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七十七「飘舞的剑」(5570辑)

六
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丁宝桢和妻子儿女们回到了家乡平远州牛场镇。
丁宝桢、张夫人和他大哥、二哥、四弟以及十多个子女大家来到了父亲丁世棻的墓前。
丁世棻的墓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土堆,绿葱葱的堆面已经被破坏,草草掩上的黄土分明地告诉人们这里已经受到过盗墓贼的蹂躏。只有那墓碑上的字朗然可见:“大清镇远府训导 显考丁公世棻之墓”。
丁宝桢携夫人跪着向父亲磕了三个头,口中道:“父亲,不肖子丁宝桢未能长守父亲跟前,致使父亲受到盗贼侵扰,愧疚之余,唯望父亲见谅宝桢忙于王事,忠孝不能两全。今得圣上恩准,回乡来见父亲,定将父亲庐所重新修复,以尽孝心。”

丁宝桢拜毕起来,对大哥丁恩选和二哥丁卓选说:“大哥二哥,你们打算怎样为父亲修墓呢?”
丁恩选:“三弟,我和你二哥大体算过,打一堂四层石墓,圈一道墓墙,再把墓碑打大一点,大概需要五百两银子。”
丁卓选:“就请我们这里的匠人,只要监督好,一定可以成为全平远州最风光的墓。”
丁宝桢:“大哥二哥,父亲在世的时候,对我的看顾比对你们还多还好。但是父亲对我的看顾本意却是要我为国尽忠为民出力。父亲没有看到我考上进士,更没有看到我在后来会当上山东巡抚,成为从二品大员。照一般人认为,我已经光宗耀祖了,就应当借这个机会把父亲的墓修得风风光光的。可是我不想这样做。墓修得再好也不过是个墓,发挥不了什么实在的作用。那么也就没有必要把钱浪费到没有实在作用的事情上去。我相信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不会赞成现在就给他把墓修得富丽堂皇。”
丁卓选:“三弟所说当然不无道理。可是我们总得修来比一般平头百姓的墓好一点吧。”
丁宝桢:“现在也没有必要修来比一般平头百姓的墓好,因为将来墓碑要换。当我终结于王事的时候,皇帝必然要追封上三代为光禄大夫,到时候,就让孩子们给他老人家换就是了。”
丁恩选:“那么三弟的意思是不修墓了?”
丁宝桢:“我的意思也不是不修,只是现在暂时不要修什么四层墓石和墓墙,就按原先的三层恢复就是了。墓碑也不要换,等孩子们将来在我盖棺定论之后再给老人家换。还有,大哥二哥,我们先找几个石工重新把这个拜台砌好,一方面保护父亲的墓不再垮塌,另一方面我们作儿孙的跪拜也方便。另外再把泥土垒多一点,表示我们丁家在‘发’就是了。”

丁卓选:“三弟,怕只怕人家笑话你当了那么大的官连父亲的祖坟都修不好。”
丁宝桢:“不,真正明白大义的人会认为,我丁宝桢当了大官并不张扬。大哥二哥,就这么办了。我总共就带了一千五百两银子来,按照我刚才说的花不了多少,我还想花几百两银子把你们的那住房修缮一下——我看那房子也烂得令人担心了!”
丁恩选:“你真的只带一千五百两?”
丁宝桢:“是呀,真的只带来一千五百两。”
丁恩选:“你呀,还是巡抚呢!”
丁体娟:“大伯二伯,告诉你们吧,我们过武汉的时候,人家湖广总督李鸿章李大人送三千两银子给父亲,而且还再三地相强要给父亲。父亲都坚辞不要呢。”
丁卓选:“三弟为什么不要呢?”
丁宝桢:“我不要自然有不要的道理。你们也不必问了,就按照我说的做好不好呀,大哥二哥?”
丁恩选:“三弟高瞻远瞩,就按照你说的做吧。”
丁卓选:“如果是只是这样的话,三弟来个信讲一声就行,是可以不亲自来的。”
丁宝桢:“也不是这么说,请得恩准回乡的目的,尽孝之余,还主要是同两位兄长和子侄们团聚,看望一下家乡亲友,也好好休息一下。”

丁宝桢一家刚吃了早饭,有平远州的衙役进门来报:“启禀抚台大人,我们平远州的太尊魏淑曾大人前来拜见。”
丁宝桢:“有请魏大人。”
平远知州魏淑曾进门就叩拜:“平远州卑职魏淑曾拜见抚台大人。”
丁宝桢:“大人是我家乡父母官,不必多礼了。”
魏淑曾:“卑职早已得知抚台大人回乡省墓之行,而今终于得见,足慰平生仰慕之情矣!卑职此来,却有三件事禀报。其一,卑职代表州城中官员学子专请抚台大人,在适当时候移驾州城,与大家同乐,并乞不吝赐教。”
丁宝桢:“州城是我在外经常思念的地方,自然是要去的。”
魏淑曾:“其二,州衙钱库收到了湖广总督李鸿章汇款三千两,并有一封信。”说着话将一张银票和一张纸片递给了丁宝桢。
丁宝桢接过一看,那纸片上写的是:
宝桢兄:黄鹤楼一别,又是月余,回乡后令尊之墓可曾开始修缮乎?兄与鸿章同为封疆之臣,而兄惩杀安得海之举则是鸿章亦不敢为。故天下震动,四海闻名,鸿章得以为契友不胜荣幸矣!唯心中不安者,兄不肯收受鸿章薄仪,至今耿耿于怀。不得已再将银三千两汇上,望兄务必收下。若执意不肯己用,便当是鸿章支持兄家乡公益诸事者也。

丁宝桢笑道:“这个李总督呀,还真不能不收下他这份人情呢。
丁体娟:“那么,父亲,李总督这三千两你真的要拿来用在家乡公益诸事上么?”
丁宝桢:“那是当然的。好,太尊请继续讲。”
魏淑曾又从怀里掏出另一张银票:“这一千两,却是卑职一点心意,望抚台大人……”
丁宝桢:“收回去!我丁宝桢决不收受什么钱财。就是李总督汇来的这三千两,我也将用于公事。收回去吧,太尊!”
魏淑曾:“抚台大人,收下吧。”
丁宝桢:“你也不要多讲,收回去,收回去!不过你的心意我领了。”
魏淑曾:“抚台大人,卑职我可是伸手容易缩手难啊!”
丁宝桢:“ 缩手再难也得缩啊。我还得谢谢太尊,就请在舍下盘桓几日,我再随太尊到州城去。”
魏淑曾:“卑职只能在这里呆一晚,州衙里事多且杂,明晨是必回去的。”
丁宝桢:“要得。过几日我会进城拜会太尊的。”

图片提供:青年作家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