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岩增,一位卓有建树的专业作家。在退休消闲之际,依旧笔耕不辍,老骥伏枥,将一路走来的珍贵记忆和难忘经历倾注于笔端,写成《流金岁月》,以飨读者。
【新视野文学】受岩波老师委托,从即日起连续刊载岩增老师的《流金岁月》,每日更新。欢迎各位读者继续阅读精彩,感谢您的热情关注!

【作者简介】岩增,原名李岩增,天津第十中学及新疆大学本科函授毕业,擅长书画、写作,历任新疆建工集团组织处长,党委工作部长,《中国西部建设报》社社长等职务。


流金岁月
——三线建设回眸之一:西去,途径北京
作者 岩增
时间如白驹过隙,那还是将近六十年前的事,现在想起来还让人难以忘怀。一九六五年七月初我踏上了从天津去往新疆的旅途。那个年代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建设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光荣的事。天津第四建筑公司一个五好企业成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整体搬迁新疆的首选,被编为新疆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我父亲是党员干部成为首批打前站的人员之一。父亲走后母亲和我们五个孩子留在了天津,我是家中老大,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当时我临近初中毕业,父亲到新疆后来信介绍了新疆的情况同时信里也带了指示:因农村老家还有爷爷奶奶,让我初中毕业不要再上学了,一是回农村与爷爷奶奶生活并照顾老人,二是也去新疆参加工作,这些考虑都是为减少家庭负担。我和母亲再三考虑,特别是母亲不同意我当农民,当工人有收入才能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并会有更好的前途。实践证明母亲是有远见的。根据父亲的指示去天津四建报了名成为一名工人并被安排随其他进疆人员同行。

与我同行的有两个班组,一个瓦工组一个抹灰组,大概三四十人左右,坐火车去新疆,在北京、西安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接洽接送站、安排住宿。我根据公司的安排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妈妈给的六元钱上路了。
在单位集合后被送到天津东站(现在称天津站)集体上火车,都坐在安排好的座位上。和我们同时乘车去新疆的还有天津商业学校毕业的一个班的毕业生被分配到新疆,我们成为同行者一直到新疆(我们四建的人在哈密下车,商校的人在乌鲁木齐下车)。我们这节车厢几乎成了援疆的专车。开车前车上车下人们哭成一片,依依不舍,送别难过的情景感人至深。当时在这些支边的人中我年纪最小,还感觉不到人们当时离别的心情,多年以后才体会到离别是多么痛苦的心情。

第一站是北京,到首都北京那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呀。上午到北京被安排在永定门火车站附近的旅店住宿,第二天到北京站乘火车去西安。下车后刚安排好住宿,人们就迫不及待的要去天安门、故宫了!我太激动了,可以看到天安门了!我跟随叔叔、大哥哥们非常高兴地出发了。
从永定门火车站步行前往天安门,记得当时正修路,到前门附近时裤腿半截都是土,大家赶紧都打扫干净,不想带一身土去看天安门。当到了天安门下,被雄伟壮观的城楼惊呆了,太高大壮观了,商校的人有带照像机的,激动地拍照,我们只有远远的看着,心里羡慕得很。大家穿过天安门前往故宫,看到当年皇帝住的宫殿如此金碧辉煌,特别是让我们身边搞建筑的师傅们为先辈感到自豪和赞叹!

当时进故宫门票是五角钱,老师傅给我买了门票,我兴高采烈的随大家进了故宫,当时都看了哪些地方现在记不起来了,那时只感到兴奋,看什么都新鲜好奇,眼花缭乱。故宫里各馆的情况还是多年后几次去故宫才又反复看了的。出了故宫,又游览了周边的风景,大家都不知道饿,也不知道累,就这样步行一直到下午才回旅馆,这时才感到累了,都洗干净等着吃晚饭了。
(图片源于网络)


【新视野文学】编辑部
荣誉顾问:寇琦(Ruby)(加拿大)
龚如仲(Ralph)(美国)
荣誉社长:寇琦(Ruby)(加拿大)
涓子(美国)
总 编:一米阳光(中国)
编 委:颜如玉(加拿大)
何丽娟(中国)
一米阳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