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七十八辑「飘舞的剑」(5575辑)

七
第二天早晨,丁宝桢送走了平远知州魏淑后,坐在昔日自己用过的书桌前,用心地写字。
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文士——丁岩斑走进屋来,笑道:“宝桢!”
丁宝桢:“啊,岩斑幺叔,你好!”
丁岩斑:“我下乡去了,回来才听说你来了,还有三个娃儿一起来是不是?他们都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丁宝桢:“几个都同我大哥二哥家的弟兄姊妹四出玩耍去了。”
丁岩斑:“宝桢,我都听说了你在外面的事情。真真是了不起,真真是我们老丁家最值得骄傲的人物啊!”
丁宝桢:“这也没有什么,业于王事就该忠于王事,换了岩斑幺叔,你还不是会同我一样的。”
丁岩斑:“不不不,我丁岩斑可没你那么大的本事。我连举人都考不上呢!”
丁宝桢:“人间的事情又不是只由当举人的当官的做的,我也听说岩斑幺叔在地方上也算得上是一个人物呢。”
丁岩斑:“那倒不假,地方上的大物小事都在找我。”
丁宝桢:“咿,岩斑幺叔,依你看来,知州魏淑曾这个人怎么样?”
丁岩斑:“这个人不行。他来平远不到一年,就把平远搞得乌烟瘴气的了。”
丁宝桢:“莫非比我当年在州城的时候差吗?”
丁岩斑:“现在同过去比,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走出州城二、三里就有土匪抢人。可谓是民不聊生啊!”
丁宝桢:“那么,岩斑幺叔,过几天我们进城看看去好不好?”
丁岩斑:“好,过几天去!”

过几天之后,丁宝桢带着他的四个子女——丁体常、丁体勤、丁体静和丁体娟往平远州城进发。
经过了一大早上的跋涉,他们已经来到了平远州城东郊的织金关。这里对峙的群山雄伟神奇。大家立马在一个最好的视点上,都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久久地欣赏,不肯就走。
丁宝桢慨然长叹:“好一个织金关啊!”
恰在这时,不远处传来惊叫声:“抢人了——救命了——”
丁宝桢:“你们几个先去看看,我们随后就来。”
丁体常等四兄妹便骑马赶往出事地点去了。
丁宝桢和随后赶到出事地点时,却见四兄妹已经逮住了拦路抢劫的两个土匪。而被抢劫的分明是夫妻俩,男的用脚踢着土匪,女的却坐在地上又哭又咒:“天杀的呀,要抢们你去抢那些大钱大势的嘛!挨刀砍脑壳的,你们为哪样要这么缺德嘛!”
丁宝桢仔细一看那两个土匪。那是两个人到中年的汉子,衣衫都十分褴褛,一双赤脚粗糙而发黑,满面菜色,眼睛里没有丝毫的害怕。丁宝桢不由得升起了怜悯之情。

丁宝桢对两个被抢的人说:“东西都在吧?”
被抢的男人:“都在。”
丁宝桢:“都在就好。你们走吧。”
被抢的夫妻俩千恩万谢走了。
然后,丁宝桢对两个抢人的土匪道:“你两个为哪样要抢人?”
年纪稍长的一个说:“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呀,老爷!”
丁体常:“再活不下去也不该来抢人啊!”
年纪梢小的一个说:“我们自然是不要紧,可是家中有老有小,不能不顾啊。”
丁体勤:“你不容易人家那两夫妻又容易吗?人家同你们一样的穷,你又于心何忍啊!”
两人没有回答,可是面有愧色。
丁宝桢:“照大清律法,拦路抢劫最高的可以斩立决。可是我看你们也不象惯匪。有心宽解你们。不过你们要讲实话。你们都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做什么的?”
年长的一个说:“回老爷的话,我们是兄弟俩。我叫杨发宽,他叫杨发奎,我们是南门田坝的佃户,佃的田土两年都遇到了干旱,收的粮食还不够交租子,所以……”
丁宝桢:“行了,这里到你们家也不远。我们先去你们家看看吧。”

丁宝桢一行人与杨发宽兄弟俩来到南门田坝。
扬发宽指着一片干枯了禾苗的土地对丁宝桢说:“老爷,这就是我们租的土地。”
杨发奎:“遇到好年成,就有饭吃,有钱花。可是接着这两年的干旱,我们就惨了!”
丁宝桢:“那河里有的是水呀,不能引来灌溉吗?”
杨发宽:“那是东家们的事情,我们佃户想得到却做不到。”
丁宝桢一行人来到杨发宽兄弟俩的家。那是父亲将长三间的草屋一分为二给的,整个房屋顶破壁倾,摇摇欲坠。迎出来的女人也是破衣烂衫,小孩子更是无一例外地光着屁股,见了来人,全都缩成了一团。

丁宝桢不忍再看,对丁体勤说:“体勤,把我们带的干粮都给他们吧。”
丁体勤从背着的包袱里拿出来几张饼递给了杨发宽。
杨发宽:“谢过老爷们罗。”
丁宝桢对丁体娟:“体娟,给他们二两银子。”
丁体娟从马背上取出二两银子给了杨发宽。
杨发宽泪如泉涌,拉兄弟杨发奎跪在了丁宝桢的面前。
丁宝桢将他们搀起,说:“慢慢过日子吧,不要去做为非作歹的事情了。”
杨发宽兄弟:“再不敢了,老爷!”

图片提供:青年作家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