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曾家泽,字 义宣。浙江省武义县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共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蒋村街道仕林社区聚人堂科技园第一党支部书记。杭州市武义商会副会长。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乡贤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专家。蓝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荷青之路
作者/曾义宣



荷青——这个山青水碧的小小山村是我的老家,每逢节假日,我必定心心念念领着杭州的一家人往荷青赶;荷青更是我父亲的发祥地,他用那坚实的脚印走出了土生土长的建筑师之路,给山脚下的县城小镇柳城,建造了众多牢固且美丽的好房舍,深得众人的好口碑,不管男女老少碰到我的父亲,必定尊称句“宝禄师”;附近的村民可能有不认识镇长或书记的,但几乎没有不认识我的父亲的,这与父亲的朴实纯厚的品行,勤劳敦实的盖房手艺大有关系。



荷青村,一个座落在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仙霞岭山脉大毛尖山峰半山腰的自然村,隶属于县前村,原隶属于麻济行政村。1966年之前,这个小村庄人口从没有超过50人,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口到达顶峰约70余人。到2023年12月,村里的常住人口已经不到8人。从荷青村到柳城镇里有3.5公里的步行路程,其中山间小路约1.5公里,而且需要过一条山涧溪流,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山涧没有桥梁,只是在山涧中放了几块大石头,村民出行要踩着石头才能过河。但是一到下大雨,涧水湍急时就会淹没部分石头,导致无法过河。在寒冷的冬天或是下雪天,一旦有结冰现象,也是难以过河。


1975年10月1日,母亲从武义县宣武乡陈弄村来到荷青村,嫁给了父亲。从陈弄村走路到荷青村有30公里的山路,母亲说那时候基本上都是走路,早上从陈弄出发,晚上才能到荷青,在那个年代,算是远嫁了。那时的荷青村晚上八点后就不通电了,也没有商店。老百姓几乎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若需买点日常用品就需要走路到柳城镇里才能置办。晚上的照明基本上靠的是洋油灯,生活及其不方便。母亲比较怕水,之后的几年中遇到过多次因为山涧水流湍急而无法出行,于是母亲就和父亲说了这些困扰生活的琐事。父亲想着,那就计划着先给村里改善一下电路,再给村路上造座桥,修条好路吧!既可以让母亲安心出行又可以方便村民出行。父亲生平很是俭朴,出行基本上都是走路,一身中山装,一双解放鞋,一个友谊牌手提袋是他的标配,口袋里的香烟永远都是放两种,自己抽差的,好的给客人。因父亲极为好客又待人友善,几乎遇到人就分香烟,老乡们都亲切的称父亲为“宝禄师”。父亲虽然自己生活勤俭节约,但是为村民做点公益的事情却从不怕花钱。他首先就自掏腰包,给村里重新敷设了新的电路,让新安江的电网供电接入了村里。之前是本地小水电站发电送电的单线电路,电量只够照明用,就连电风扇都带不动,而且还经常没电。在父亲的努力下,荷青供电之路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出行之路还是老样子。


时间到了1984年,此时的父亲已经是武义县第六建筑公司的总经理,他经过几年的筹备,准备了测量仪器,自己掏钱,带领专业的技术人员一路勘探测量,前后花了两年多时间,从麻济村经澄清源到荷青村整条山路都测量了一遍,并在澄清源山涧上修建了一座机耕路标准的石拱桥。但是他想把整条只能走路的山路修建成一条可以骑自行车的机耕路时,没有得到全部村民的有力支持。因为多数人觉得出门能走路就行了,而且当时大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好,拿不出什么钱来捐款修路。此事就这样耽搁下了。


时间一晃,到了21世纪初,人民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镇里很多人家都买了摩托车甚至小汽车,但是荷青村因为不通公路,大家还是过着肩挑手提的生活。村民们碾米,碾面粉等都要挑很远的路到江下村去完成,在李宅畈、苍弄源等稻田集中处收割的稻谷也要挑着走山路运回到荷青村,农忙时节更能感受到村民们劳动的辛苦。此时我们家已经搬迁到了镇里居住生活,但是父亲一直没忘记村民的辛苦,一直到2008年,父亲再次为修路事宜进行了规划。此次,父亲换了一条路线,重新测量设计。从李宅畈经苍弄源到荷青村大殿前,荷青公路总长1888米,路基宽5米,里面宽4米,工程于2009年开工,2010年竣工,由父亲亲自设计施工,并且主动捐款40余万用于公路建设。公路建成后,荷青村民终于实现了汽车开到村口的愿望。


荷青是我热爱的老家,滋养了父亲,也温育了我!父亲成了我的偶像,我师从了父亲的建筑行业,大学毕业后,我在杭州从事了建筑相关行业。当然我比父亲更幸运,因为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父亲,您安息吧!


作者:曾义宣
2024年3月6日
后记:2024年元宵节刚过,浙江省著名企业家宗庆后先生不幸去世,作者看到一些关于宗庆后生平勤俭节约、平易近人等报道,觉得自己的父亲也正是如此。作者为怀念父亲曾宝禄(1941-2021)先生而作此文。此文得到了徐
宣梅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本歌词作家(王福君)

王福君:河南新乡卫辉市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文学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丶贵州省诗歌学会会员丶贵州省青年文学学会理事丶贵州原创歌曲宣传部副部长。
出版有文集:《生命的颜色》、《家乡有烈酒》。
歌词作品有:《丫头》、《英雄无悔》、《我家住卫辉》、《我要回家乡》、《还是村口那棵老柳》,《孩子朝前走》、《山水恋歌》、《谁懂那年我殇雪》....二十多首歌曲已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盒全民K歌发行,KTV全国上架。其中,歌曲:《卫辉》《谁懂那年我殇雪》丶《待卿与我挽秀发》丶《新乡》《贵阳》《写给男人听》等,广为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