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旅居美国的龚如仲(Ralph)老师一生经历非凡,大学毕业后参与中国援建非洲坦赞铁路做英语翻译,后来回国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做英语播音员兼记者,几年后又调入国家轻工部,随即被派往美国开展工作,从事国际贸易三十余年。退休后,重拾早年的文学爱好,舞文弄墨,陶冶情操。他将自己多年在国际商场打拼的切身经历,精心撰写成文,由台湾采薇出版社在台北出版发行。
龚如仲(Ralph)老师的文章没有政令宣传和八股说教,完全以轻松的文笔,现身说法,向读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正如采薇出版社社长胡志成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说:作者在以事实、实例详细介绍中国的政情民俗、所熟悉的主管国家企业和民间生意人的经历、成功和受挫,作者借鉴、警戒之后,为有意来中国大陆经商的朋友们精心撰写的“入门需知”,和实务进阶的“教战守策”。
亦如作者所说:“比尔盖兹、乔布斯和巴菲特离我们实在太远了;而王永庆、李嘉诚和马云的成功又让我们这些平凡人难以企及。这些活生生的、视而可见的、让人信服的‘生意人’、‘国企人’才是起步人参考的对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深耕而细作,谋定而后动。山有顶峰,海有彼岸;漫漫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努力付出,天道酬勤,相信成功的那天一定不会太遥远。诚然,作者详细深入的剖析,以及对过往经历的侃侃而谈,也算是为所有同道中人提供了参考素材。
受龚如仲(Ralph)老师委托,【鲲鹏文苑】从即日起刊发他人生中出版的第二部文集【东西南北中国人】一书的节选章节《如何在大陆做生意》连载,望有心的读者能够有所共鸣,并希望能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龚如仲(Ralph)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毕业,曾任外贸部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驻美国公司总裁。
有关作品: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翻译作品美国动画电影小说《忍者神龟》(Ninja Turtles)。
台湾采薇出版社出版、发行《岁月如重---兼谈华国锋》(此书已被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美国纽约市市立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东西南北中国人---细谈如何在大陆做生意》、《悠然时光》《如仲诗语》《My Life – Family, Career & VIPs》《清风徐徐》。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悠然斋诗文选》《花儿在身边开放》。
作者现旅居美国,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经典文学网特约作家、台湾采薇出版社资深顾问、奥地利英文网Sinopress特聘专栏作家、北美翰苑古诗词社社长兼总编、海外华英总顾问、帝乡文苑海外顾问、春泥诗社网络文学社顾问。
如何在大陆做生意 (九)
文/龚如仲(Ralph)
同样值得一提的智者还有在北京创业多年的“北漂”精英、也就是书中“生意人”一章里“平安双英”的主角王冠先生和他的太太温晓曼小姐。
这是两位来自安徽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为了自己的事业追求,他们远离故乡,“漂”在首都北京。创业初期的艰辛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王冠一个月才拿区区600元人民币(约合当时的73美元)的薪水,而晓曼呢?公司不给她任何底薪,月内若无成交业绩,那就算是白干了(不会有分文收入)。就这样,这两位年轻人天天靠啃硬面饼子和吃方便面(即“方便面”)来苦撑苦捱,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却存在着“要在金融保险行业里扬名立万”的远大理想。几年下来,他们凭着智慧、刻苦和执着,在事业的的拼搏上成就了自己。

当我问起王冠:凭什么力量他能取得成功时,这位对金融行业极具智商、很有头脑的“财务分析师”只用了“一条信念,两个着想和三项任务”,就回答了我的问题。他说道:“一条信念,就是只有帮助别人赚钱才是真正的赚钱,只有帮助别人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而两个着想呢?就是“时时为客户着想和处处为公司着想”。就三项任务而言,他说道:“那就是,一、完成本职工作;二、建立强大团队;三、当好授业老师。”
不要看轻了王冠“听似无奇”的这番话,您要知道:本来对金融行业一无所知的王冠,就是用他自己的这种“工作信条”,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推销员,成长为中国数一数二的金融和保险业大亨“平安保险公司”里的“分析师”和专教别人“如何做生意”的“授业师”。请想一想,若无远远高于常人的智慧和能力,王冠哪能有今天的如此成功?
而他的太太温晓曼也同样是一个靠智慧、聪明和毅力取得成功的高手。

与普通女孩不同的是,晓曼是一个极有定性、对别人“心中无障碍”的姑娘。正是因为这个超乎常人的特点,加上与生俱来的聪慧,营销高手的她凭着自创的“推销四原则”(即:一、热情而不勉强;二、耐心而不功利;三、助人而不自傲;四、赚钱而不忽悠”),成功地从平安保险公司里的分文底薪没有的“小跟班”,而华丽转身为独当一面的营销经理。这一切,靠的是她的定性和智慧。
其实,不仅中国的私人企业家中大有智慧超群者,就连国企人当中,靠聪明才智成就事业者,也是屡见不鲜的。

比如我书中写到的北京供电局的李建生处长和他的公子、年轻处座李康。尽管行伍出身的李建生先生刚到北京供电局工作时只有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但愣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奋,他不仅读完了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系,而且还回到供电局挑起了局调度所辖下“自动化室主任”这一技术性极强的重担。若非此公才智过人、能力出众,他又如何能胜任此等工作?
而年轻老成的李康先生却是一位极有悟性的“识时务者”。在当前这个“官本位”思想严重、“发财梦”让人发疯的物质世界里,官场上能有几人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更有几人在“掌大权、享富贵”之时会想到防微杜渐、急流勇退?但年仅三十开外的李康就有如此悟性、如此智慧!请看他在接受我采访时对我说过的一番话:“人之所求,源于心,谓之欲望;未来可视,源于智,谓之预期。预期变,则欲望随之而变。预期大,则欲望膨;预期小,则欲望轻。若欲望膨至极,则损人害己;若欲望难遂愿,则怨天尤人。时下环境巨变,应早察之,迟察则腐也!”

