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華英】【作者简介】郝明森,陕西省镇巴县人,现为陕西省文物局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专家库专家,汉中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文学、美术、摄影、戏剧、民间艺术研究创作工作。现有800余篇(幅)文学、美术、剧本和摄影作品散见《散文选刊》《鸭绿江》《戏剧之家》《领导科学》《微型小说选刊》《文史博览》《文艺报》等全国主流报刊。剪纸作品先后八次在国内各类 大赛获奖,先后被澳大利亚、新加坡、挪威、美国、英国等国交流和国际友人收藏。 出版有个人画册和专著《郝明森剪纸作品选》《乡村记忆》《金斧头》(郝明森绘图)等八部。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协、美协、民协、曲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物局革命文物保护专家库专家,《中国寓言故事》主编等。散文《乡村记忆》获首届蒲松龄散文诗词评选二等奖,散文《醉酒苗乡》荣获2017年中国旅游散文创作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一等奖等各类奖项60多个。

《趣说镇巴采莲船的表演艺术》
文/郝明森
镇巴采莲船”又称采龙船,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听老辈人说:很早以前,那时镇巴县城叫洋源县,现在的泾洋河叫洋河,河上没有桥,沿河两岸百姓往来靠渡船。
有一条孽龙触犯天条,为躲避玉帝的惩罚,沿着汉江逆流而上顺着支流逃到洋源县,长期在河里激起丈多高的浪头吞噬无数船只,而且要当地每年至少要献祭三十六个童女,最终成为孽龙的歌伎,供他享乐。
洋河两岸,住着周、程两大姓人家,他们世代相处,亲如一家,为了避免来往行人坐船受伤害,并世代捐款,盼官府牵头,在河上修一座桥,结果却是“代代捐款不见款,辈辈修桥不见桥”。沾满血汗的铜钱,源源不断地流进县太爷的腰包,加之孽龙的兴风作浪,两岸百姓苦不堪言。
河西岸是周家村,有个叫黑虎的孩子,十岁死了爹,家里非常穷,妈妈程氏白天替人帮工,供黑虎去学堂去念书,晚上帮人纺线织布,黑虎就在她身边读书,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勤学好问,学业长进很快。
河东岸程家村住着程员外,家里有个女儿名叫安娅,长得如花是玉,芳龄十六还不曾许配人家,员外发话说,谁能牵头在洋河上修一座桥,就把女儿许配给谁。
这年秋天,黑虎要去长安赶考了,沿河两岸的乡亲都来送行,一枚枚铜钱,一片片碎银都往他手里塞,一双双泪眼望着他,巴望他金榜题名。程员外紧紧拉着他的手说,以后程家村、周家村乡亲们修桥的愿望靠你来实现了,趁众乡亲都在,给我做个见证,我现在正式把女儿安娅许配给你,我们等着你早日归来。
黑虎不负众望,连考三场,中了状元。次日,向皇帝告假,回家探亲。黑虎出了长安城,带着随处沿着子午道、荔枝道,马不停蹄赶往家中,请来了两村的老人及官绅富豪,共商修桥大事。老人听了眉开眼笑,官绅听了摇头晃脑,纷纷说:“状元公想在洋河上修桥比登天还难。”官商们纷纷离去,面对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众乡亲,黑虎说:“我这儿有万岁赐的千两白银,百两黄金,学生愿全部捐出修桥,还望大家有钱出钱,无钱出力......”黑虎的话没说完,程员外抢先站起来表态:“黑虎,你领着大伙干罢,我们支持你”。听程员外这样一说,黑虎顿时来了精神:“好,等桥修好后,我用八抬大轿从桥上过,把安娅娶进门,明天早上卯时破土动工”。
