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茌平文苑》
绽开我的爱好写作之花
冯桂香
也许,爱好文学和写作,是我的天赋
自来到这世上,城市那闪烁的霓虹灯以及绚丽多彩的人生世界与农村那种黑暗、艰辛、艰苦、卑微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农村那种在黢黑寂静寂寞的夜晚,村民家小院往往透露出微弱暗淡的煤油灯光,偶尔,狗的几声凄凉尖锐的嚎叫声划破夜空,屋外田地里坟头上飘飘忽忽的磷火,让我顿感恐惧发慌,毛骨悚然。
我想把此情此景用文笔记录下来,是《茌平文苑》平台给了我底气,让我的文字在平台上崭露头角,开出灿烂的花朵。
小时候一看到美女或漂亮的女孩,我总会尾随她们身后,想出了很多奇妙的故事,我不知道这是文学的萌生。而且我还有个毛病,特爱看小人书和连环画,甚至上三年级就开始读长篇小说,一发而不可收。看场电影跟喝蜜似的,反复地咀嚼里面的内容。
于是,我偷偷摸摸地在笔下耕耘,很少让自己的文字见世面。
我文化低,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高中生。年轻时工作压力大,只在业余时间上了两所函授大学,和现在的文朋师友的写作水平相差甚远。
我小时候最喜欢看少儿电影,如:《小铃铛》《祖国的花朵》《向阳院的故事》《鸡毛信》《小兵张嘎》等。可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电子产品突飞猛进,电影、电视进入了商品市场,很少有反映少儿故事的影片和影视出品。
我就想试写剧本,想通过再现我们那时代的童年和少年生活状况,给孩子们写点东西。可我写作水平低,未能如愿。但我求知欲强烈,虽然写作品并不是为了上镜,但我很想尝试去写。
有一次,我去杨秀贵姐姐家闲玩,无意中提到了我的想法,杨姐姐原是茌平妇联主任,现退休在家,妇女工作丰富,她提议让我去一个文艺平台尝试自己能力如何?
2021年8月,通过茌平宣传部刘明明介绍,我认识了区作协王洪金秘书长,他介绍我加入了《茌平文苑》平台群。这里有耐读好看的诗歌、散文、小说和随笔等,它们各自在平台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我有些畏缩,不敢拿出作品和这些美丽的花朵媲美。在胆小自卑的情况下,通过和《茌平文苑》编辑冯喆老师聊天,我放下了顾虑和自卑,拿出了第一篇所谓作品,题目为《惑》。
通过冯喆老师和张晓燕等几个编辑的点拨修改,题目改为《走过那段时光》。我的作品发表在《茌平文苑》,产生了可观的阅读量。我很欣慰,从此一发不可收,一气发表了20多篇散文或随笔,把我的文学天赋一点点被开发出来。我开始尝试学写剧本,现已通过《茌平文苑》发在都市头条上,已过三十六集。因第一次写剧本,连我都怀疑,说像剧本吧?却有小说的味道;说是小说吧?还有点剧本的味道,所以每出一集,我都心情极为惭愧。但经过冯喆老师和编委们改编,似像非像的剧本已连载几十场,阅读量还算可以。我没有枉费心血,冯喆老师的诚恳帮助以及几个编辑辛苦审核编发,这让我很感动。
记得,我的第一篇作品发到《茌平文苑》时,是第066期,二年半多的时光,《茌平文苑》发表文稿现已突破了千期,真是惊人呀!让我再一次感谢这个平台给予我绽放文学花朵的机会。
再一次感谢冯喆老师的引领和帮助,感谢编委们辛勤的劳作!愿《茌平文苑》里的花朵绽放在全国各地,红极大江南北。

作者简介:冯桂香,五零后。在辽宁抚顺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区织业退休工人。爱好读书、写作和健身。作品多发表于《茌平文苑》,话剧《她是明星的女儿》正在《都市头条·茌平文苑》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