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的诱惑
文/李桂花
夏天有风荷睡莲、绿树红花,有燕子蜻蜓、霓裳羽衣,更有远远近近扑面而来的夜宵浓香。但是立秋了,处暑了,白露了,当彻底告别酷热难耐的桑拿气候的时候,蓦然回首,才惊讶地发现,2020年悠闲慢长的仲夏时节里,我竟然没有一次痛快淋漓地享受地摊夜宵的完美体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地摊夜宵对我变得那么重要,以至于我固执地认为,没有什么人生问题、精神问题是一顿期待已久的完美夜宵不能解决的。我味蕾的世界常常沉沦于对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夜宵美食的滔滔回忆里。我始终记得那些年盛夏时节沙城街通宵达旦、千人就餐的饕餮场面,记得那此起彼伏呼唤开饭的浓浓乡音和灿如彩虹的悠扬歌声,记得那深夜里陪伴我们消解暑热的孜然羊肉串。那孜然羊肉串肥而不腻,爽口开胃,荤素杂糅,唇齿留香,散发着难以形容的维吾尔族风情和天山昆仑山清新的芳草幽香。
那时候没有新冠疫情,整整一个夏天,沙城的夜市、夜宵摊如火如荼,生意兴隆,吃货云集。常常是到了午夜时分,五环广场、文昌路、东大桥菜市场,甚至龙潭路上、小巷深处还是灯火通明、香气扑鼻;人们还在夏夜的凉爽惬意中忙着煎炸蒸炒,在城市绚丽的灯火中饶有兴致地喝着扎啤,津津有味地享用着多样别致的夜市小吃。
我最贪恋东大桥夜宵场,喜欢那里嘈杂的环境、诱人的美食和缭绕在头顶之上的烟火气息,喜欢那里洋溢着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虔诚色彩的歌唱和演奏。几天不去,就有一种被热爱夜生活的家乡人、被丰富多彩的美食世界和流行音乐抛弃的孤独感。
我深深记得,一到傍晚,大桥南北宽阔的场地里总是餐车密布,餐桌密布,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那里,赏心悦目的风味美食铺天盖地,让人垂涎欲滴,留恋不舍。而且,餐车上的营销广告火辣别致,抓人眼球。我顶喜欢“忘不了铁板烧”“村野山药花”“迷你小红帽炸串”几个耀眼的招牌;喜欢“无辣不欢”“无臭不欢”,还有“吃的淡而无味,怎么活得有滋有味?”等等颠覆我饮食信仰的全新概念。这些心灵的语言不断点燃着我旺盛的食欲,松动着我预设的心理防线。为人性僻耽美食,有谁不情愿抛弃清汤寡水的日常戒律,来一场重口味高油脂的十全大补呢!
我用黄帝内经垒建起来的养生堤坝常常是刹那间就轰然坍塌了。先点孜然羊肉串,再点蔬菜麻辣烫、五香煮花生、卤水煮毛豆,再点鲜榨柠檬汁、冰镇苹果汁,然后踏踏实实地坐在拥挤的人群中,在美食的陪伴下,和亲爱的家乡人一起欢度这朴素平凡而又热烈芬芳的夏夜时光。

我永远忘不了, 当滨河的华灯点亮的时候,东大桥夜宴就进入了高潮。人们络绎不绝地朝这个超大夜宵场奔涌而来。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水泄不通。在涌动的人潮中,在灰蒙蒙的夜色里,我看见木炭红光闪闪,煮锅热气蒸腾;我听见铁板和炒锅在呲呲作响,摊主们在热情洋溢地招揽着食客。我意识到,整个夜宵摊释放出来的炒菜香、炒面香、烤肉香、葱蒜香,一圈一圈扩散开去,弥漫了滨河上空、文化公园、龙潭大市场,东大桥成了一个香气四溢的美味星球!
夜宴在持续升温,我在大快朵颐,荷尔蒙随着铁板煮锅和扎啤被烧烤被水煮被蒸发,人生的愉快满足、餐饮的痴迷境界很快就达到了巅峰。李白的“长安市上酒家眠”“会须一饮三百杯”,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苏轼的“诗酒趁年华”,也不过此种痛快而已。在麻辣酸甜臭香冰火的交集中,在和老同志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的喁喁私语或高谈阔论中,我的疲劳散尽了,情怀挥洒了,精神恍惚了,一切的闷热、烦恼、忧虑、梦想全都悄悄游离肉身,飘散到香喷喷的空气中去了。

我永远忘不了,在食客们觥筹交错、意兴正酣的这时候,家乡的歌手们不失时机地加入到了夜宵的狂欢之中。这是我钟情东大桥夜宵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在这里,我才能实现边吃边喝边听演唱会的超值消费。
家乡的演唱家们永远走的是经典流行的歌唱路线,永远站在时尚领域的最前沿,他们奉献给夜宵场的歌曲永远那么新潮那么好听那么令人难忘,我们仿佛在享受央视版“乐队的夏天”、“群星演唱会”或“中国好声音”:《我的祖国》《拥抱着你离去》《远走高飞》《夜空中最亮的星》《温柔乡》《雪落下的声音》《半壶纱》……余音绕梁,百听不厌!
我在吃,在听,在醉,在别人的故事里游荡。就着粗犷豪放或轻柔婉转的旋律,咂摸着羊肉串残留的暧昧滋味,牵着一步一莲花的佛陀意境,重复着“雪慢慢落下”的曼妙节拍,同时获得了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多重滋润。我似乎醒悟到:为什么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宴饮会餐的时候,总要有丝竹管弦、曲艺歌舞来营造氛围,为什么酒吧咖啡厅里总在不间断地播放欧式的美式的轻音乐来愉悦食客的心情了。

一切美好的打动心弦的回忆都离不一款款浸润着深情的美食。我永远忘不了, 有一次,深夜11点路过大桥的时候,迎接我的依然是一盏盏温暖的灯火,一阵阵香喷喷的炒菜香,一声声仿佛是呼唤孩子回家吃晚饭的浓浓乡音!当我坐在塑料凳子上,从辛苦好客的厨师手中接过两个羊肉串、一盘五彩缤纷的扬州炒饭和一盘飘着葱油香的酸菜炒粉条的时候,家乡的温馨安全和亲人般的关心呵护,瞬间泛滥成撞击我心扉的澎湃洪流:家乡真好!

今年夏天,每当我穿过潮热的空气去夜市上闲逛,去霓虹灯下散步,特别是走过东大桥的时候,还是习惯性地放慢了脚步,习惯性地在有些冷落的场景里寻找我爱吃的夜宵、爱听的歌曲,寻找那吸附着灯光下清晰可见的PM2.5颗粒,又被厨师们不断地在炭火上翻来覆去烧烤着的冒着油香的羊肉串烤。烤串摊位还有几个,肉串在夕阳一样灿烂的炭火上冒着香气呲呲作响,我依依不舍,但最终还是果断走开了。疫情在全球蔓延,防控成为常态,“大圣归来”的日子似乎遥遥无期,“饥饿游戏”天天上演,我都快炼成刀枪不入的钢铁大侠了。
越是防控,越是期待。我真情期待着通衢广场、大街小巷里的夜宵摊盛大营业,期待家乡的仲夏之夜弥散着沁人心脾的烤肉香,期待辽阔朦胧的夜空中飘起深情款款、清澈空灵、脍炙人口的美丽歌声!
写于202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