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走上学路
文/吴淑娟
那天因下着大雪,各高速路口封闭,县城到各乡镇的班车也停运了。我只好放弃走洛洪路,改走河滨南路。先坐8路公交车到四皓中学附近,然后沿县河南岸的路,徒步向西往家走。
四皓中学是座漂亮的学校。从外面看去,教学楼与宿舍楼高大美观,塑胶操场有标准跑道与蓝球场地,院内有绿化带与长廊。校内的喇叭正在播放着荀子《劝学》的内容。 “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纯正浑厚的声音飘荡在这漫天飞雪中。
三十多年前,我在这儿上初中时,教室是低矮的平房,住的宿舍是大通铺,四五十个学生住在三间没有隔墙的大房子里。饭食是上午吃玉米糁糊汤,下午是清汤面片。那时,最害怕的事是夜间起来到外面上厕所。有时风高月黑,万籁俱寂,总怕幽魂出没,有时明月在天,澄澈如昼,清冷袭人。一个人上厕所胆小害怕,往往需要找个要好的朋友做伴才敢去。
走过四皓中学,沿县河南路一直走,就到了四皓街道办白川社区。柏油路宽阔笔直,平坦如砥。道路旁修了塑胶跑道,装了栏杆,按了太阳能路灯。迎着飞雪,迈着碎步,走在这宽阔的河堤道上,心情愉悦不已。右手边是浅浅的县河,淙淙的河水两岸,是坚固的河堤。覆盖着雪花的河床,似一幅淡妆浓墨的山水画。几只白鹭,时而在河床上小憩觅食,时而起飞高歌。左手旁,是一排整齐的小洋楼,规化统一的四间两层小楼,一样的琉璃瓦与罗马柱的门楼。虽然春节已过,而家家门前仍洋溢着过年的气氛,鲜艳的春联在守护着门庭,大红灯笼还在门楼上随风摇曳。门前覆雪的土地平旷,菜畦错落有致。好一幅美好祥和的新农村图画。
三十多年前,我走这条路上学的往事历忽然浮现在眼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我们村的孩子在四皓中学上初中。从家到学校,有近十里的山路。周日吃过晌午饭,我与同村的同学,就背着一大袋子馍和一瓶咸菜,沿着河堤走向学校。河堤上长着一溜的大杨树。那些树有一抱粗,高大参天。堤上没有路,碎石成堆,凸凹不平。我们走在这坑坑洼洼的河堤上,稍不留意,就会摔倒。我们常常一路踢着石头子,一路说笑着往学校走。夏季河里一涨水,水溢到河堤上,我们提着裤脚,战战兢兢走。秋冬季,天黑地早,有时才走到下白川,天就黑了。望着黑黢黢的河道,听着荒野里猫头鹰凄厉的叫声,我心惊胆战,毛骨悚然。
周六放学,我们背着空荡荡的馍袋子,又沿着河堤向家走。走着走着,我们饿地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河堤上休息。有时到河边折酸木浆浆吃,有时摘手指头大的野毛桃野杏子吃。个别胆大的男生,到河边玉米地里折“溜杆杆”吃,或到麦田里,掐麦穗,用柴火烤着吃……
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几十个又高又粗的水泥墩。抬头望去,一条架在空中的高架桥横穿直过,原来高速公路从这儿穿过。这条南北走向的高速路,是洛南人外出的快车道。走高速路,洛南人到商州,不到半个小时,洛南人到西安,才一个多小时。真惊叹现代科技的发达,让天堑变通途。
穿过高架桥,吸引我的是一排排厂房,是一河两岸的一幢幢塑料大篷。咦,这么多的厂房与大篷是做什么用的?这塑料大篷怎么这么多呀? 走过长长的围墙,才看到厂子大门。东边的门上镌刻着 “洛南岭南生物科技产业示范园”,再走十几步,见西门上镌刻着“ 洛南岭南生物科技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几个字样。大门口停着十几辆车,有小车,有货车。啊,我的老家也有这么大的公司了,真了不起。打开百度,才知道占地350亩的洛南岭南生物科技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是苏陕合作企业,主要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出口等业务。
走完绵延不断的大篷,就到了村口。村口的锦绣大地,在大雪中更显妖娆。锦绣湖上,雪花轻飘,湖水微漾,远山近水缥缥缈缈。湖边,隐隐约约有个人,坐在堤上,在雪中垂约呢。这不正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最好诠释吗?
重走当年上学路,感慨万千。今昔之比,变化巨大。家乡的腾飞发展,让我心潮澎湃。家乡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