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六)
作者:每小平
无数株百米高的“望天树”,在这一大片沟壑纵横的热带雨林中错落而生,将这里自然地搭建成一座天然的绿色城堡。百鸟清脆的争鸣声宛如一曲曲令人动听的歌,好似迎接着国内外远道而来的客人。此地还有很大的钢棚做成的“蝴蝶园”,蝴蝶主要以热带、亚热带蝴蝶为主,有黑、灰、黄、白、红等颜色的花蝴蝶。现养殖蝴蝶品种48种,年人工可养殖蝴蝶约30万只。“兰花园”“蟒蛇园”和“蜥蜴园”等也供游客展览观赏。
特色歌舞,绝美可观。在“雨林小剧场”,傣族等少数民族青年演员在“野象谷”进行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以民间传说及神话为依据,用鼓、笙、笛子等民族乐器,编排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歌、舞蹈表演,经过艺术加工,以歌舞的形式很好的向台下游客展示了山寨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亚州象的社会是母系社会,母象和小象生活在家族之中受到有效保护。而公象到了十几岁进入青春期后,就会渐渐脱离家族,开始独自生活。特别是成年的大公象,多数时间都是独来独往,只有在寻找配偶的时候才会短暂的和象群在一起。大多数成年的公象,都有一对漂亮的象牙,十分引人注目,成为象群的明星。
公象不靠脸赢得母象,只有身体强壮、有八块腹肌才能赢得母象的芳心,在每年1----3月是象群繁殖季节。势大力强的公象总会驱赶其它弱势公象,占有其它母象。有的公象对母象产下的幼象很关照和爱护,作为智商和情商很高的母象,有时也会和公象在一起交配,繁殖健壮的后代!

保护野生大象,人人尽职尽责。2016年10月9日,3头大象跌入蓄水池不能行动,随时有被淹死的可能,政府组织救援队用挖掘机、装载机破开水池并放水,救出3头象。2021年7月9日,村民救治了一头有伤的幼象,政府组织救援队对幼象立即进行救治,精心护理使其康复。此外,还数十次抢救出因争抢配偶、打斗、滚坡等事故,救护者不怕脏和累,冒着危险在保护、救护、救助亚州野象。其间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故事。
亚州象的保护、救护云南当地人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每年都有许多志愿者加入到亚州象的保护工作中,每头象的背后都有一些动人的故事。人们普遍提高亚州象的保护意识,无论损坏庄稼、财物和人身安全,都会谅解亚州象并给予保护。减少人象矛盾,促进人象和谐发展。

“野象谷”地处西方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是我国首家以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国家公园。游客可通过高空观象栈道、雨林观光索道上下山。到“野象谷”参观的游客特别多,真可谓“人山人海”,大巴车停满了车场,就连公路旁边也停满了,景点火爆可见一斑。庞大身体的野象,腿似柱子、耳朵似扇子、大牙似长刀、什么都给人一种大得出奇之感。
大象表演适合游客心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科普性较强。在很大的人工驯养大象表演场,十多头大象排队昂头跨着大步、走来走去,走起路来两个大耳朵左右摇摆、一晃一晃的,长长弯曲的象鼻灵活自如吃食饮水等动作表演。四头成年大象列队坐着,抬起前腿做出欢迎游客的姿态,逗得游客们的哈哈大笑;四头成年大象似乎听懂人们在夸奖,再加上驯象员奖励些胡萝卜、西瓜等吃食,表演得更加卖力,相互咬着尾巴在场地转圈圈,恰似孩童们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得到了全场六七百人的掌声。

大象还会挑逗人群,用象鼻吸水后会卷起来在密密麻麻人群中喷水,引起满场笑声和叫好声,淋了水的人也“乐在其中”、感到“荣幸”。大象很聪明,四五米高竿上吊挂有胡萝卜,够不着咋办?聪明的大象会利用树墩、大石块垫脚增高,再轻易用象鼻卷下胡萝卜送入口中。大象还会利用沙子进行“沙浴”,用象鼻将沙子均匀抛撒在身上,达到防止蚊蝇叮咬和寄生虫寄生的目的。

每小平:笔名;每牧,每文,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民俗委员会主任,区诗词协会监事,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办公室副主任,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原长安区政协委员,区政协特聘文史员,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人文地理、方言、习俗、社火文化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