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冬捕散记(上)
作者:王国成 朗诵:徐丽
查干湖冬捕散记(上)
作者:王国成
朗诵:徐丽
查干湖位于松花江与嫩江交汇处的前郭县境内,地处北纬45°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其最为神秘、神奇、神圣的特质就是冬捕。查干湖冬捕是迁居于此的郭尔罗斯蒙古族先民创造并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习俗,“源于史前,盛于辽金”。瑞雪寒冬,蓝冰秘境,鱼腾月下,满蒙风情,这是查干湖冬捕送给每一位亲近她、关注她的人的深刻印象。
冬捕,这个传承并惊艳了千年的习俗,我对它有着深深的印记。
2002年我刚刚调到新单位,就听说县里正在筹备举办首届查干湖冬捕节。当时,查干湖对于外地来的我来说,只是一个地名,一个泡沼,似乎与老家村东边的那个大水坑没什么区别,对冬捕更是茫然无知。当单位安排我对照县里方案起草专项宣传方案、应急预案时,我才懵懵懂懂地从众多的文字材料中初识查干湖,初识冬捕。在紧张有序的忙碌中,冬捕节的日期一天天地临近,我开始期待那些文字上的精致与独特,能早一刻真实地展现在眼前。
12月28日凌晨4点多,我爬起来紧急赶往集合地点。隆冬时节,北风呼啸,启明星在天空闪闪烁烁,路灯也怕冷似的光线黯淡了许多,偶尔疾驰而过的汽车,好像一下子将身体里最后的那点热量都带走了,我不由得裹紧了羽绒服。当年,抵达冬捕节开幕式现场的路有两条。北线途经八郎镇,路途较远,路况不好。另一条近路是在南湖入口处上冰,冰面平坦,但由于查干湖封冰是由四周向中心聚拢,逐渐封住,所以十分危险。我们选择了北线,有点绕远,但我们起得早,路上比较顺利,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现场。后来听说很多嘉宾的车子及游客乘坐的大巴车出发较晚,因为路上车多人多而错过了开幕式表演,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开幕式现场,就设在查干湖渔场山坡下临近岸边200多米的冰面上。我们到时,天已放亮,一抹朝阳在远处冰面上一点点升起,红彤彤、球一样圆滚滚的,煞是好看。最南边跑得正欢的几挂马车拖着长长的影子,很快就消失在蓝瓦瓦的冰原深处。雪沫子被老北风带着专往人多的地方刮。人们把棉衣领子高高竖起,把帽檐拉得很低,只露着一双眼睛,睫毛上挂着厚厚的一层霜。有的实在坚持不住了,赶紧往车里钻。不一会儿又跑下车到前面观察一下,生怕错过了演出。
我们按照现场示意图,很顺利地挤过人山人海到达了指定位置。环顾四周,只见500多面极具蒙古族风情的狼牙旗、风马旗、刀旗将主席台及表演场地围成一个椭圆形状,最里面的一圈是取材于湖里的坚冰垒起来的隔离墙,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个垛口,远远一看,很像长城一角,气势非凡,不容逾越。场地正中竖立着一个高大威严的苏鲁锭,五色经嶓环抱,由丝带连接着直插冰面,像一把倒扣着的大雨伞。远处矗立着两个带耳大铁锅,里面堆满已经浇了汽油的松木杆子,离锅不远的位置,是个已经凿好的冰洞,一把拴着红绸的抄网放在旁边。再远处是一面“鱼墙”。鱼墙是用开网以来打出来的八百多条个头较大的胖头鱼精心摆放而成的胖头鱼形状。在这面“鱼墙”最显著位置立着一条足足有四十斤的大胖头鱼,红绸绕颈,通体肥硕,高高在上。在它后面是一挂马车,装满了用来举行“醒网”仪式的鱼网,车上坐满了渔工。热场的演员在尽情地表演着,高音喇叭在这广阔的冰面上,听起来都不如过年时孩子们燃放的“小鞭儿”响。
10点58分,在现场两千多人的热烈期盼和倾情注目下,首届查干湖冬捕节正式拉开了帷幕。最具神秘色彩的“祭湖醒网”仪式在“鱼把头”石宝柱的带领下缓缓开始了。盛装而舞的蒙古族姑娘、吹响法号的红袍喇嘛、身着棉衣的渔民、头饰各异的萨满查玛,烈酒、敖包、松枝、桑烟、奶茶,还有那延续千年的祭湖词、醒网词,一切是那么庄严肃穆,悠远空灵。一排五色彩烟、两千个气球、二百羽和平鸽在游人后面远远地升腾而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夹杂着车老板的吆喝声、喇嘛的诵经声以及人们的欢呼声,一起回荡在查干湖阔大而平坦的冰面上空......
仪式结束后,我们坐着“醒网”的马车来到冬捕现场,亲眼目睹了“鱼把头”扬起清雪看风向,趴在冰上查冰花等“选网”细节,见证了凿冰、串杆、走网、扭茅、马拉绞盘等“起网”过程。记得当天一共下了四趟网,出了一趟“红网”,足足有8万多斤,个头大的胖头、草根、鲤鱼等一出冰口就被一抢而空。渔工们用了两天时间才把剩下的鱼运完,冰面差点被压塌,渔场内的“冰场院”被塞得满满登登。









作者简介
王国成:现供职于文艺单位,爱好写作和书法。散文及诗词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杂志及公众平台。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