的事业,变成逻辑上的智识和拆解,数字里的洞见和哲学,变化中的感知和顿悟。“唯有诗人能扩张宇宙,发现通向新真理的捷径”,我们在长期主义之路中探求本质,在未来和此刻间搭建通途。
56、价值投资不必依靠天才,只需依靠正确的思维模式,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57、从现象出发,抓住可以把握的关键要素,理解商业的底层逻辑。
58、这种诚实是投资人的一种勇气,能够帮助投资人克服很多心理障碍。
59、信念有时比处境更加重要,你的格局观决定了你的生存环境,也决定了你的投资机会。
60、价值投资不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不是投资人之间的零和游戏,不应该从同伴手中赚钱,而应通过企业持续不断创造价值来获取收益,共同把蛋糕做大,是正和游戏。
61、等待也是一种主动,等待不是什么都不做,保持耐心等待的最好做法就是对无关的事情连想都不要想,一直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62、投资这个游戏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得能够玩下去(The No.1 rule of the game is to stay in the game)。
63、“管理好风险,收益自然就有了”(Focus on the downside and the upside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64、方法论本质上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天性的自知、自省与自洽。
65、选择投资方式就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出发点是你自己的内心,选择的是能够让你有幸福感的东西。
66、我宁愿丢掉客户,也不愿丢掉客户的钱。
67、价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就是在长期追求内心宁静的过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道德自律和纪律约束中,重复反思,尊重常识,认知自我。所谓“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正是长期主义的写照。
68、这就是一笔投资、多笔回报,在不同的维度上获得动态的、长期的收益。
69、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70、选择的核心是让人与事相匹配,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事业上,一定能够取得非凡的、指数级的成功。
71、在这其中,人比事更重要。
72、把最聪明、最靠谱的人聚合在一起,一定能够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
73、在所有维度或坐标中,最关键的是要形成多位一体的价值观坐标。
74、价值观对齐的基础是有吸引力的组织文化。
75、这场化学反应的关键是找到最具活力的催化剂,而价值投资机构一旦成为提供解决方案的资本,就可以瞬间激活哑铃的两端,成为传统与创新的组织者、协调者。
76、运用第一性原理意味着追本溯源、回归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升维思考,从更大的框架、更高的视角去考虑问题。
77、想干大事、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企业家是最佳合作伙伴,“格局观”就是我们与企业的接头暗号。
78、而把价值观放在利润的前面,坚信价值观是这个企业真正核心的东西,那么利润将只是做正确的事情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
79、保持进化最大的价值在于竞争对手会消失,而自己才是真正的竞争对手。
80、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在时代的进化中看到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这是把握住了大趋势中的定式。
81、这种义无反顾的企业家精神,反而能够打破迂腐的行业惯例,成就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新准则。
82、企业家精神加上21世纪新型组织的打造方式,就是超越雇佣关系的新型合伙关系。
83、没有一定要做的生意,但有一定要帮的朋友。
84、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处境、金钱、教育背景以及其他东西成为你的负担,让你与现实和他人产生隔阂。
85、在奋斗的过程中,难以预料前路如何,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86、创业活动本身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保持不变、不敢去冒险,如果创业者不去冒险的话,投资人就在冒最大的风险。
87、我经常说“不要和魔鬼做交易”(Don’t make deal with the evil),还有一句是“不要轻贱了自己”(Don’t sell yourself cheap)。
88、价值投资已然不是一种单纯的投资策 略,而是一种价值观。
89、在科技创新和新商业革命的浪潮中,人的因素不应被遗忘,企业家精神不应被忽视。长期主义者们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彼此分享,获得对生意、创新和价值的讨论和共鸣,在开放共赢的长期观念中,促成价值在未来的流转与创造。
90、一旦超级CEO们能够保持自由思考,就将拥有超级工具箱。
91、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是价值投资的天然实践者。
92、企业文化必须在创业一开始时就建立起来,不能出问题,也无法推倒重来。
93、吸引和尊重人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创业公司保持活力的重要选择。
94、工作带来的最大的幸福感应该是和靠谱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把同事当成你的事业合伙人。
95、重视学习和挑战,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乐趣和成就。
96、在创业公司中,更好的方式是把培养和“绽放”人才作为中心工作,开发每个人和团队的能力。
97、不是老板给你一张网,让你捕几条鱼,而是你主动去寻找一片海、一个更好的捕鱼方式,甚至一个更好的养鱼方式,等等。
98、让最聪明的人待在一起,谁知道会碰撞出什么改变世界的好主意!
