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312》「飘舞的剑」(5398辑)
晨间寄语
近期,大家摆谈议论的,大多与春节有关。年虽过完,但是值得回味的不少,不用比较,随便回看一下,谁家的年饭桌上不是七盘八碗、十道二十道美味佳肴?再穷,鸡鸭鱼肉还是吃得上,条件再差,山珍海味并不遥远,再拿不出手,孩子的这套新衣还是有,三十二十、一百八十,也得让小朋友们感觉到压岁钱的诱惑…。更何况,城市乡村,都有不同的凡响……。
时代不一样,文革前后的物资匮乏,人民币金贵,角角钱也能点灯吃盐。山区县城没有现在琳琅满目的水果店,人们的觉悟是干好工作有饭吃,素菜杂粮普遍。我们山区农家有叫苦里毛桃花红的水果,虽然只须几分钱一斤,但是大多数人家没有多余的钱买给孩子们吃,有饱饭就不错。记得看过一场前苏联电影,片名已是记不起来了。那上面,飞行员们用过餐,还得吃个柑橘或苹果之类,才算吃完饭,好羡慕的。文革开始,有空军来我们县的两所中学在应届高中生中招飞行员,宿舍院内一位邻居大哥参加体检,我们一帮伙伴为那位邻居大哥激动了好一阵子,后来那位大哥因为鼻炎没去成。但总觉得是件稀罕事,也替那位邻居大哥特别遗憾,尤其是感觉他不能像苏联飞行员饭后有水果吃了。至今仍以为非常的不一样,因为那时穷啊!苹果、柑橘,在小城是奢侈品,普通人家,哪能像现在,随时都能吃到…。
昨天,在群里看到赵志新同志收到战友寄来的柑橘图片,不由连想很多。现在和过去,天下地下,就是不一样,几块钱的邮寄费,可以够那时一个人的月生活。再说得直白一些,那时无论干部职工、还是普通人家的子女们,穿补巴衣裤上学的,比比皆是。冬天,穿补巴衣服还暖和些。现在退休变老的,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历人,所以才有珍惜当下这个话,真该活好过好每一天[OK]!
新的一天,早安!
2024.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