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揽胜》(三)
作者:武稳祥
编辑:诗词中国
都市头条,发现精彩,传播正能量
《龙年揽胜》(三)
作者:武稳祥
目录
1、陕西西安东郊·白鹿仓
2、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
3、河南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4、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
5、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6、山西平遥·平遥古城
7、山西灵石·王家大院
8、山西永济·鹳雀楼
三、游览虢国博物馆
周朝初年,以 “陕州” 界分天下,陕州以东为周公治理,陕州以西为召公治理,我们“陕西”一名的来缘 即由于此。陕县也叫陕州区,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的一个区,虢国就在今天的三门峡地区。
虢国是西周初年的姬姓封国。其开国国君是周文王之弟虢仲,是周武王的叔父。虢公多在周王朝中作卿士,辅佐周王征伐,参与大事的决策,对周王朝的兴起、发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响。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著名的"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典故,就是说的这件事。
在正文之前,先给大家说一说 和 ‘虢国’ 有关的、流传千载的成语故事 —— “假途灭虢”。
春秋初期,晋国(今山西)是北方的强大之国,传位至晋献公,他积极扩军,拓展疆土。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虢国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内),但虞国(今山西平陆北)是紧挨毗邻虢国的北境,乃是进攻虢国的必经之途。
虢 虞二国 国小势弱,为了自保 两国就订立了攻守同盟。即:若一国被侵犯、另一国就一定要来救援。晋献公担心其二国联合 一起抗晋,遂采用大夫荀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国借道、攻取虢国 再伺机消灭虞国。
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荀息携带宝玉、美女、名马等贵重礼品敬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虢。虞公贪图重利,又被荀息的花言巧语所迷惑,遂不听大臣们的良言劝阻,不但应允了借道于晋,还自愿甘作进攻虢国的先锋。
公元前658年夏,晋国大夫里克和荀息 统率晋国军队通过虞国的土地 去攻打虢国。虞公践约 即就派出军队同晋军会师,然后协同晋军展开军事行动。晋军在虞军的积极配合下,进展顺利,很快攻占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之境),一举控制了虢、虞之间的战略要地。
三年后(二十二年),晋国故技重演 又向虞国借道。忠臣宫之奇用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的道理,说明虢、虞地理相连,利害攸关,虢亡虞必亡,力劝虞公 绝不能答应借道与晋国。
但虞公自以为是地认为:晋和虞是同宗,绝对不会相欺,执意不听忠臣的良言劝谏。十月十七日,晋军围攻虢国国都上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区青龙涧河北岸的李家窑村)。虢国军民奋勇抵抗,浴血奋战,十二月初一 攻破都城 灭亡了虢国。
大胜之后 晋军并未立即班师,而是暂住在虢国休整。荀息率领强大的晋军 乘虞国疏忽大意不曾防备之际,发动突然袭击,轻而易举地俘虏了虞公,一举灭亡了虞国。
战后,荀息捧着玉璧 牵着名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晋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照样是原来的样子,就是另寄存放了一阵子。只是马的年龄 稍微长了一点。” 所以依此可见: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虢、虞亡国的惨痛教训,使后世加强了弱国联合抗击强国的思想。这次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
但是 却揭示了军事斗争的一些重要的规律,给后世留下了重要的启示和教益。
古人有句话道:‘兵不厌诈’“必胜之兵必隐”。唇亡齿寒、相互依靠。意思是说 ‘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马上就会感到寒冷’。后来 ‘假途灭虢’ 这个假表藏真的蒙骗谋略,被收入 ‘兵法36计’ 之中,排为第24计 。
正是:
1
风 云 春 秋 多 狼 烟,
以 强 凌 弱 常 征 战。
开 疆 拓 土 晋 献 公,
觊 觎 虢 国 施 手 段。
2
宝 玉 名 马 荀 息 献,
虞 候 贪 财 入 套 圈。
借 道 晋 国 攻 邻 邦,
假 途 灭 虢 虞 也 完!