说罢“智”字,我还想谈谈“德”字。
我书中提到的香港儒商尤众理先生(香港华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应该算一个“德商”的典型代表。这位文化底蕴深厚、为人儒雅仗义的香港商人遵循的是重义轻利的从商之道。他可以不避嫌疑、兢兢业业地为朋友帮忙而不图任何回报;他可以看着上亿元人民币金额的贸易往来而不生贪念、不取暴利(只收取千分之七的微薄佣金)。正是由于他的诚信和厚道,所以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市场上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因为在他的同行、部下、朋友的眼里,尤先生是一位“举止上彰显儒雅风采,经营上注重诚信待人,私交上值得朋友信赖,事业上讲究眼光长远”的好商人!
除了港商尤先生,另一位在我书中出现的东莞厂商、香港老板周展毅先生也是位“以德经商”的好商家。

周先生平时很注意热心助人、广结人脉,所以当他从困境中重新起步、再创事业时,他就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周先生还是一个性情中人,对人充满善念,从不挣无义之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位这位香港人:“明明是一位极其精明能干的生意人,但他为人至情至性、绝不唯利是图;确确是一个浪迹商场多年的跋涉者,但他处事满怀善念、甘当伯乐助人(他曾经提携他的一位得力部下,并给她以良好的发展空间)”。
还有一位国企老板也同样具备“商德”,他就是广东湛江东方剑麻制品厂的厂长谢钦鹏先生。

当货物装箱并运抵港口待运时(也就是说,按照国际贸易FOB运输条款,买方已把货柜拉到客人指定的码头,并交割好有关发运文件),那么有关货物财产的保险和海上运输的费用都是买方的事情了,作为卖方的东方剑麻厂是没有任何需要进一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即便是突然一场百年未遇的暴雨降临,而雨水极有可能泡坏了集装箱中的地毯,这也与卖方无关。因为,当货物到达目的港、买家发现问题后,他们当然有权利向海运公司和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到了那个时候,作为卖家的东方厂就可以在“下暴雨是人力不可抗拒”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里寻求到心安理得。
但是,作为东方厂厂长的谢先生面临此况时,他却有另外一番打算和举措:他不仅当即让运输公司把货柜从码头上拉回工厂,而且连夜开箱验货,然后加班加点修补可修补的地毯;而对那些被破坏严重的地毯,则以新货取而代之。待货物齐全、并查验产品质量并无瑕疵后,地毯被重新装箱,然后运到港口发运。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不难看出谢先生确实是一位诚信待人、极讲信誉的好商家。正是由于他处理此事时的大度和厚道,东方厂的外国买家为此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并从此后与他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好心有好报”吧。
以我个人之见,谢先生这种“商德”是值得到大陆贸易者借鉴的。
最后,咱们来谈一谈这个“痴”字。
一提到“商痴”,首先走进我脑海的就是那位一生忠于职守、被人戏称为“工作狂”的地毯界元老李女士(请见我书中“地毯界的‘玛达姆李’”一文)。这位几乎一辈子把自己贡献给了地毯事业的“中国地毯进出口公司”的老行家,凭着工作上极富创造力的才华和锲而不舍的毅力,把公司的对美国出口生意搞得风风火火、大有建树。为了工作需要,她可以先放下家中事、个人事;为了地毯发展,她甘心遭千辛、受万苦。正是由于她对地毯事业的热爱和痴迷,她才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地毯界赢得了好名声!

除了商场上的老前辈,我书中提及的年轻人也有痴迷事业者。比如,“追梦人”子平一先生就是一位“商痴”。
从小就怀着“象女娲补天那样造福人类”的梦想,子先生一生追求的就是以其所学、利用最新产品来为人类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为了追寻国际新技术对病患测试的更佳仪器,子先生痴迷于他的专业,兢兢业业,终于在工作上取得了突破。如今事业有成的子先生依然孜孜不倦地沉迷于他的造福人类的梦想中,并以投资水力发电站的方式,不仅为“从不知电灯为何物”的落后地区带来了光明,而且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诠释了他“热爱自然,反哺地球母亲”的工作信念!

【结束语】写到这儿,“如何到大陆做生意”算是写完了。我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为何要列举如此多的书中人物来告诉读者诸君如何在大陆经商的道理,是因为这些书中出现的人物都是我所熟悉的。正是由于他们各自不同的经历、成功和挫折,才让我萌发起为他们“树碑立传”的冲动。写他们,是活生生的,是视而可见的,也是让人信服的。用他们的经历、成功和受挫来为那些“愿来大陆经商者”作借鉴、作警戒,应该远比“土鳖导师”式的说教来得亲切、实在和诚恳。不管怎么说,比尔·盖茨、乔布斯和巴菲特离我们实在太远了,而王永庆、李嘉诚和马云的成功又让我们这些平凡人难以企及。所以,我感到还是让那些既是事业成功而又让人兴趣顿生的“生意人”和“国企人”来和我们“见面”为好,这也是我写此书的初衷。
*本文选自拙作《东西南北中国人—细谈如何在大陆做生意》之第四章“如何在大陆做生意”,此书于2014年由台湾采薇出版社在台北出版发行。
(图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