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千古流传下来的都是精品(三)
——浅析古代四大文学体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与成就
吕恭

题记:最近以来,我想试图以中国历史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中的主要朝代为“经线”,以中国古代文学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中的主要优秀成果为“纬线”,来编织一幅文史结合、互相衬映,融历史性、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实用文学“织锦”。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比较容易学习理解,也便于记忆和感悟……
三、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璀璨奇葩

说完了唐诗,我们再来看看宋词。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史称“苏辛”。先说苏轼,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能诗善文之人,号称“三苏”,属苏轼成就最高。他的诗词大气磅礴,豪放表现为激情奔放、气势雄迈、境界高远的宏伟壮阔。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倒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词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倜傥英雄周瑜的追忆,既赞美了雄伟的大好河山,更赞美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宏伟豪放的激情一览无余。他的另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可看作与辛弃疾为代表的南宋爱国词的滥觞。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是他贬官后和弟弟苏辙分手,身在异乡,中秋思亲,写给弟弟苏辙的。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
南宋胡仔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此评论虽有些过激,但苏轼为北宋词家第一人的地位也可见一斑。虽是豪放派诗人,但他悼念亡妻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也是极其哀伤凄婉的,苏轼19岁和16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异常年轻美貌,他俩是当时有名的“才子佳人”,夫妻二人恩爱情深,被人好生羡慕!可惜天命无常,王弗早年病逝。人们从这几句悼词中哀婉悲伤的思念,仿佛看到了另外一个苏轼,其实,这正是表现了词人是个有心有义重情之人,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苏轼。还有苏轼描述杭州的名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尤其是后两句,成为人们至今赞美西湖无论晴和雨,都是绝佳美景的上好佳句。纵观苏轼一生,官越做越小,贬地越来越远,可他毫不抱怨,总能在逆境中寻到快乐,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如他被贬官到当时的海南这个荒蛮落后之地,仍能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自足自乐之情怀。

再说豪放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辛弃疾,他是南宋时代的武将,带兵打仗之人,整天想的都是如何与金人战斗,收复失地。但那时南宋偏安一隅,从天子到权臣都不敢和金人对抗,他作为一个有爱国思想的将领,心中充满了愤懑的悲壮情怀。他的《破阵子》就写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倾诉了词人想征战收复北宋失地的壮志情怀;还有他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中的“……把吴钩(指弯刀)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表述了他很想一心抗金,却遭到无人理会,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辛弃疾还写过一首备受传颂的名词:《青玉案·元夕》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感觉这首词不像一个带兵将领写出来的,由于这首词可以算作宋词经典,至今一千多年过去,经常被人们引用,成为人们耳熟能详之佳句。豪放派还有一个词人,那就是抗金英雄岳飞,他的《满江红》写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把对入侵者匈奴的仇恨和渴望收复北宋江山的壮志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惜遭投降派陷害,命丧风波亭。

下面我们再说宋词中的婉约派,代表人物就是柳永和李清照。先说柳永,柳永是北宋第一个着力写词的作家,他的《乐章集》里有词210多首,柳永的词以描写杭州《望海潮》最为著名,词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词中结合街市的繁华,湖山的秀美,江海的壮丽,来赞美杭州的盛景和民康物阜。据说金主完颜亮看到此词,对杭州的美景充满了早日占领的欲望,可能促使了金人对杭州的提前进攻。当然这都是坊间传闻,不足为信。柳永也写一些和女性有关的词,比如《忆帝京》中的,“系我一生心,付你千行泪”;《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也是如今人们常用的反映爱情的词句。还有他的《八声甘州》曰:“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来年踪迹,何事苦淹流……”。该词是柳永描写“羁旅行役”的名篇。抒发离人的悲泣,调子苍凉激越。柳永一生宦途坎坷,辗转漂泊,晚年生活窘迫,最终死后连棺木及安葬都是别人帮他料理的。