修桥开始了,一河两岸,欢声笑语,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算来快满一月了,却连一个根基石都下不了,任你多大多重的石料丢在河里,转瞬被巨浪冲走。乡亲们急,黑虎更急,圣旨时刻在耳边回想:“准假三月,到京受职。”
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了,捐款、赐银眼看快花完了,除开沿河两岸堆放的石料、木头残渣外,没有半点桥的痕迹。于是,地方上的官绅富商造谣说:“新科状元黑虎收买人心,借修桥之名,借捐款之名收敛钱财。”黑虎闻言,又急又气,自认为“愧对”两岸百姓。除夕之夜,他写好遗书,悄悄来到洋河岸边,眼泪汪汪望着河对岸:“安娅,今生不能修桥娶你,如果有来世,我一定用彩船来娶你。”决心以死来报答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
恰在这时,韩湘子邀请汉钟离、何仙姑到光头山游玩,从此经过,突然觉得一股怨气直冲云霄,三位神仙按住云头向下观看,韩湘子对二神说:“文曲星有难,我们搭救才是。”他立即变为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岸边询问原因,黑虎便将来龙去脉一一向老人说明,韩湘子听后,对黑虎说:“我是光头山修道的韩湘子,愿助你一臂之力,限你三日内,将所需石材木料备齐,到时我只有妙策。”说完,化作一阵清风而去。
第二天清晨,在通往洋源县的关口要道都贴着告示:“某月某日,荷花仙女下凡在洋水河上招亲,不管官绅富商、黎明百姓等,凡能用元宝打中彩船仙女者,即招为婿。”
告示贴出不到一日,皇亲国戚、官绅富商子弟,骑马的、坐轿的、乘船的,将家中的元宝沿着荔枝道、洋河车载船运到洋源县,一个个都巴不得成为荷花仙子的新郎官。
到了招亲的日子,汉钟离拿起自己的芭蕉扇,变成老摇婆子,何仙姑将手中的莲花摘下一花瓣,变成小巧玲珑的花船,坐在船中,韩湘子将手中的横笛变成撑船的长竹竿,变成老艄公。
时辰到了,元宝像雨点般飞向河中的彩船,汉钟离用芭蕉扇在何仙姑身边不停地扇,韩湘子手中的竹竿不停地摇晃彩船,从日出扔到日落,无一人打中船上的美人,元宝堆积河底,垒起一道长堤。那些花花公子只好空着车船,灰溜溜地回去。
河底的孽龙看见元宝源源不断地掉进河底,欣喜若狂,大摆筵席庆贺,把自己喝得不省人事。
河两岸等待修桥的工匠,七天七夜,一气呵成,总算把桥修好了。两岸百姓不忘黑虎的功绩,大家一直建议,桥竣工典礼和黑虎娶亲的日子定在同一天。典礼当天,热闹非凡,沿河两岸,彩旗飘展,鼓乐齐鸣,众乡亲抬着八抬花轿,一路吹吹打打去迎娶新娘。黑虎身穿状元服,站在桥西头,看见迎亲队伍到了桥头,安娅下了轿,缓缓走上桥,两人慢慢向桥中走去。
再说河底的孽龙昏睡十日,震耳的爆竹声、鼓乐声吵醒了他,睁眼一看,元宝全部在河底变成基石,顿时暴跳如雷,不停地摇晃身子,顿时河面上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洪水滔天,桥上、河边看热闹的人纷纷被卷进河里。黑虎看见桥不停晃动,俯下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压住桥头,但这头晃动小一点,但另一头还是晃动厉害,眼看要垮塌,安娅看见黑虎压住桥头,学黑虎样压住桥东头,桥的晃动小了。黑虎、安娅紧紧压住大桥,压得孽龙喘不过气,不停扭动身子挣扎,黑虎、安娅丝毫不敢松懈,坚持七天七夜,他们再也没醒过来,他们的身躯变成两座山,把孽龙死死压在河底下。
后来,沿河两岸的百姓为了怀念黑虎、安娅和三仙修桥的业绩,将两座山分别命名黑虎梁、安娅梁,叫相亲们模仿彩船的样式,玩起彩船的游戏,有美女坐船,老艄公持竹竿划船,老摇婆瑶扇,敲锣打鼓,煞是热闹,这个游戏逐成习俗沿用至今,人们把这种船装饰得五彩缤纷,把乘船、划船的动作加以美化,并增添了鼓乐和演唱,这就是镇巴流传到今天的采莲船的表演形式,黑虎梁、安娅梁的名字和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
