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 悟
作者 史天社
三月三,上茶山。有没钱,捎茗荈。高茶壶,浅杯盏。暑相连,换大碗。颐养康,多快乐。茶当歌,感悟何?
一
中华文化,茶为一端。
有茶以降,斯道渐兴。唐代陆羽,著就《茶经》。百代茶业,知识与生产相济,经久不衰;古今茶事,礼规与习俗相融,文化大成。本来,喝茶就一直是中国传统精髓文化之所依。
试看,以茶为业,养家济生;以茶为饮,爽气醒神;以茶修身,润德格物;以茶联谊,可废煮酒;以茶论人,清浊立分;以茶兴文,六艺精进;茶以致礼,无虞纷争。
是谓,茶自有性,温热凉寒和苦甘;茶自有品,展容复本出逸韵;茶自有道,仪礼品鉴唯和美;茶自有灵,润唇宁心长精神。
二
茶者,天下之灵物也。
神农尝草,初为解药。识茶开源, 千载传香。
《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茶树安贫。《茶经》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茶道通神。《茶经》曰:“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此谓“精行俭德”,即为饮茶的最高境界。
一绿一新春,一茶一世界。古往今来,茶叶的清香沉浸在每个人的生活里。中国人正是在茶中,丰富着自己真正的东方生活。
茶洁品行,好依难离;茶纯情义,何必期许。故用茶者,习与性随,不可轻率予夺也。
是谓,人谙茶品灵性,享其醇香妙用,况味无穷。其境它途不可轻得,其趣令人不可轻舍也。
三
茶者,率性君子也。
茶为叶芽之时,与百草类同。然经蒸晒烘炒,千揉百搓,形蜷身缩,终得恬淡芬芳。
其雅而无娇,雍而不艳,气韵聚凝,甘苦缠绵,秉性大成。水煮鼎沸,叶展真容;翻滚沉浮,不改本色;三冲四泡,亦有余味。
其粗,简朴可取,不择门户。三餐度日,可伴淡饭;养生待客,不拒豪饮。
其细,芽挑叶选,不误时令。臻品至精,价可比金;茶道技艺,出神入化。
吃茶也有哲学。茶字从草从木,意为人在草木中,同自然一体。
苦茶久饮,可以益思。茶汤涩苦,回甘绵绵悠长。其不只浸润清秀山水之味,更是饱含沉浮人间之趣。
茶品至清,茶味至醇。生活是茶,慢慢品。因此,茶分两种。一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是“棋琴书画诗酒茶”的茶。可见,茶似君子,在不同际遇里,都能居于善后和跃升的地位。
茶到无用处,人生便从容。追究到根,喝茶就是一种炽热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境界。
以茶修身,以茶安命,常喝不求解渴之茶,葆有饮茶而忘茶之态度,连接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折射内心自我,感知外在世界,以和万事万物,富集人生的精神食粮,收获不需要理由的快乐,可以作为饮茶者高雅可贵的生活方式。
四
茶者,天下洁物也。
唐韦应物诗云:“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茶之内质静雅,气贯清风;喜融甘泉,荡漾春意;涤去尘腻,润泽世道。
茶汤通透,冰清玉洁。闻之,清气袭人;观之,秀色可餐;吮之,滋味无尽。
嗜茶者,岁月滋润,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品茶者,悠然淡定,敞亮心扉,不乏浪漫。
人生如茶。茶余饭后,把苦乐甘甜溶于茶汤里,把潇洒才情融于自然里,让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纯洁和惬意。
五
茶者,美若处子也。
茶树碧翠,铺天盖地。怀抱口含,鲜叶如婴。加工储运,一尘不染。非诚勿扰,怯露芳容。严封密藏,只展品样。
茶叶憔悴身形,溢出暗香静美。好水再招灵魂,汤沸一冲再生。
茶之美,见在一饮之间矣。可谓,一呡知味,三番动心。品茗审韵,故为乐事。
爱美之心人皆有,饮茶之人遍天下。国人对茶的钟爱,由来已久,自不待言。民谚曰“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粮收万担,也要粗茶淡饭。”可知,土地和茶饭都是他们的命根子。
李白好酒,苏轼爱茶。东坡当年,得友赠茶饼,神魂颠倒,情怀顿开,特吟作名句赞曰: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是陪客益友。三五老友坐定,香茶一壶,碗杯轻举,心境释然,似同氤氲,岂不悠哉。
骚人把盏,墨客拈须,酽茶温酒,童心蒙发,江湖早忘,尝把他乡作故乡。
茶是大众情人。茶不厌粗,劳作解渴,居家待客,泼煮煎烹, “茯砖” “花茶”,亦受欢迎。
六
茶者,毕竟信物也。
人生苦楚,不外累物负情。玩物不可丧志,倾情不可惟物。然人无钟爱依凭,何以寄情托志?何以畅通古今?何以知明知昏?何以守德守信?何以落拓前行?
或曰,古今天下可托请者鲜矣。但物有信者,茶其一也。
茶本平和,三茶六饭,融悲喜情,解疲倦意。素食清茶,爽口爽心。
劳碌消得泼茶香,方是信他好时光。忙时养身,闲时养心。茶在繁忙时在,茶在闲暇时来。清茶一杯,可沁心脾,可会知己,可系欢愉。
然世间知音难觅,好茶难寻。喝茶虽易,品茶不易;爱茶虽易,懂茶不易。何况茶农茶事苦极,好茶也要吃得起。故而想想,手中的那杯茶,有多么的不容易。
茶做健康快乐水,需拿得起,也放得下。吃茶、喝茶、饮茶、品茶、敬茶、奉茶,诸位茶友且行、且悟、且珍惜。
(史天社,陕西扶风人,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