再说李清照,她是诗、词、散文都擅长的女作家,成就最大的是词。她经历了青年时代的夫妻恩爱,生活幸福。又经历了北宋靖康之难后的国破、家落、夫亡的打击,长期颠沛流离。早期,他的词语气清新,词义隽永,令人玩味。比如《如梦令》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之感,惋惜那逝去的青春年华,甚至还有一点小任性的感觉。随之,在《醉花阴》中以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相传这是李清照寄给尚在外地的夫君赵明诚的词,用消瘦表明长时间的痛苦思念。还有她的名篇《声声慢》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分,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描写一个秋天黄昏的景色,秋燕、秋菊、秋桐、秋雨、秋风,无不触动她的愁绪。这种无法排遣的愁绪包含着国破家亡的具体生活内容,流离失所的苦难经历。
宋词中还有一些作者,如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晏殊、秦观、范仲淹和陆游等都很有才情。欧阳修是北宋重臣,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散文写得很好,词也不错,他除了那篇有名的散文《醉翁亭记》,还有一首《生查子》也广为传颂:“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旧。月上柳梢头,人约黄会后。今年元月夜,月与灯如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借前后的对比,抒发人事已非的忧伤。王安石因为是变法派的领袖人物,成就主要是政论散文,但他有一首《泊船瓜州》十分有名:“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据说他改了多次才感到满意定稿。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写与友人昔日同游的欢乐;晏殊词《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直被后人们称道礼赞。秦观的词《鹊桥仙》中也有名句流传:“柔琴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范仲淹除了名扬古今的散文《岳阳楼记》,倾倒了无数文人骚客,他还有一首《渔家傲》的词也写得不错,词曰:“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陆游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有一首诗中的两句颈联不但古今传颂,还和我的家乡宝鸡有关,这就是“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大散关就在宝鸡进入川陕公路秦岭约10公里处,一条很狭窄的道路,路的两边都是高山。南宋大将吴玠、吴璘两兄弟镇守于此,用大石头,锯开的圆木堆在山上,金兵攻打四川大散关是必经之地,金兵一旦进攻,山上就用石头、圆木往下滚轧,使得金兵始终不能逾越雷池半步。金人一退兵,再重新抬到山上反复使用。四川的天府之国能在金兵铁蹄弯刀下安然无恙,大散关防御有方功不可没。宝鸡市现在的“上马营”“下马营”;凤翔县的“南指挥”“北指挥”等地名都是当时金人屯兵时的地名沿用至今。

陆游最出名的一首词就是他的《钗头凤》,词曰:“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记述了陆游和唐婉千古绝唱钗头凤背后的凄美爱情故事,读来让人无不哀婉,尽管两人十分相爱,但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下,陆游怕落得不孝,活生生夫妻俩被婆母拆散,让人无不痛心惋惜,怎一个“错”字了得。我个人在此有一点看法,此事是陆游人生婚姻悲剧,但我认为也不能全怨陆游母亲刁蛮,陆游自己也瞻前顾后,没有把自己原本美好幸福的爱情放在第一位 ,关键时候他没有勇气去争取去抗争,活生生将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儿分开,无论怎么说自己也是有责任的。
此外,还有一个李煜,也需说几句。他原本不是宋朝人,是南唐国君,但被宋灭后,被俘虏到了开封,也姑且把他算作宋词一支吧。他国破被掳后,被封为“违命侯”,不仅自己忍受着痛苦和寄人篱下的生活,连他最心爱的皇后“小周后”也不能保护。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听闻“小周后”风晴万种、异常美丽,便经常找理由命“小周后”进后宫陪侍,每次回来“小周后”又哭又骂,可李煜又有什么办法呢?其作为以前的一国之君,将此般大辱活生生吞下,那该是一种什么心境?被俘后最著名的代表作《虞美人》和《浪淘沙》写得非常优美哀婉,尤其是《虞美人》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哀伤和忧愁,这正所谓赵翼诗中两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真实写照。古人说:“悲愤出诗(词)人”。如果说,南唐不被宋灭,李煜仍当一国之君,过着锦衣玉食和“小周后”圆满相爱一生的好日子,他即使有再好的文学天赋,估计也写不出那样能流传千古的哀婉佳句出来……
(未完待续)
注:本文按历史先后及古代文学四大体裁分为四期:
第一期:先秦两汉是中国古代散文最灿烂的时代;
第二期: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最为辉煌的翘楚;
第三期: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璀璨奇葩;
第四期:明清两代的小说、戏剧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收官之作。
(下面还有最后一期,作者会尽快投稿,敬请耐心等待。)
槛外人 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