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色新 柳丝长
作者:季志林
龙年的开局果然风调雨顺,正月十二日一场春雪,给人们带来了瑞雪兆丰年的美好愿景。昨天上午,一场春雨又如期而至,轻轻的滋润着三秦大地。冒着密集的雨点,我漫步在古都咸阳的大街之上,任凭雨点飘落击打,尽情享受着春的信息春的脚步和春的愜意。河堤路两侧长长的柳丝已冒出微微新绿,一丝一缕自然下垂喜滋滋地接受春雨的洗涤,排排柳树与身后的幢幢高楼显得十分协调,让我不由得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在这里留下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诗人在咸阳古道送別好友时的心境,这首诗后来被坊间纷纷传唱并演变成了著名的《阳关三叠》,成为表达离别之情的经典之作,引得文人骚客传颂古今。人常道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看来真是名不虚传,面对已经尽显现代化都市风彩的古都咸阳,假如诗人能穿越时空站立街头,不知又能发出何等感想?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中国民间传统的春耕节。从时令上讲这一天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正月里是新年,现在年过完了,新一年的生产该开始了。民间传说中的“二月二”是天上主管行云布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天上的龙都抬头做事了,人们自然不会闲着,从此农民们应该下地忙于农事了。所以至今北方地区仍然广泛流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谣,人们期望龙抬头能带来风调雨顺的好运。因而又将龙抬头之日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北方许多地方都有“二月二”古庙会,从最初的聚集祈雨发展为农业生产物资交易会,人们在“二月二”庙会上选购树苗,添置农具,开始谋划新一年的农业生产。
早饭后,我应几位朋友之约驱车前往秦岭脚下的一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春雨过后的田野极具生气,公路两边春风拂柳,草色青青,碧绿滴翠,这是春天到来的重要标志,农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偶尔可以看到三三两两打扮入时的女人们在地里剜野菜,过去人们剜野菜是为了充饥以度“春荒”,现在不同了,人们吃饭讲营养讲特色,野菜反而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美食。我曾经做农业农村工作十多年,没有踏青赏春的雅趣,但有经常下乡深入田间地头的习惯,看见麦田自然觉得格外熟悉格外亲切,便停车于路边下去看了看苗情,感到土壤墒情极好,小麦有效分蘖充足,如果四、五月份再有一场透雨,即使旱作农业区今年夏粮也是丰收有望。“民以食为天,”农民指望的就是粮食丰收,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中国十四亿人口,我们必须把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中。
设施农业园区是我的朋友小冯他们共同投资建设的,流转了将近五百亩土地,建起了大棚温室,然后又承包给从浙江来的蔬菜专业户,这些人有生产技术有吃苦精神但缺少资金,小冯他们负责搭建生产和经营平台,其他承包户负责日常生产,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有效的发挥了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我们去的时候,看到每个大棚内长满了碧翠水灵的小青菜,小冯向我介绍,园区每天都要收获一批蔬菜,主要销往西安的定点市场和餐厅,也有蔬菜批发市场的经营户直接到园区收购,每筐三十斤,批发价二十五元,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按目前经营情况,他们的收入应该不菲,由于园区日常用工全部为当地农民,也直接带动了农民增加现金收入。
返回的路上,我看到沿途的村头挂着学习贯彻2024年中央1号文件的宣传横幅,心里顿时一热,我们党时时刻刻都在关注“三农”发展,关心农民增收,如今政策好,人努力再加上天帮忙,“三农”事业发展必定大有希望!
哦!2024年的春天来了,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紧紧的拥抱春天,你会感到春风是那么柔和,春光是那么明媚,春的田野是那么多彩迷人。这是一个不平常的春天,也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春天,更是一个充满着希望的春天!
2024年3月11月于咸阳渭滨苑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