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忽与尘落

取一段岁月的悠长,放在历史的韵味里涤荡;剪一段明烨的烛光,将过往与回忆全部照亮;描一段熹微的晨光,挽回被世俗嘲笑的流浪。
三四毛钱的旧报纸变废为宝,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由于卖家不怕新事物诞生时的嘲笑,以及人们对历史的怀念。
在纸醉金迷的都市一隅中醒来吧,去听鸟叫猿啼,去观满山红遍,去揭开那尘封却仍熠熠生辉的历史韵味,别怕世俗嘲笑的冷风冷雨。

漫步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有李白“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窘涩,然,更应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勇气,去面对世人的嘲笑。
爱因斯坦幼时愚笨,受到无数冷嘲热讽。然而,他不畏世俗目光,勇于迈开步伐,将智慧留给后世,将人生留给自己。怀古的商家亦如此不畏嘲笑,才将众人所珍视的历史韵味与回忆翻唱。
苏轼几度被贬,仍不怕世俗目光。人间酣酒把灯张,我自千里共月光。徐州、黄州,数不尽的贬谪是苏轼自我排遣的惆怅。人老体未衰,聊发少年狂,若是畏惧嘲笑,何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永不彷徨?
孔子圣名流传千古,四海同尊,他最喜爱的弟子是三千人中极不起眼的一个:颜渊。颜渊品行端正,德行高尚,最难得的是他不畏嘲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深居陋巷,颜渊不怕别人嘲笑他的困苦,一心潜学,不怕众人嘲笑他的愚昧,敢于发问,最终留得芳名。
张骞与丝绸之路的缘分结交数十载。当从西域归来,人们看到的只是无限风光,却怎想当初他受过多少冷眼与嘲笑,用多大的勇气与信念把路踩出来?渴饮露水,饿咽风霜,他从未提及一字畏惧。

犄角之地,三尺之堂,身居陋室,刘禹锡仍著无惧之作,“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只要有信念,只要有不惧嘲笑的勇气,陋室亦风景。一如柳宗元遭贬谪不怕嘲笑,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石潭留下千古名作。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甩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附:
材料:旧报纸,若是卖给收废品的,一斤大约三四毛钱。但是上海吴江路就有一家老报纸馆专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日报》和《文汇报》等老报纸,每张能买到200多元。原来,商家打出的宣传是这样的:为自己或者是亲人买一份生日老报纸吧!颜色已发黄的老报纸配以充满怀旧情调的包装,就有一些历史的韵味。顾客主要是二三十岁的上海市民,他们或者购买自己出生那一天的报纸,看看自己出生那天世界发生了哪些事,或者买来赠送给长辈,以引起长辈对青春的回忆。三四毛钱一斤的旧报纸得以卖出每张二百多元的高价,价钱翻了千倍以上,可谓极高的附加值了。可商家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曾引来多少人的嘲笑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