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七十三辑)「飘舞的剑」(5530辑)

二
同治十二年(1873 年)九月,丁宝桢终于接到了皇帝批准他回籍修墓一年的旨意。
回家吃午饭的时候,丁宝桢对家人:“这一次回乡机会难得,我看我们就全家都回去吧。”
四个子女一片声欢呼。
四个子女是27岁的老二丁体勤、23岁的老三丁体静、19岁的老四丁体成和18岁的老五丁体娟。
三个儿子体勤体静体成都是在家乡贵州省平远州牛场镇出生的。只有女儿丁体娟不是亲生,而是当年从一个被官军屠掠过的苗寨里收养的苗族孤儿。丁宝桢待如己出,教文习武,已经成为一个不让须眉的巾帼人物。而老大丁体常现今不在济南,一个多月前已经回到贵州准备参加乡试去了。

一个年轻美貌的女人:“我早就想随老爷去了。只是这家总要有人看守啊!”
丁宝桢一笑:“自然是要带你去的了。”
原来,丁宝桢的元配谌夫人已经逝世,这女人是他的续弦张夫人。
丁宝桢对子女们:“你们四个中还有一个必须留下来照料。谁留下来?”
四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表什么态。结果还是丁体勤说:“父亲决定我们哪一个留下来就是了,虽然我们谁都想留下来。”
丁宝桢:“那就老四留下来吧,将就你要准备明年在济南考秀才。”
于是作出决定,五天后出发。
为什么要五天后才出发呢?因为丁宝桢还要作好卸任前的交接安排。

谁知到了第四天的时候,传来一个令人惊惶万分的消息:黄河在直隶省石庄户南岸又出现了河堤的大决口。
与咸丰五年那一次决口不同的是,这一次水灾牵涉到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和直隶五省,尤其以豫东、鲁西和苏北为重,邳州、宿迁、海州、沭阳、赣榆、济宁、巨野、嘉祥、鱼台、金乡等数十州县悉遭淹没,与微山、独山、南阳等大小湖泊连成了一片,淹没了数百里地面。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其惨况远过于侯家林决口时的气象。
虽然此次水患牵涉五省,非一省巡抚所可作为,丁宝桢又已经皇帝批准回乡修墓,他大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决定推迟自己的行期,先对此次黄河水患进行了一遍全面的调查。

面对着一望无涯的水淹区,丁宝桢和他带来的幕僚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也增添了更大的责任心,所以不辞辛劳地在诸省的黄泛灾区进行调查活动,昼夜不分地进行治黄方案的设计……
半月后,丁宝桢向皇帝上奏了《黄水漫注东境通盘筹划折》。文中力推全局观念,:“臣窃思事在人为,若果有关全局,则虽善自为谋,犹不若兼为人谋为得计。无论是直是东,总当一体统筹堵合。”又说,“臣已经咨会并函商直隶督臣,令东明县晓谕河东居民,一体联络协助,并委员会同东省督率办理,但资其力,不用其财,庶便集事而节用费。”表明了自己负责的态度,“虽现蒙天恩准假回籍,未敢因交篆在即稍涉诿卸。”
丁宝桢在折子中提出了治理此次水患的详细方案,还对代行巡抚职责的文彬作了交代,才放心离去。

图片提供:青年作家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