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爸爸,一晃您已经走了三年了。在这1095个日日夜夜里,无论是清明节,还是您的生日,或是在梦中,我都无时不刻地思念着您。每当想起了您,我就想起了高山的巍峨,黄河的波涛。
(我的英雄爸爸姜庆云)
年少不懂父爱深,读懂已不再少年。2021年3月18日,我的英雄爸爸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虽然您的爱已经长眠泥土,但您身上的风骨并没有渐行渐远,而是在“灯火阑珊处”依然挺拔。在我的心目中,您有山一样的脊梁,有慈一般的善良,有钟一般的声音,有铁一般的刚强。
在您离开了五个月后,石家庄《燕赵晚报》以“子承父业战疆场,孙辈又把枪来扛”为题,整版报道了我们光荣之家三代都是兵,把保家卫国作为毕生追求的事迹。您常跟我说:“这一辈子打了许多仗,不论战斗多么惨烈,都从未退缩过。”正是有了您永不退缩的坚强意志和家国情怀,才有了我们赓续红色血脉,保持三代军人的本色。
(我们光荣之家三代军人都是兵)
2021年国庆节,电影《长津湖》的上映,迅速成为了亿万观众热议的话题。河北《燕赵都市报》以“当年老连长姜庆云没能看到《长津湖》”为题,整版报道了您在长津湖战役中的英雄壮举,可惜啊,时任27志愿军240团3营7连连长的您,没能看到搬上银幕的自己,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石家庄《燕赵晚报》报道我父亲的英雄事迹)
1950年11月28日,时任240团于春圃团长命令7连:“给我拿出吃奶的劲头,不惜一切代价先敌占领1204.7高地。”您奉命带领全连连夜奔赴9公里外,途中翻山越岭击退了美军7次阻击,于次日凌晨赶到丰流里江大桥的北端,并迅速完成阵地的防御部署。当美7师32团1营进入伏击圈时,随着您的一声令下,瞬间在大桥的南北两端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美军利用一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向阵地前沿开火,坚守在桥头的战士们伤亡较大。此时,您让战士们把烈士身上的子弹集中起来,继续与美军对攻。
(时任240团团长的于春圃)
正当战斗进行到白热化的关键时刻,紧急赶来增援的二营投入到了战斗,冲在前面的4连当即拦腰炸断了大桥,并用机枪和步枪阻止了美军的进攻。七连从桥头上居高临下的继续射击,并与前来增援的二营战士们,向开始溃逃的美军追击。溃败的美军从长津湖的冰面上狼狈逃窜,您命令战士一面射杀溃逃的美军,一面纷纷上前用腰带和枪托,搭救落入冰窟窿中的美军伤员。当您带领战士们押着24名俘虏和一些战利品,来到了于团长的面前时,团长见您身负轻伤并浑身湿漉漉的,一问才知道,您只顾追击却不小心的掉进了冰窟窿,可刚爬起来没几步,突然又身中一弹跌倒在了冰面上。于春圃团长拍了拍您的肩膀说:“姜连长,你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但您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坐着吉普车的美军军官跑掉了。

