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踏雪行]
作者:中 方
惊蛰前夕,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使山城白皑皑一片。
这正是读书写作的好时节。我正在操纵电脑,键盘跳着欢快的舞蹈,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打乱节奏。固原电视台的小刘告知我,请我到野外赏雪,要我立即收拾收拾,他们马上来车接。
是啊,难得有人在这种氛围中还能想到我。我穿好棉衣,戴上暖帽,蹬上马靴,坐上了他们的车子。小贠将一份打印稿双手捧给我,说是请我配合,拍摄制作一个短视频,主题是“惊蛰话农事”。我想,他们真会赶时节!
雪越下越大,车子不得不放缓速度,慢慢驶向郊外的田野。
田野间的大道两侧,一排排白杨、垂柳、松树落满了积雪,显示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风韵;有雪的地方,就有诗意,一块玉米地里,仍未收拾的玉米桔杆一攒一攒地码在地里,被雪覆盖,隔着飞雪望去,犹如一个个大馒头,与不远处的山丘一起“山舞银蛇”。在一棵大柳树上,竟然安缀着一个大大的喜鹊窝,平添了一份意境。“外景”就选在这里。
我们逐一下车,一股北风挟裹着飞雪扑面而来,拍打在脸上,有种古人所说的“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感觉。
小刘查看了地形,确定了位置,我们便演绎起了“电影”……
这次创意的节目是惊蛰与农事。整个画面自然要围绕惊蛰发挥。惊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前后的天气变化与当年的庄稼丰产关系密切,素有“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的说法,今天的情景,倒有点“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的意境。我按照“导演”的安排,时而踏雪而行,时而望雪兴叹,时而捧雪感慨。飞雪在头顶飘洒,朔风在耳边呼啸,往事在脑海中浮现,关于惊蛰与农业的一些关联现象便被反复“折腾”中抽丝剥茧般地得到了展现。踏着没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足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土壤中的种子发芽,又似惊蛰后苏醒的小动物在探春。
触景生情,少年时的往事便油然涌上心头,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大雪飞扬的天气里演唱《智取威虎山》的情景,还是少年的我扮演参谋长少剑波,面对“林海雪原”唱出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唱腔: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望飞雪漫天舞巍巍群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那时,我们将剧目从学校演到乡村,由这村演到那村。有一次演出时竟然下起了大雪,飘飘洒洒,沸沸扬扬,显现着“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的威力。看戏的观众纷纷离开了现场。然而,我发现,台下竟然还有几位女性观众,她们仍然专注着戏台上的演员,不肯离去——真是“万花纷谢一时稀”。既然还有观众,演出就不能中断,我仍然在为几位知音卖力地演唱着。后来,这几位特别观众中有人成了我的妻子……
“好啊,感觉非常好”!小刘兴奋的呼叫将我从回忆中引向现实。节目拍摄完成了,我却意犹未尽,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段熟悉的唱腔:好一派北国风光!
也许是声音太大了,竟然打扰了大树上喜鹊窝里的两只喜鹊,它们扑愣愣地飞向头顶白茫茫的天空,进而在飞雪中盘旋。
正是:琼花满世间,喜鹊把彩添;惊蛰踏雪行,瑞雪兆三年!
作者简介:
本名火仲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宁夏作协副主席,宁夏关工委宣讲团团员、固原市特邀党史研究员。创作出版有长篇小说《花旦》《西夏殇》《浪子吟》《柳毅传奇》《飞翔的情绪》《奔放的旅程》《凤凰泉》《花脸》等21部各类文学作品,字数达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