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程远(通河县浓河中学 ) 指导教师: 侯春禹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我的父亲。虽然父亲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但他却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考上了师范学校。父亲常和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懂得感恩”。 说来也挺有意思,我的父亲、姑姑从某种意义上讲却又是我的师哥、师姐,因为我们都是一个化学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就是那位慈祥的、幽默的化学老师--------赵老师,教诲过我们家两代人(三个人),所以我对赵老师格外尊重!
记得那是去年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我和父亲刚要开车回家(晚课结束),恰巧那天赵老师也有晚课。父亲想让赵老师和我们一起回家,但赵老师想先判完考卷,然后自己骑自行车回家。父亲却执意要等赵老师一起走。(那次,我的化学考得糟糕透了--------刚刚及格。)我父亲安慰我说:“没事儿,我上学那会儿起初也就60多分(百分制),后来考师范学校时也考了90多分呢,不要灰心!
赵老师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化学老师,你好好学,最后肯定错不了!” 我也忘记和父亲聊了多久······ 聊得正投入时,教学楼门前出现了一个瘦小的身影,父亲忙迎上去,用一个学生的口吻说:“赵老师坐我车吧,我送您回家!天太黑了!您一个人走不安全。”

此刻,我看着窗外的那一幕,深感此时的父亲已不再是个严厉的家长,而是一个二十几年前那位懵懂的少年,时间在那一刻似乎定格在二十年前。赵老师微笑着拒绝了父亲诚挚的邀请。理由是:明天起早还有早课呢!这时,无奈的父亲上了车,等赵老师骑车走出二十多米远时,父亲打开了车灯,缓慢地开车跟在赵老师后面照亮黑夜的路。
那一刻我从车的后视镜中看到父亲眼睛里闪着泪花。或许是一个学生看见自己的老师日夜操劳而心疼,或许是父亲在慨叹岁月的蹉跎,也或许是······ 到转向我家的十字路口时,父亲慢慢停下车,望望着赵老师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父亲才打开右转向灯。此刻父亲的脸色凝重,我感受到了父亲的心里是难受的。父亲语重心长的说到:“三十年如一日,又有几人能做到?”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父亲也想做到我所敬爱的赵老师一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那个夜晚令我难忘,“二十米”是父亲对自己老师的敬意,对自己老师深沉的爱。

此后有无数的夜晚都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位头发稀疏、两鬓斑白的慈祥的老人,在前面骑着自行车,一辆白色的轿车在二十米处为其照亮·····那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二十米处的尊师,令我难忘。 不知道为何,赵老师深夜的背影变得那样长,父亲的车灯好似照得更远了,一直照向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