镇巴传统的采莲船表演形式,完全是模仿船工在激流险滩那种临危不惧,幽默诙谐,团结协作,机智勇敢的撑船场面。它以采莲船为道具,配以锣鼓、镇巴民歌、花鼓子等鼓乐歌曲表演,形成了一整套欢快喜庆的舞蹈。玩采莲船这种习俗镇巴县境内都有这个习惯,主要以庆贺丰收、祝福祈祷为主要内容。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镇巴采莲船属道具舞蹈。因船前甲板或后甲板有一盆莲花而得名。用竹篾绑扎成精巧别致的鱼形、龙形、凤形及“龙头鱼尾”、“龙头凤尾”头尾呈尖形并上翘。船体中部留一尺五寸容站一人的方(或圆)孔,上方为轿顶似的船篷五彩缤纷,顶立一只白鹤船篷四角拱翘,各挂红灯一只,船下用蓝布围起,并用白色颜料画上水波纹样。
表演主演为三人以上,即船队配置艄公(也称太公2人、坐船姑娘1人),其他有摇婆1人(男扮女妆),挑担1人,陪船4人(丫鬟),排灯4人,报灯1人(前引),主管1人,锣鼓队5人,表演队伍共计20人左右。
坐船姑娘(又称船姑娘)红色彩服束冠发,早先有男扮女装的;艄公老扮,也有少扮,持桨(竹竿或竹片);摇婆丑扮、俊扮皆可,耳垂大红辣椒或雷子火炮,手持大蒲扇。锣鼓伴奏,艄公接引彩船上场,摇婆子打趣,坐船姑娘踮小碎步操动船体颠动不停。
彩船表演程式不一,一般先表演“跑场”,艄公喊“开...船...啰!”其他演员齐应“走哟!”锣鼓齐鸣,艄公鹞子翻身到表演区中心“亮相”后,观察江面动静,走一个大圈,随后整理一下自己的装束,端正草帽、捋胡须,左脚踩船桩,双手用力解开绳子,右手挽绳,有力抛向船头,然后缓缓拉绳靠近船,彩船随锣鼓点子颤动,艄公引船上场,即绕场一周打场子,后依次“拜四方”、“洪水跑滩(前后跑)”“让水”“上浪”“浪里钻” “逆水行船”“旋涡转船”“洪水跑船”等,后似被洪水冲进漩涡,艺术地再现了汉江上中游水流湍急、滩险浪大的生活。“船卧沙滩” 是彩莲船舞蹈的高潮,也是最精彩、最热闹一段情景。每演出至此,也就预示其他各种杂耍节目即将陆续开场,渔翁、仙鹤、河蚌、大头娃娃等演员开始在场地四角空隙处表演各种技艺,他们奇装异服,千姿百态,扮相动作滑稽,相互嬉戏逗乐,笑料百出,恰与“卧滩”一节中,艄公与摇婆配合如何将船脱离险滩,“观水” “淘沙" “背船”“推磨”等舞蹈是彰显身手的时段,艄公抹胳膊挽裤腿辛苦不已,摇婆插科打诨尽帮“倒忙”的紧张气氛相映成趣。一系列动作表演结束后,船儿启动,船姑压低船头缓缓前行,艄公引船至主家大门口,举桨将船扎定,船桨定于地后,右手握柄(竹竿)轻轻摇动,左手叉腰,船儿随桨轻摇。此时,在锣鼓伴奏下花鼓子、镇巴民歌、民间小调唱段更是妙趣横生令人捧腹。歌词多是自己临场即兴自编的,尽是恭喜发财和大吉大利祝福吉祥欢乐喜庆之内容。
花鼓子唱完后,采莲船演出即将结束。唱词的结尾单一而集中,主要突出谦虚和感谢,也可以视为整场演出的总结。例如船姑和陪船女(唱):
“锣鼓敲得响连天,彩船耍了这半晚。”
(数板):“时间短,少排练,表演水平很一般。
花鼓唱得无板眼,锣鼓打得又零乱。”
(唱):“各位观众提意见,我们下次又来玩。”
艄公唱:“正月里,是新年,耍个彩船闹着玩。”
(数板):“一祝主家身体健,二祝家兴享平安。
三祝天天有财源,日子过得赛蜜甜。”
(唱):“多谢茶来多谢烟,多谢观众站半天,
客走主人安。”
艄公喊:“姑娘们,小伙子们,咱们走哦!”其他演员齐应:“咱们走哦!”艄公喊:“哟嗬嗬......”艄公举桨引船一圈,从上场处下场,结束。击鼓者打一个附点节奏强音,提示其它乐器渐慢,一锤结束,收尾归一,以使整场演出圆满和谐。主家点燃一挂鞭炮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