99、一个卓越的创业组织最好的状态就是年轻的状态,依靠内生的组织力,没有包袱、满是憧憬,不假思索、以终为始;在长期主义的范畴中,把组织的基因、商业的逻辑、外界的环境和创业者的个人禀赋贯通融合,实现组织对环境的瞬时响应和对生意的长期助力。
100、科技不是颠覆的力量,而是一种和谐再造的力量。
(这里插一句没有加粗但我很喜欢的话:消费的本质是消费者与世界和自我达成和解的过程。)
101、在新消费的概念中,产品及其品牌包含了在服务过程中与消费者沟通的全方位要求,换句话说,零售即服务,内容即商品,所见即所得,物质组成的产品力和文化组成的品牌力共同成为理解消费新趋势的复合视角。
102、新零售的实现方式,就是用更加细分的场景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好的消费场景是打造品牌力的关键。
103、传统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将随着“ABC”的发展演进为一场以行业为“底数”,科技为“指数”的“幂次方”革命。
104、数字科技化赋能是在飞行中换发动机,不会改变传统企业的行业属性,不是“停业整顿”,也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必须直接为业务带来增量。
105、数据是生产资料,有流程才能运营,有算法才能升华。数据、算法和流程,应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对业务产生价值。
106、世界上本没有科技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分野,优秀的企业总会及时、有效地使用一切先进生产要素来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增长。
107、在坚持长期主义的实践中,要不断寻找驱动行业发展的创新力量,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文精神消弭发展中的问题,实现更具普惠意义的价值创造。价值投资有涵盖过去的定义,也有面向未来的启示,这是对长期主义的理解和尊敬。
108、价值投资者只有在长远问题上想清楚,在行业塑造、价值创造的维度上想清楚,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09、一个商业物种的产生起源于它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其积累的生产能力、供应链效率和品牌价值,是对那个年代最完美的诠释,堪称经典,而经典的价值不可能瞬间土崩瓦解,也不会凭空消失。
110、科技不是科技企业的专利,传统制造业加上科技,将从产业端改造整个商业系统,适应不断进化的商业环境。
111、并购投资的出发点并不是追求投资规模或者单纯的投资收益,更关键的,是在原有商业模式创新进入阶段性瓶颈的情况下,判断科技赋能能否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新价值所在,能否通过科技创新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精细化打磨,通过引入新的资源改善被并购公司的长远状况。
112、真正的“重仓中国”,就是要帮助中国制造业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真正地在产业中提升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帮助中国制造业占据价值链的最高端。
113、从商业物种的创新,到产业的快速迭代,从早期投资、成长期投资到并购投资,从海外模式的中国实践到中国模式的海外拓展,价值投资正在经历更多发展和变化。这其中的核心没有变,就是是否在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长期价值,是否在坚持长期主义,是否在做时间的朋友。
114、教育是对人生最重要、最明智的投资。
115、对于有潜质、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我们奉行长期主义,不着急,慢慢来,给予其充足的成长时间。
116、教育是一个很讲究情感关怀和激励的领域,越是处于一个“机器横行”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就越是呼唤人性中独特的同理心和情感互动等真正有温度的东西。
117、未来的构建需要无尽的想象力和踏实的执行力,这两种力量汇聚在一起就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正是人才。
118、教育和人才,可能是最长远的投资主题,永远不需要退出。当教育驱动人才和社会蓬勃发展、不断创造价值的时候,在更宏大的格局观里,投资人能够发现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最大化创造价值的超长期主义。
119、如果通过投资实现的资本配置不能促进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是将社会推入一种荒蛮、冷漠、充满浪费的旋涡,人们无法获得伴随经济发展而应得的权利,企业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那这样的资本有何意义呢?
120、真正的良善资本,应当考虑短期和长期、局部和整体、个别和一般、随机和规律的关系,用更加理性的视角思考整体价值,专注于普惠意义的创新。
121、一条可行的新法则,应该致力于整体的繁荣发展,不应该以牺牲一些人而有利于他人作为结果,不能是零和游戏。最好的资本配置,应该是坚持长期主义,为有利于社会普遍利益的创新承担风险,以实现社会福祉的整体进步。
122、回归人文关怀,是我们在价值投资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
123、任何处境下都不能高己卑人。有的时候,遭受过苦难,才能理解别人的难处。
一共123条,至于《价值》这本书后面附录的作者的演讲和文章,此处不再摘录其加粗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