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渠跃群峰 精神动天下
——读杜良盛老师主编《跃峰渠记忆》一书有感
文/王秋英 刘海生
能够有一本杜良盛老师主编的《跃峰渠记忆》在手捧读,实在是我的荣幸,这份荣幸来自于我用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合上书的扉页时,所产生的真实感受。
此书通过六个篇章,图文并茂,深刻再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解决邯郸西部山区干旱缺水的问题,在邯郸地委、专署的组织领导下,全力奋战修建跃峰渠的宏伟壮举。记录了当时修建跃峰渠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件件难忘的事情,一个个难忘的人,从各个方面向我们绘制了一副副巨大的劳动场景,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难、三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在阅读过程中,多次被书中所描绘的劳动场面所震撼,也为广大劳动人民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攻坚”精神深深感动。

杜老师参加了修十里洞的全过程,每天三班倒,卡死进度,倒排工期,每天任务必保完成。即使头砸破了、腿碰伤了、手骨折了、腰扭着了,也是轻伤不下火线,人们抡起大锤,扛起风钻,一镐一锨,勇往直前。隆冬季节,鞋袜被水泡得带着血,晚上睡觉脱不下来,脱下来就是一层皮。施工像在水帘洞一样,下井一身水,干活一身渣,风吹一身冰,是当时真实写照。就是这种面对艰苦条件不低头、协作攻坚的精神,让鲜血浇灌的胜利之花,绽放在太行山上,他们赢了!

修跃峰渠危险的地方是什么?是塌方。塌方容易发生的地方是隧洞。在隧洞掘进时,有时顶板突然冒出个大窟窿,几十斤上百斤的石头噼里啪啦往下掉,狭小的隧洞里霎时落满了石块石渣。有些施工段地处采煤老空区,渠墙两旁,不知什么时候石渣石块就大面积涌出,摧毁支柱,堵塞隧洞。有些施工段是软塌方,几十方、成百方混合黑矸子土坍塌下来,几乎将几十米高的天井塌透。更可怕的是有时隧洞向前掘进时,塌方却抄了施工者的后路,在施工隧洞的后面大面积塌方,使里面空气急剧减少,必须立刻采取措施进行通风,才能把民工解救出来。
就是面对这样危险的境遇,他们也没有退缩,想尽千方百计,如期保质保量完成了原计划任务。

像这样在艰苦而危险的环境下,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这让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其实书中所记载到的,只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例,而没有被记录的艰难场面,还有很多很多,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奋斗,才完成了如此伟大的壮举,让生活在邯郸西部山区的人们,在用水上得到了有利改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可那个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攻坚”跃峰渠精神,会在我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身上,不断传承下去,让我们以新的起点,继续奏响新时代的凯歌,引领我们走向更宽广的天地。

杜老师所赠予的这本《跃峰渠记忆》书籍,不光是赠书这么简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我深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