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五〇团南征北战大事记
一进余庆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西进支队第四大队五中队接管余庆。姚传德、于振东、刘法文率领接管部队干部、战士一百五十余人,由中共镇远地委组织部部长王富海和解放军第十七军一五〇团某连护送,经黄平旧州进入余庆县城。
接管部队进城后,立即筹建中共余庆县委和余庆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姚传德(山东省阳谷县人,1949年2月随军南下)、于振东(山东省聊城市人、1949年2月随军南下)刘法文(山东省茌平县人,1949年2月随军南下)组成的中共余庆县委员会,姚传德任中共余庆县委员会书记,于振东任中共余庆县委员会委员、余庆县人民政府县长,刘法文任中共余庆县委员会委员、余庆县公安局局长。杜仲文(山东省东昌府人)任中共一区(白泥区)委员会书记,王凤瑞(山东省阳谷县人)任中共二区(龙溪区)委员会书记,朱学周(山东省东阿县人)任中共三区(太平区)委员会书记,王洪范(山东省茌平县人)任中共四区(敖溪、松烟区)委员会书记。其余接管干部由县委分批安排到县机关和各区乡任职。
余庆解放后,地方土匪活动十分猖獗。地方反动势力按照国民党炮制的“反共应变计划”,实施“搬乱建国”,勾结土匪,组织反动力量对抗新生人民政权。
革命向前发展,却引起了国民党顽固分子的疯狂反抗。由于人民解放军主力入川作战部队未回贵州,留置贵州的解放军主要驻防在重要城镇和交通沿线,未及布防边沿县城。因此,这伙顽固分子错估了形势,以为这是“真空地带”,公开抗粮不交,组织反革命暴乱,残害干部,攻打县城。
太平区的惯匪钟志达(曾向人民政府投诚、委任为太平区剿匪大队长)被陈英、田兴云(国民党余庆县保警中队长)、毛廷燕等勾结叛变,于1950年2月21日包围区人民政府和区支前委员会,杀害支前委员冉锡光、郑雪峰。钟志达自称为“黔东反共救国游击队”副司令,陈英为司令;以支前委员会作掩护的反动分子田应显(国民党县党部干事、中统特务),采取两面派的险恶手段,一面公开应付人民政府,一面暗中于2月14日至17日在大龙桥头开会,与石阡县的匪首“冲天炮”冯国清、施秉县的匪首刘国臣勾结,自称“贵州省黔东第一军区剿匪纵队”纵队长。经过策划,他们于2月28日在满溪乡第五保(白泥镇新寨村)杀害了征粮干部黄转龙、饶东海;3月12日又包围攻打小腮乡政府,乡长颜承贵(山东省齐河县人,1949年2月随军南下)在激战中英勇牺牲;14日清晨又攻打县城,被县大队、公安队以及刚到余庆驻防的国民党起义部队八十九军三二八师九八二团一齐反击,击溃了土匪的进攻。
田应显一伙反动分子,从攻城的失败中感到他们要攻占和盘踞余庆县城,必须把三二八师师部和九八二团拉过去。国民党起义部队八十九军有两个师,三四三师所辖的一〇二八团、一〇二九团分别驻在瓮安县城和猴场(草塘);三二八师所辖的九八二团驻守余庆县城附近村寒,九八三团驻守龙溪区,九八四团随军部驻守黄平县的旧州镇。三二八师师部驻余庆县城。
1950年4月9日深夜,原国民党起义部队三二八师九八二团一营营长卢开麟为首,一营军官为骨干,纠结了7个连一余官兵于县城叛变,并将叛部集中于师部后山,全团机关枪向师部射击,意欲挟持师部叛走或迫其不敢前追。
当时,县委书记姚传德在镇远开会。县长于振东带领警卫员、公安干部刘毓武(山东省东阿县人,1949年2月随军南下)、张福友等赶去三二八师师部联系汇报情况,随即同军部军代表王振扬等13人,率先突围到黄平县平溪区请求解放军支援。因联系中断的县人民政府其他在家全体干部战士,在文庙内严阵以待,组成战斗队突围。率先突围的税务局局长朱生(山东省长清县人,1949年2月随军南下)不幸中弹牺牲。县人民政府干部在突围不成的情况下,又折回文庙院墙内坚守阵地。次日(4月4日),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为防止再遭不测,县人民政府人员经与师部交涉,采取紧急措施,在掩埋朱生后撤出县城前往旧州。撤退行军中,接管干部胡新民(山东省长清县人,1949年2月随军南下)、张屏东、胡青山又被匪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