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爸》
文/安臣明//朗诵/马秀春
第三章:成年的爸爸
时光交替,转眼之间就到了一九六七年。爸爸二十岁,已经是一个健壮、帅气的小伙子,那一年,他认识了自幼孤苦无依,十七岁的妈妈,两个苦孩子结婚了。
善良的妈妈分担了家务,又要当嫂子,又要当嫂娘。爸爸为了家,常常主动向生产队队长申请,干最累、最苦的活。
一九七二年出生的我,是家中老小,姐姐大哥哥两岁,哥哥大我两岁。家里吃饭的人口多,只有爷爷和爸爸挣工分,常常吃了这顿,没有下顿。
爸爸响应国家号召,拿起桶锹、扁担,带上被子,推上排子车和村里的人步行百八十里地,去天津那边挖海河。
挖海河是最累的活,长长的河马道上,每个乡镇分上一大段,各自插上红旗。乡镇再下分小段,落实到每个小组,每个人。红旗飘飒的河段上,有人负责挖泥土,有人负责抬筐,还有人用排子车拉土。
会挖桶锹的能手,一锹下去,脚跟用力一踩,腰部和胳膊下按,油黑的泥土“滋溜”能顶锹柄,几锹就是一抬大筐。爸爸一般都是和别人抬筐,爸爸搭伙的,那个人并不强壮,身体有些单薄,别人都嫌弃他力气小,不愿意和他抬筐。
无奈的他找到爸爸,爸爸笑了笑点头同意。抬筐里装的黑泥土顶到扁担,分量吓人。
爸爸为了照顾别人,每次都是把绳子往自己这边抻一下,这样对方那边就轻一些。两个人,要配合默契,同时猫腰,挺胸抬起大大的抬筐。步伐一致,二百左右斤的泥土,已经压得弯弯的扁担,深深地镶嵌在火辣的肩膀上。两个人咬紧牙冠,再疼也不吭声,奋力得跑上土坡的坝顶。路宽时,两人并行,路窄的时候,爸爸打头,抬过重物的人都懂,(前抬一百,后抬八十)两个人抬着重重的抬筐,一趟又一趟,汗水湿了腰身,脚下泥泞路滑,有时也会跌倒。
开始的时候,累得腿抽筋是家常便饭,一天又一天,慢慢就习惯了。肩膀也被压肿、磨破,血痂好了又破,他从来没有说过,他们还总是抢先完成自己分的地段。
爸爸和我说过,他们所在的工地还好,挖海河工分给得高,平时黍米粥,玉米窝头,改善伙食的时候还能吃到馒头,当时的很多人在家好久没吃过饱饭了。到了工地能吃十几个馒头,即使撑得难受还要吃。
有的工地条件就不行,吃的不好,吃不饱还要干累活,有人累得哭,无奈累得逃回家。不管多么得累,爸爸一直都是面对坚持。信念就是一家人吃饱穿暖。
挖海河完工回家,是爸爸最高兴的时候。腰里揣上中午分的馒头,自己不舍得吃。后末晌两点左右,爸爸和同村的伙伴推上排子车,一路颠簸,一路奔跑着回家。一百里地左右的路程,一个人坐车,一个人奔跑,两个人相互交替着拉上排子车,远方的灯火,就是家的方向。
踩破的夹布鞋漏了脚趾头也是常事,天彻底黑下来的时候,才能到家,已经是夜里八九点钟左右。
回家的第一件事情,爸爸就是掏出怀里还温热的几个馒头,分给家人吃,爸爸大大的嘴咧得更大,笑着看着一家人吃馒头,似乎看不到他的劳累……

作者简介:安臣明,笔名燕赵才子。普通农民,酷爱写作。河北省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北省音乐协会会员。


主播简介:马大姐(马秀春)河北唐山人,热爱生活,真诚善良。喜欢读书丶写作,爱好朗诵。希望用文字和声音传递真情和美好。
责任编辑:雪莲
排版制作:流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