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下的夜
鲁海
我喜欢城市的夜,更喜欢乡下的夜。
乡下的夜安静如斯。乡下的浅夜,往来的车辆是有的,却不像城里那样川流不息。影影绰绰的路灯下,偶有几个臃肿的大妈跳着蹩脚的广场舞,或者悠闲散步。到了午夜,万籁俱寂,乡下的夜安静的像个熟睡的老人,只剩下鼾声和梦呓。偶闻犬吠,由远及近,兴许是谁家醉汉经过它的家门,或许有只老鼠偷偷觅食,也许它什么都没发现,只是走走过场例行公事而已。有时传来几声鸟鸣,兴许是风摇树动惊扰了鸟儿的梦,打个哈欠、翻个身,它们又睡下了。一天深夜,我被“咕咚、咕咚”的声音惊醒,以为楼上出了什么事情,立即警惕起来。再听,咕咚之声来自山墙。原来,山墙外就是邻居的猪圈。黎明时分,破晓的雄鸡,早早地站在高墙上引吭高歌,宣布新一天的到来。
乡下的夜黑白分明。乡下的夜就像一个太极图,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黑暗。街道上路灯却也明亮。但是,倘若走进胡同会让你大吃一惊,黑黢黢的窄巷,让人立刻想起“伸手不见五指”那样的词汇。走在深巷的邻舍本家相逢,都要驻足辨认:“你是谁?”。最可怕的是夜阑人静的时候,独自走进这样的深巷,突然窜出一只野猫或者黄鼬。乡下的夜,黑即黑,白即白,甚至没有一点过渡,有点乡下人的性格特质。
乡下的夜群星璀璨。乡下的夜,仿佛收藏了童年的夜,清澈、深邃、神秘。小时候,我们常遥望星空,无限幻想,银河、北斗、群星璀璨,数不清,道不明。“皓月当空照,繁星点缀天。”“星光璀璨夜,银河倒映天。”此情此景,总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与这璀璨的夜相依相伴。小时候,对大人们的话我们曾深信不疑:“所谓天啊,就是一口大锅罩在我们头顶上。”“哇,好大一口锅呀!锅底上有那么多星星,还有月亮”
乡下的夜慵懒漫长。乡下的夜像个远行的老牛破车,悠悠然不温不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无晨钟暮鼓,却也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八九个小时的沉沉黑夜,为劳人们提供了充足的睡眠,也酿造出离奇古怪的梦。
乡下的夜深沉简单。乡下的夜像一幅极简主义的黑白照片,简单得有点寒酸甚至冷漠。这种色调与城市的灯红酒绿、霓虹闪烁形成了鲜明的色差。乡下的夜因为简单,才显得画面干净。直来直去,没有什么花花肠子,这种性格似乎也如乡下人的影子。
乡下的夜神秘莫测。乡下的夜像一个潘多拉魔盒,神秘莫测。“白家兔、鬼打墙”,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还在耳边回荡。沉沉暗夜,独步乡下胡同,总感觉后面有人跟踪,甚至可以听到“趿拉趿拉”的声音。一个天命之年的人,如果走在老家的胡同里,挨个门口数一数,哪家没有失去亲人的哀嚎;阡陌纵横,哪片土地没有突兀的坟头?当然,乡下夜色的神秘莫测并不在于什么鬼神,而在于生生不息的人类长河中所沉淀的历史故事。
生在乡下,长在乡下,工作生活在乡下的人,对乡下有着挥之不去的感情。住在乡下,心静、踏实。因此,乡下的夜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磨练意志。
而如今,有的乡下既不像乡下,也不像城市。那里,看不到乡下的慢时光,又找不到城市的快节奏,宛如一个怪胎。怪胎无疑是悲哀的。
想要找到童年的记忆,品味一个原汁原味的夜,就到乡下去吧,那里的夜才是真正的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