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七十六「飘舞的剑」(5560辑)

五
丁宝桢与张夫人和子女们继续催车南行。
马轿车中,丁体娟:“父亲,我看人家李总督是真心送银给你的,应该收下。”
丁宝桢;“份外之物,虽一毫而莫取。他一下子拿出三千两银子送人,其家产必有巨万,难保没有非份之财。来路不明之财,莫说三千两,就是三百两三十两我们都不能要。修墓不过是表示我们做下一代的一片孝心,只要心诚,缺钱就按照缺钱的规格办就是了。”
丁体娟:“父亲说得对。”
两辆马轿车继续沿着官道奔跑。

岳阳楼,天下学子无不知晓的岳阳楼。
丁宝桢一家五口,在岳州知府齐远海及其属员的陪同下来到了岳阳楼。
故地重游,丁宝桢面情上布满了虔诚,脚步也显得分外的凝重。两层的岳阳楼在他的眼里是那么的高大。
在一楼正壁按照一位古代书法家录写范仲淹《岳阳楼记》笔迹雕刻的作品面前,丁宝桢领着三个子女施礼;
在二楼正壁另一篇相同内容但笔迹不同的雕刻作品面前,丁宝桢又领着三个子女施礼;
丁宝桢推开窗户,浩浩荡荡的洞庭湖波翻浪涌,帆影片片。
丁宝桢从一楼看到二楼,又从二楼下到一楼,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轻轻地抚摸岳阳楼的扶梯、窗户、板壁。
岳州知府齐远海及其属员们默默地跟着,也没有说一句话。
大家都走出了岳阳楼,来到了楼前的院子里。
院子里站满了岳州的官员学子。大家都围成了人圈,人圈中央是一张案桌,一把垫了虎皮的交椅。

齐远海引丁宝桢到交椅上坐好,才对官员学子们说道:“列位,今天是山东巡抚丁宝桢丁大人路过岳州,我们恭请抚台大人与大家见个面。”
众人一齐鼓掌欢迎。
齐远海:“抚台大人十年前就担任过我们岳州的知府,是我们的老父母官了。现在我们请抚台大人给我们讲话。”
众人又一齐鼓掌。
丁宝桢清了清嗓子,道;“回到岳州,我就象回到了娘家。岳州之所以天下闻名,凭的就是这座岳阳楼,凭的就是宋朝的范仲淹老先生写的名篇《岳阳楼记》。对这篇文章大家肯定都背熟了,但是,背熟了不等于就领会深了,背熟了也不等于就身体力行了,这里头还有个肯不肯为国为民的问题。我们既为儒家学子,自然应该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我们既然想做到忠君爱民,那么就应该按照范仲淹老先生的教导去做。所以,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在与大家难得相会的时候,请大家同我一起背文章中那最重要的一段好不好?”
众人:“好!”
丁宝桢引领众人一齐朗诵——

差夫!予偿求古仁人之心,或异有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晴空万里,一群鸽子绕过,响着优扬的哨筒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丁宝桢平生恪守的信条,他过去是这样做了,未来也会这样去做……

图片提供:青年作家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