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山水有情人
晚上醒来,心中猛然跳出这个句子。
山水无情,对每个人都是那幅面目。
游人有情,每个人眼中的山水面目是不一样的。
对此,东坡的感受应该是最深的。他在巜浙江潮》一诗中说: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转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庐山,心向庐山。到了庐山,才有真正体会,这就是庐山。
到底庐山是什么样,每个人把心目中的庐山同眼前的庐山映照一下即可。
其实,庐山还是那个庐山。不同的,是每个人的情不一样。
那么,如何识得庐山真面目。东坡在另一首诗给出了结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岭侧峰,那是因为人有情,不同人看庐山的角度不同。要认识庐山,你得跳出庐山,不因有情而遮住双目,这样才得庐山面目。王安石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实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解释,那个浮云其实就是有情。
识得此理,你就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庐山。
我们经常渴望远方和诗,其实,这个远方和诗都是有情所生,是你未至之庐山。
真正的诗,不在远方,在你心里,在你周围,是你已识之真正庐山。
唐诗《嗅梅》有云: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真正的春在哪些?在心中。
与人相交,如果只沉溺于情中,你是认识不到对方全貌的。所谓爱欲其生l,恨欲其死。以男女而论,情人眼里出西施。但若以趣,识而论,那便真切奌。趣有雅俗之分,当然也有附弄风雅之人。识有高低之分。以趣、识交,有情便得长久,不管这情是友情、愛情还是亲情。
统摄趣、识的,是悟性。悟性越高,趣、识愈高。
只是,这悟性之人,太少了。
所以知音难求,只好寂寞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