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茌平话贺
《茌平文苑》千期
郑天华
《茌平文苑》千期,脑子里油然而生,一句茌平话脱口而出:“《茌平文苑》不赖,冯喆不穰!”
说《茌平文苑》不赖——
一是佳作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琳琅满目,成绩卓然。《诗刊》《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全国和省市级报刊都把《茌平文苑》当成选稿基地,更不用说本地的《聊城日报》《聊城晚报》了。只看每年出版的《茌平文学作品精选》就可略见一斑。
二是领域广。《茌平文苑》不仅有小说、散文、诗词歌赋、评论杂谈、曲艺小品,还有民俗风情、书法绘画、摄影剪纸、篆刻雕塑······凡属文化范畴,均有涉猎。浩然正气、蓬勃朝气、儒雅文气、乡野地气,令人回肠荡气。
三是队伍强。《茌平文苑》的作者群,有卓有建树的名作家,也有才华横溢的爱好者,更有荷尖初露的小不点儿。人员遍布五湖四海,读者链接五洲四海。《茌平文苑》绝不是偏居一隅的窃窃私语,而是大庭广众之下的谈笑风生。
《茌平文苑》不仅越来越融入茌平人的生活,而且以其自身的魅力,走出了茌平,让外面的世界倾听到茌平的声音,欣赏到茌平的风采,《茌平文苑》的确不赖!
说冯喆不穰——
一是造诣高。古时传说中有“撒豆成兵”的将军,冯喆可称得上“撒字成诗”的高产诗人。他具有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艺术感悟。他自己常把诗称为“分行”,他的分行意向轻灵,词句飞扬,感受细腻,蕴藉优美;仿佛脉脉的月光,恰似无声的春雨,不知不觉中打湿了心灵的一角,留下温情的诉说。2013年,我受命主编茌平藉作家诗人的作品专辑《芳华沃土》,在序言里,我对冯喆的诗做了这样的评价:“冯喆的诗像枣树一样淳厚,像枣花一样朴实,大枣一样香甜,犹如生活中流淌的清澈小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是感情浓。冯喆是个重感情的人。对妻子的爱情,对孙辈的亲情,对同仁们的友情,对故土的乡情……不仅体现在他的行为举止、言谈话语,更跃然于他的“分行”。那是平实的风度,高扬的精神,是一种人情世态秉承的高风。他以浓浓的深情写故乡、写大地、写亲情、写人生,观照草根平民,书写生活艰难,展示大众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期望,与大地和大众精神相通、气息相求,因而也就备受大众青睐。
三是奉献大。《茌平文苑》千期,绝不是我们说句“可喜可贺”那么轻巧!它是编辑老师们心血汗水的结晶,尤其是冯喆功不可没。每天清晨,打开手机,便会看到冯喆和编辑们推出的一系列作品。看文中标注的推出时间,大都在凌晨两三点左右,这是冯喆熬夜起早的见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四季如此,怎一个“辛苦”可以概括!再加上搞专题征文,组大型杯赛,编年度作品精选……哪一项都亲力亲为,奉献之多之大,数不胜数。
冯喆已不是小年纪,但他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步,放飞精神,直面生活,笔健文丰,辛勤劳作;冯喆确实不穰!

作者简介:郑天华,聊城传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散文集《乡村吆喝声》;著有《沧桑厚土》《芳华沃土》《韩集乡韵》等。短篇小说《二慢憨成亲记》获省级刊物优秀作品一等奖,两卷本《茌平民俗》获山东省优秀文史书刊二等奖,《一方水土》获聊城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作品收入《文坛十六家》等文集并获全国地市报纸好作品一等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