虢国原首封地 在关中西部的宝鸡,后来迁于豫西陕县,其疆域大于今三门峡辖区。国都上阳 在今市区李家窑一带,虢国墓地 位于今市区上村岭上。这里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 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邦国公墓。它的发现和发掘,拉开了3000年前古虢国之谜的序幕。
虢国博物馆 · 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一 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它北依黄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博物馆,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虢国墓地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从1956年发现至今,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出土文物近3万件。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虢仲两座国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和墓主人级别高,连续两年被评为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之一,又被评为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之一。
展厅介绍:《虢国春秋》展厅约300平方米,通过文字、图片、沙盘、壁画、艺术造地下车马军阵型等多种陈列形式,向观众介绍虢国的由来、虢国都城、虢国疆域、虢国世系及虢国墓地发掘情况。
2024、2、14、(正月初五)我们在三门峡的上半天、游览了陕州地坑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好不容易挤出了车流和人海,文超开车又驶向了 “虢国博物馆”。到达目的地后,先在对面的小吃摊 都简单吃了饭,跨过大街 到了大门口,文超去买门票(三个老人免票)。进了大门,登上层层台阶,迎面是一个像墙一样的 很大的一面暗红色的照壁。上面正中用篆字写着 “虢国博物馆” 五个大字,赫然醒目,文超用手机给我和大家都照了相。再次登高 照壁后面才是博物馆大厅。(因我推着车)我们就从东边的平地 绕道去了后边。
上了十几级台阶,进了大厅的后门。首先 看到一个象 ‘秦始皇兵马俑’ 一样的硕大方坑,四周围了一圈栏杆。‘秦俑馆’ 坑顶上面是椭圆型的顶盖,而这里是象厦子的房顶一样,一边高一边低的样式。也象 ‘秦俑馆’ 一样,这里原来本来是庄稼地(虢国墓葬群遗址)。坑下挖了几个深沟道,土壁上暴露着有许多古车轮子,以及坑道里古代车马的残骸痕迹。
又转到了另一个极大的大厅,这里是出土文物和玉器陈列展览大厅。游人很多、你来我往 熙熙攘攘,玻璃柜内的各种玉器展品和各种出土文物,层层摆放、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特别是陈列着一把当年虢国国君佩带的玉柄铜芯宝剑,可谓是 ‘镇馆之宝’。更是闻名中外,把我国的冶铁历史向前提前了200年,被誉为 “中华第一剑”。展览柜中的玉石繁多、形态各异,有佩玉、礼玉、殓玉等,用途各不相同。
《虢宝撷英》展出了90年代以来虢国墓地贵族兆域区发掘的两座国君墓、一座国君夫人墓及一座太子墓等出土的文物精品。它们分为青铜珍品、玉器精华、其它质地文物三部分,美伦的国宝重器 争奇斗艳,蔚为大观。尤其是展出的仿生动物玉器制作精美,惟妙惟肖,北温带常见的动物物种几乎全部囊括。
转了一会儿 出了大门,跨过大路 对面就是 “黄河公园”,他们都要进公园看看。我说:“你们都进去转转、我就不进去了,就在大门口等你们。”
他们依言、我一人就等在大门口。大门口的造型 十分奇特;是一个巨大的船上载着 “黄河公园” 四个大字,有一个艄公斜立在高高扬起的船头,用竹篙使劲地撑着船,乘风破浪。闲着没事,我就给大门照了两张相。
大门口有一位老者,右手拿着一个 1米长的大毛笔,蘸着小铁桶桶的清水,在地面上写着大字。他的笔法娴熟老到,龙飞凤舞,一会儿就写了一大片。我默默欣赏良久,对他十分敬佩!
过了一会儿、他们都出来了说:公园大得很,都只浪了不远 就折回来了。
下午,我们都坐上车、要北上山西走远路。三门峡距运城约50公里。一阵儿又上坡一阵儿又下坡,翻过晋南的中条山,晚7点许 到达运城。经文超让梦泽联系,住上了“果果假日酒店”8楼的806、807、等三间房。
(由于要介绍的情况多些 详细些,因而有许多文字和图片 都是从电脑上择优选择整理的。请大家谅解!)
正是:
虢 虞 故 事 风 尘 淹,
遗 留 笑 谈 几 千 年。
辞 别 河 南 往 山 西,
但 愿 访 晋 增 识 见!
(未完待续)
—— 长安 武 稳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