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巾帼英雄自古今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巾帼英雄层出不穷。隋代花木兰替父从军;唐代平阳公主威镇关中;宋时梁红玉桴鼓助阵;明朝秦良玉勤王杀贼。还有维护祖国统一的海南岛俚族冼夫人;东征西讨担任统帅的妇好;痛击英法联军的少女冯婉贞;率农民起义的吕母和迟昭平;智勇双全、武艺高强的樊梨花;所向披靡、屡建战功的穆桂英。有诗云“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千古传为佳话。

春秋时期,孙武编练女勇,跪起动作悉中绳墨;秦代商鞅的三军编制,即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老弱者为一军;太平天国征兵制度不分男女。当时有女军四千军,每军以二千五计,约女兵十万人。

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妇女从军先例,史实不远,成规堪寻。
在残酷的11年抗日战争中,为挽救民族危亡,女兵同样兴旺。无论在战地或敌后游击区,或乔扮男装,充当战斗列兵;或担任游击队指挥;或担任联络员、通信员秘密送信;或从事军中宣传政治工作;或担任医护,救治伤病员者皆不计其数。

四川的赵一曼,出生于相当富裕的地主家庭,毕业于黄埔军校又莫斯科大学,中共地下党工作者,到东北发动抗日战争。在战斗中被捕,受尽酷刑,就义前高唱《红星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为国捐躯,时年31岁。

山西的刘胡兰,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八岁上学,十岁当儿童团团长,带领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日寇行踪、运送武器弹药,十四岁入党,牺牲时尚未满十五周岁。毛泽东给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惨烈的八女投江,最大的24岁,最小的只有13岁。1938年10月10日,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她们是第三路军第五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23岁,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青、王惠民13岁,李凤喜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华中战场上的张桂林,女重机关枪手,湖南祁阳人。时年24岁,女扮男装代病兄从军,屡建战功,被誉为“当代军中花木兰”。大腿多处弹片伤,血流不止,不哼一声,不愿脱裤子治伤。医生说:“小战士,你一个痛击日寇的大英雄,死都不怕,还怕脱光衣服吗?”简陋的手术棚里,挤满伤员和医生,大家都看着这位玩重机关枪的小个子战士,见她面红耳赤,突然捂着脸大哭起来,轻声对医生说:“我是个女的……”。

被誉为“佘太君的北京密云县英雄母亲邓玉芬,投身抗日,满门忠烈。1933年,她的家乡被日寇沦陷后,全家人都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抗日斗争。在抗战最艰苦阶段,邓玉芬先后失去了丈夫、大儿、二儿、四儿、五儿、七儿共六位亲人。最悲壮的是,在鬼子搜山紧急时刻,为保护乡亲们,不让小儿哭闹出声,邓玉芬用手紧紧捂住七儿的嘴。日寇搜山撤走后,她才发现小儿子已经没有了呼吸,闭死在自己怀里。邓玉芬又送六儿参加解放战争。六儿在一次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在抗日敌后,邓玉芬积极掩护、救治伤员。她的家成了八路军伤员的住所。战士们都称她“邓妈妈”。
抗日女英雄中,还有大湖流域的蔡金花、王八妹,河北平原上的赵老太太,十二岁的金锦女,从事宣传政治教育的沈佩兰老师……。
总之,巾帼英雄举不胜举。妇女们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可歌可泣;妇女们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的英雄气概可钦可敬。英雄亊迹永载史册,激励后人。

当今和平时期,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妇女们从农民到专家、学者,从家庭到高科技业,从战士到元帅将军,从百姓到高级官员,从工人到航天英雄,妇女们已顶半边天。妇女们在巩固国防、发展经济的大潮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生力军。
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祝姐妹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湖北省英山县金家铺退休教师 金松乔 敬撰 (时年八十有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