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佛湖记
葛继红
晨起推窗,夏木阴阴,想去外面走走。说走就走,去万佛湖。
自京台高速、合安高速,再拐至319省道,一小时余,到达万佛湖景区。
沿途,村庄无数,家家门前一片菜园。这些蔬菜,与大棚菜比起来,自然朴拙,一派苍绿。篱笆上,丝瓜的藤蔓攀上附下,一朵朵明艳的黄花,郁郁累累,热烈奔放。
到达景区时,已近中午。寻一家小饭馆,要了一份砂锅鱼头。一只尺半见方的黑色陶罐里,是牛乳一样的汤汁,香气袅然,沁人肺腑。鱼是万佛湖鳙鱼,鱼肉极粉嫩,抿在嘴里,清腴嫩滑,入口即化;鱼汤鲜甜可口,滋味无限,令人欣然。
餐毕,买好票,随人流进入景区大门。沿途遍布粉色格桑花,一朵一朵,小眼睛一样骨碌碌转。溪水淙淙,一路陪伴着向前走。溪流尽头,一道大坝巍然耸立。“防洪保安,造福人民”八个猩红大字映入眼帘。路旁的雕塑,向游人展示舒城人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万佛湖即龙河口水库。在国力维艰的建国之初,舒城人举全县之力,肩挑手推,励精图治,历时两年,建成龙河口水库大坝,创造了中国近代水利史上的奇迹。
越过大坝,一湖盈盈碧水呈于目前。是上天遗落人间的一枚蓝宝石,是佛祖流下的一滴泪……无法调动准确的词语来形容那种蓝,恍如神启,近乎灵魂的质地,珍贵而奢靡。
站在湖边,感觉整个身心都被它融化掉,简直想大哭。哭泣不是因为悲伤,而是感动。仿佛置身于仙境,灵魂似乎要飞起来。万佛湖的美丽和宁静,终于把一个在俗世中挣扎了很久的人,还原成一个单纯的稚子。
一座座墨绿色的小岛端坐于湖中,一律精巧可人。四周青山逶迤,云海苍茫。湖边遍布菖蒲、再力花、红蓼……蓝天白云下,一切是那么亮堂鲜妍。
泛舟湖上,风急,浪高。湖水一波一波荡过来,荡过去,乘坐的画舫左晃晃,右晃晃,很有节律感。把身子依在椅子上,随着船身摇动,像睡在婴儿摇篮里。钴蓝色的湖水棉被一样裹着我们,仿佛进入另一时空,天地苍茫,空无宁静。人坐船上,默默无言,唯有陶醉。
半小时后,乘坐的画舫停靠燕子岛。这座四面临水的孤岛,因形似飞燕而得名。弃船上岸,一座木质门楼迎面而立,两旁的立柱上,是杜甫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篆文,笔力遒健,疏朗雅致。
岛上遍植香樟,一棵一棵,郁郁葱茏,华亭如盖,有远古一样的静气。人从树下走过,淡淡的幽香追逐而来,丝丝缕缕,牵牵绊绊,拂之不去。鸟鸣阵阵,在林间回荡,予人清幽之感。山里的鸟声清脆,像在溪水里洗过,醒神又悦心。
曲径通幽处,隐藏一间竹屋,是宋代画家李公麟纪念馆。门前一株合欢,绒状的花序组成薄薄的一片扇形的花,月色般沉静温柔。墙壁上,是李公麟小楷书法,一粒一粒,散发着微微幽光,横竖撇捺里,遍布一个文人的内涵和风骨。在他的《龙眠山庄图》前流连不舍,历经时间的淘洗,画轴已然泛黄,洇染着绵延的古意。
一直以为,看中国山水画,就是在体验一种人生境界。李公麟出生名门,晚年归隐龙眠山,《龙眠山庄图》是他归隐之作,是一幅远离尘嚣的山村风俗画,也体现了他高洁淡然的生活情致。苏轼在《题李伯时〈山庄图〉后》说,李公麟在龙眠山,并非留意一草一木,“其神与万物交,其智与百工通。”他称李公麟为“有道有艺”的画家。
去周瑜岛。一行人下船,上岸,游蛇一般穿梭于密林深处。青绿滴翠中,隐隐约约一片雪白,是络石。柔弱的藤蔓在大树上绕来绕去,一团一团小白花如雪如瀑,浓烈的香气引来了成群的野蜜蜂,嗡嗡绕绕,热闹非凡。
处处浓荫匝地,乱石穿流。挑一块石头,坐下来,静静发呆,出神。眼前的一切似乎虚空,唯有耳畔山风阵阵,鸟鸣嘤嘤。人在岛上,浑身每一寸肌肤都无来由的舒适。
周瑜读书室,一间整洁安静的小房子,清幽宁静。一卷卷竹简摆放整齐,有年深日久的寂然,似乎闻得到泥金题签的香气。孩子感叹:难怪古人写文章那么简洁,一个多余的字都不写。在竹简上刻字,多费时费力啊!
屋后,溪水白练般缓缓流淌,时而白亮,时而深暗。把手伸进水里,沁骨凉。缘溪行,心旷神怡,飘飘然忘路之远近。与溪声相伴,一颗心融于天地,不再孤单。
对面的小岛上,隐藏着一个小村庄。白墙黛瓦的房舍,似乎浮在水面上。有人在田贩里劳作,心里羡慕这些居住在岛上的人,年年岁岁守着这一湖好水,真是有福气。
出湖的时候,游艇在水面上犁出一道道雪白的浪花,一只白色大鸟扑棱棱从船头窜向天空,让人既惊且喜。天色向晚,天边涌现出橘红的晚霞,绚烂耀眼,真正领略了一次“残阳如血”的意境。
流连湖边,舍不得离去。突然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游客,而是一个朝圣者。万佛湖也不仅仅是一个湖泊,而是一个家园,一个灵魂可以归依的家园。

作者简介:葛继红,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阜南县作协副主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近200篇,有多篇文章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出版散文集《草木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