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捆小葱
作者:兰玉娟
每年农闲季节,我们八郎镇的农民文艺爱好者都会在各村的文化广场上举办大型的农民文艺汇演。我是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每场演出我都精心策划,组织各村文艺爱好者报送节目,编排演出节目单,做节目主持人。
今天我们在八郎村文化广场举办农民文艺汇演。吃过早饭,我和同村的王远荣大姐坐车来到了八郎村文化广场。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很多文艺爱好者和观众。秧歌队和广场舞队的姐妹们身穿五颜六色的服装,显得十分喜庆。她们精神饱满,面带笑容,我们相互问候,有的姐妹还亲切地和我拥抱。在她们的心中,仿佛我就是带领她们欢乐的使者。
八点半演出正式开始,我拿着话筒做节目主持人。我们的节目丰富多彩,有歌曲,舞蹈,快板,三句半,东北大秧歌等。精彩的节目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七月的天气,火辣辣的热,有的观众手里举着太阳伞遮阳,有的躲在树荫下观看节目。到了中午,我们的演出在唢呐声和锣鼓声中圆满地结束了。观众和演员陆陆续续地离开了文化广场。我和王远荣大姐也要回家了。当我们走到文化广场的大门外,我看见一位年过七旬的大爷坐在小板凳上,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堆捆绑得整整齐齐的小葱。他的旁边还站这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阿姨站在她的电动车旁,时不时地叫卖几声:豆腐!豆腐!
我和王远荣大姐停住了脚步,站在大爷的菜摊前前,大爷在太阳下晒了很久了,他黑红的脸颊上流淌着汗水。我对大爷说:“大爷,都中午了,广场上的人都散了,快回家吧!”大爷的耳朵很背,我说的话他好像听不到,没有一点反映。旁边卖豆腐的阿姨说:“他耳朵聋,你和他说话得大声喊他才能听到。”我问阿姨,大爷是哪个村的?阿姨说:“他是冷家村的,这几天就在这卖小葱,这些小葱是他家小园子里种的。”我说:“今年种小葱的这么多,能好卖吗?”阿姨说:“不好卖,他都在这蹲一上午了,就卖了两捆。”我问阿姨:“大爷这么大年纪了,从冷家村到八郎村,有三四里地的路程,他怎么来到这儿的?”阿姨说:“他都七十九岁了,眼看着就八十岁了,还能骑自行车呢!”我看到大爷的身后摆放着一辆老式自行车。自行车的后架子上挂着一个长方型的铁筐,铁筐里还有几捆小葱。我惊讶地说:“大爷都七十九岁了,还出来卖菜,他的家人能放心吗?”阿姨说:“他就一个人,冬天去他女儿家住,春天就回到自己家里种小菜园。她女儿不让他回去,可是他怕自己的小菜园荒废了,没人管理,偏要回来。”我又问阿姨:“大爷这么大年纪了,还卖菜,是生活困难吗?”阿姨说:“以前是困难,现在他有低保,党和政府经常去他家扶贫,他已经脱贫了。可是他还是舍不得把小菜园荒废了,种点小菜也是一笔小收入。”

我大声地问大爷:“小葱多少钱一捆?”大爷好像听到了,他伸出两个手指回答:“两块钱一捆。”我数了数地上摆放的小葱,我又把他自行车后架的铁筐里的小葱拿了出来,和地上的小葱加在一起,一共十五捆。我对大爷说:“大爷,你的小葱我全买下了!”大爷似乎没听清,也没有反映。我打开挎包,里面没有现金,我问王远荣大姐,有没有现金,我给她微信扫码兑换。王远荣大姐说她也没带现金。卖豆腐的阿姨说她有现金,于是我给阿姨微信扫码换了三十元钱。我把三十块钱塞到大爷手里,大声对他说:“大爷,您的小葱我全买下了,您可以回家了!”大爷接过钱,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站起来缓慢地走到卖豆腐的阿姨面前,说:“买一快豆腐。”阿姨给大爷捡一块豆腐,用方便袋装好,大爷把豆腐放进卖菜的铁筐里,然后缓慢地走到他的小板凳旁,又坐下了。我对大爷说:”大爷,您的小葱我全买下了,您可以回家了!”大爷没有反映。我又趴在大爷的耳朵上说:“我刚才不是给你三十块钱了吗?您的小葱我全买下了,您可以回家了。”大爷说:“没卖完呢,不能回家。”我有些诧异了,难道大爷糊涂了吗?阿姨说:“他不但耳朵聋,有时候还糊涂。”这下我可有点儿着急了,后悔刚才给他钱时没把小葱拿走。我又提示他说:“大爷,你看看你手里的钱,是我刚才给你的买小葱的钱!”大爷依然没有反映。王远荣大姐和卖豆腐的阿姨和大爷解释说:”人家都给你钱了!”可是大爷依然没有反映。