(位于长津湖上的丰流里江大桥)
12月6日下午,您带领战士们来到了黄草岭,接受了新的战斗任务——炸毁水门桥。在此之前,20军60师已经奉命两次炸毁了水门桥,但被美军很快修复。第三次炸毁水门桥的任务便落在了“钢七连”的身上。
(时任“钢七连”连长的父亲)
于春圃团长下令,将缴获的卡宾枪交给七连,并送来了仅有的罐头,对即将出征的您说:“让战士们多吃几口罐头,吃完了就去炸桥!”身负轻伤的您坚定地说:“七连一定要连根炸掉它,炸不掉就把我埋在那里。”当晚,担任敢死队长的您带领47名队员们悄悄靠近了水门桥,在距离桥头不足百米时,一名队员不小心暴露了目标,美军重机枪立即开火,敢死队员当场3人牺牲,4人负伤。 
(《冰血长津湖》纪录片采访我父亲的镜头)
您挥起卡宾枪一跃而起,组织火力组向桥头发出冲击。当攻击到距离桥30多米时,您的左臂身中一弹,但右臂仍单手举枪依然拼命射击。突然,您的右臂也被打中,瞬间全身无力的瘫倒在雪地上。此时,您大声呼喊敢死队员们继续攻击,写过血书的敢死队员们,不顾一切朝着美军扑去,接连三次攻击后,终于将守桥美军大部歼灭,余下的仓皇逃进了山沟里。战士们将每人背负5公斤的所有炸药集中起来,点燃后轰的一声将水门桥炸出了一道8米多长的大口子。黎明时分,您带着不到一个排的敢死队员回到了始发地,于团长急忙上前问道:“炸掉了吧!”吊着双臂的您说:“炸掉了,美国佬想修复它,至少也得一个月。”
(我的父亲在炸毁水门桥时身负重伤留下的伤疤)
小的时候,我经常洗澡给您搓背,看见左背肩胛骨处有一道深深的疤痕,右胳膊的肘关节处还有一个贯通伤。我问您的伤是怎么来的,您却轻描淡写地说:“战争年代过来的人,那个人身上没有几个抢眼。”后来,《冰血长津湖》纪录片在央视热播,我才知道您身上的枪伤是在炸毁水门桥时留下的。我曾经看了无数遍《奇袭》电影中炸毁“康宾桥”的故事,却不知您就是当年炸毁水门桥的敢死队长。
(“钢七连”生擒美军飞行员时留影)
随着《水门桥》电影的上映,您在血战长津湖中的英雄壮举,被央视《冰血长津湖》纪录片、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河北电视《铭记》栏目,以及《解放军报》《长江日报》《河北工人报》等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您当年带领敢死队炸毁水门桥并深藏了69年的功与名,感动了无数人。
(《河北工人报》整版报道父亲当年的英雄事迹)
您经常提到当年打起仗来不怕死的“老虎仔”沈金水,他还活着并从广东到河北家中来看您了。沈老在您的遗像前久久矗立并敬礼致意。从他那敬仰、惋惜、悲戚的复杂心情中,我看到了“班长”向“连长”报到,却得不到“拥抱”的一种凄凉;是你们当年并肩战斗的哥俩好,今天却只有孤掌难鸣的单相思;是70多年里的梦寐以求,到如今却成了一帘幽梦。

(沈金水老“班长”向老“连长”致敬)
我先后参加了中国退役军人合唱团和艺术团的庆典活动,与艺术家们同台演唱《英雄赞歌》,特别是看到臧雷战友激情朗诵《英雄回家》节目时,不仅让我想起了您常说的那句话:“要是那些战友们都能够活着回来,该有多好啊!”是啊,197653名英烈永远的安息在了异国他乡,“钢七连”的90多名战友“连骨头都不知道埋在了哪里”。九死一生的您归国后,才知道自己是当年同村同批应征入伍的12个小伙子中,活着回来的唯一幸存者。
(向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的英烈们致哀)
我经常看见您一人矗立在窗前,眼里却充满血丝地凝视着窗外的繁盛与凋零,且视故人之凝目如缕缕烟火,内心却增添了太多的忧伤、无奈和黯然。知足感恩的您早已从伤感与寂寞中超脱了出来,进入了“见你想见的人”的忘我境界。您“将骨灰撒在曾经工作过的浮沱河畔”的遗愿,是您将与先烈们同眠的一种自我释放,是不被世俗的物欲横流所熏染的一种灵魂无尘,是将自己的一粒尘埃飘向浩瀚银河中的光芒万丈。
三年来,我到军营、学校和一些单位,大力宣讲您的感人故事,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方面,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血脉,铸牢对党忠诚。您身上那股“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词,莫先于骨”的铮铮风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催人泪下,也让我几次哽咽
(当年炸毁水门桥的情景)
2021年3月,在您刚刚驾鹤西去的时候,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怀着沉痛的心情为您亲笔题写挽联:“哭!二十七军老战友,志愿军老英雄姜庆云同志:零下四十度血战长津湖,全歼北熊团庆云是先锋。”这是对您的最高褒奖和最好告慰,成为了我们家族的精神高地。
(迟浩田老首长亲笔题写挽联)
从迟浩田老首长英雄惜英雄的“哭”战友中,我领略到了您的英雄本色,那是“零下四十度血战长津湖”的坚韧不拔,是从长津湖畔到水门桥始终保持“先锋”的艰苦卓绝,是“入朝首战就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的满腔壮志,是“炸不掉就把我埋在那里”的不惧牺牲,是回眸“骨头不知道埋在哪里”的黯然神伤和襟怀坦荡,是眼睛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的超越平庸,是用不朽的身躯力挺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无畏奉献。
我的英雄爸爸,我们永远怀念您。
敬爱的爸爸,我们永远怀念您!
二0二四年三月十八日

姜伟
1976月12入伍,1979年5月入党,1986年12月赴滇轮战,带领“崮山连”坚守老山战区八里河东山马家湾阵地,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荣立一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