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制
鲁海
”AA制"是英文"Algebraic Average"的缩写。是代数平均的意思,也被称为"Go Dutch"。据说,按人头平分账单的这种做法最早起源于荷兰。16至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非常发达,世界各地商人聚集荷兰进行交易,人员流动性很大。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请另一个人吃饭,或者一帮人招待另一帮人,双方可能这辈子都见不到面了。为了公平起见,精明的荷兰人就发明了各自分担的方法。AA制最初是被英国人鄙视的,认为这样很不绅士。但英,国人很快就接受了这种制度,后来AA制传到亚洲、传到中国,迅速被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推崇。
对于AA制,起初我是有抵触情绪的。三年前,一次同学聚会,现场分解账单,心理很不是滋味。不是像英国人那样在乎什么绅士不绅士,主要是觉得太过薄情。其实,孩子们的AA制早就开始了,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顺理成章,所谓习惯成自然,没什么不好意思。
时下,我们周围的AA制大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人平摊费用,另一种是轮流坐庄。第一个方式更加直白公平,多见于年轻人,第二种方式相对含蓄,接受起来不怎么尴尬,多见于中老年朋友。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是几个退休的老先生一起打够级。傍晚时分,有人提议吃个饭,大家热烈欢迎,积极响应。酒足饭饱,大家面面相觑。见此情景,刘先生主动到吧台买单。第二次,还是刘先生买单。第三次,当有人提出中午聚聚的时候,刘先生率先站起来:“各位兄弟们实在抱歉,中午家里来客人,失陪了。”刘先生一甩手告辞了,其余几个人面面相觑。王先生揶揄道:“这老刘真小气,不就是买个单吗?至于吗?人性不占!本来今天我打算请客的。”王先生是说海话,大家心知肚明,他的外号就叫“铁公鸡”。“他请,鬼才信呢!”这样的故事,并不新鲜。
我们有个同学聚会,坚持了四十多年,一个没掉队,而且决定改每年一聚为一年两聚,越来越有亲和力。原因何在?一方面,大家互相包容,相互捧场,相互谅解,另一方面我们的“会长”有权威,有号召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维护,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AA制,轮流坐庄。
我们曾经有那么多酒场饭局,日久天长,到后来寥寥无几,就像过筛子一样,筛来筛去,筛子上面所剩无几。何故?未必是人性问题,未必为人不到,主要是人的格局在变化。新的工作,新的岗位,新的环境需要结识一批新朋友,人们的朋友圈在相应地做出调整,不可能一成不变。就像英语那样,时态发生了变化。“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可以不忘,但是,没有那么多精力或必要把所有的信息都装进生活里,摆在日程上,落到行动上,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也有一些无关紧要的聚会,久而久之疲劳了,疲劳了,就需要休息,需要修整,需要优化重组。当然,我们相信,朋友圈就跟走亲戚一样,再近的亲戚,不走也就疏远了:本来不近,走的热乎,走着走着就近了。这也又与每个人的性格秉性有着直接关系。
无论什么制,无论见不见,真心实意才能相伴到永远。“相见亦无事,别来常思君。”相见是美好的,不见也是美好的。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