我抬头看了看天空火辣辣的太阳,心想:“这大热天,大晌午,大爷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不得中暑吗?”我又在阿姨那用微信转账换了三十块钱,然后来到大爷面前,我拿着钱在大爷眼前晃动着说:“大爷,我把你的小葱都买下了!”大爷似乎听懂了,他一捆一捆地数着小葱,然后告诉我,一共十五捆。这次我先把小葱拿到一旁,然后把三十块钱给了大爷,大爷如释重负一样站起来,拿起小板凳走到自行车旁,把小板凳放进铁筐里,然后缓慢地骑上自行车离开了。看到大爷骑着自行车远去的背影,我在默默地祈祷,大爷一定要安全到家呀!
王远荣大姐问我:“你咋买这些小葱呢?”我说:“其实我家里有很多小葱,邻居李婶儿家种了半墒地小葱,挑粗壮的拿到市场卖了,剩下细小的在地里一捆一捆地放着,由于今年种小葱的多,所以卖不出去,李婶儿把细小的葱都给我了。我用电三轮车运回家两车小葱,把我家的地都栽满了小葱,还剩下几捆都干巴了!她家地里还有很多呢都不要了。”王远荣大姐好奇地说:”那你咋还买他的小葱?”我说:“我怕大爷晒中暑了。”王远荣大姐和阿姨恍然大悟。我问王远荣大姐:“你家有没有小葱,如果没有,这些小葱送给你了!”王远荣大姐说:“我家园子里也种小葱了!”我又问阿姨:“你家有没有小葱,这些小葱送给你了!”阿姨说:我家也有小葱。我可以帮你代卖,咱俩加微信,如果卖出去我就用微信转账给你。我说:“那太好了,卖出去也不用给我微信转账了,卖不出去就送人吧!”阿姨微笑着点点头。
我和王远荣大姐坐上出租车回家了。我的心里还惦记着卖小葱的大爷是不是也安全到家了……

作者简介:兰玉娟,前郭县作家协会主席(代理),八郎镇文联副主席,八郎镇妇联副主席,黑土文学社社员,吉林省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主持大型农民文艺汇演百余场。2016年自编自演的快板《农民乐》在全县农民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2017年原创诗朗诵《我爱你家乡这片深情的土地》获得全县诗朗诵比赛乡镇组一等奖。2017年创作的快板《赞十九大》在新时代传习所以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百姓宣讲十九大精神。2018年参加了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班第七期文化组织员培训班”的培训。2018年阳光工程面向全国“与文化志愿者同行”主题征文中创作的散文《让文化滋养我们美丽的乡村》获得一等奖。小说《换号》被收入《花开的声音》(2019年12月吉林出版集团出版)。2020年创作的小品《我们村的红辣椒模特队》获得省级奖项。抗疫作品三句半《战胜病毒》视频和音频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前郭县文联、前郭发布等微信公众平台发表,在全县500多个农村大喇叭里循环播放。2017年被吉林省文化厅评为优秀文化志愿者,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第七届优秀文化志愿者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松原市优秀志愿者,2020年被前郭县妇联评为《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阳光工程优秀文化志愿者荣誉称号。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