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俗(组诗)
贺贤赟
初一
元日财门破晓开,①
晨曦万道映楼台。
春风也是多情物,
懒懒温柔扑面来。
①宁乡习俗,正月初一清晨,天际刚刚破晓之时,打开正堂屋大门,鸣放鞭炮,祷告天地神明,称为开财门。
初二
粉嫩桃花伴日开,
春红朵朵溅妆台。
烹鹅宰雁蒸肥肘,①
喜接东床快婿来。
注
①宁乡习俗,女婿过年要给岳父家送肘子,岳父母等女儿女婿初二回娘家拜年,蒸肘子款待。
初三
未待桃花一半开,
湘云粤雨汇阳台。
严防赤口家中宅,①
微信红包送福来。
注:
①在香港,人们普遍大年初三不拜年,因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称“赤狗日”。据说,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则容易引起口角,所以香港老一辈的新界原居民,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
初四
东风万里紫云开,
诸神冉冉下瑶台。①
苍生得庇无灾厄,
人寿年丰吉庆来。
①大年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据说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到了大年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初五
昨夜烟花耀眼开,
红红绿绿洒天台。
漫天喜雨祯祥降,
五路财神一起来。①
①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初六
洒扫庭除贸易开,①
穷愁扫进垃圾台。②
风清气正乾坤净,
六畜欢欣顺福来。③
注:
①按照汉族习俗,初六是店铺大开张的日子,放鞭炮象征着今年的生意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②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汉族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③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汉族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初七
人日登临境界开,①
青山隐隐旧亭台。
炊烟袅袅民安乐,
雁阵翩翩海面来。
注:
①传说女娲创造苍生,顺序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人日,就是“人民安之日”。汉时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可见,古人已将“人民安”视作“人日”的核心思想。
初八
律替春回冻土开,
熏熏暖日晒仓台。①
街津市肆开门发,②
乡野春耕闹起来。
①汉族民间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欠。"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
②中国春节长假结束,机关企业一般都在这一天上班开业。
初九
天宫此日寿筵开,①
三界祥云聚九台。
为效思凡七仙女,
情男欲女牵手来。②
注:
①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自午夜零食起一直到当天凌晨四时,都可以听到不停地鞭炮声。
②旧时的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大树下(最好是桂花树)唱歌,请玉皇大帝最宠爱的小女儿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须欢乐吉祥,让七仙女高兴,她一高兴,父皇玉帝就会保佑人间一切顺利。
初十
盘古初将天地开,
囫囵大块磊高台。①
有才可把苍穹补,②
主席干娘玉石来。③
注:
①正月初十是地日,传说这是石头的生日,民间主要风俗有:石不动: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
②《红楼梦(石头记)》载:女娲娘娘在补天的时候遗留下来一块没有用的顽石,经过多年的什么什么什么就有了灵气。一次两位仙人经过看那磐石。石头要求下入凡世体验一把。仙人把它变成一个扇坠大小。出生的时候就含在宝二爷嘴里。
基本上红楼全本就是石头枉入红尘的经过。
③毛泽东的外祖母贺氏让毛泽东拜龙潭圫的人形巨石观音石为“干娘”,祈望他生命坚如磐石,百年不倒。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在设宴招待乡亲们时还开玩笑说:今天该请的都请到了,就差“石干娘”没来。毛泽东的乳名就叫“石三伢子。
十一
兰房椒阁又重开,①
彩凤红鸾立旧台。
岳丈擎杯频祝愿,
明年带个外孙来。
注:
①正月十一,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汉族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十二
子夜谁将喜宴开,①
偷油大侠上灯台。
通灵识性存真义,②
古怪芳邻下不来。
注:
①汉族民间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也有的说这一天是老鼠的生日,于是人们围绕着老鼠创造出各种各样“节目”:收剪刀、扔旧鞋、捏老鼠嘴、烤老鼠火等。
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有《义鼠》篇
十三
预放元宵此日开,①
上灯圆子满餐台。
龙头点火通天亮,②
先在自家舞起来。
注:
①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即正月十三上灯之日吃圆子,正月十八落灯之日吃面条。
②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这种风俗始于南宋,文献记载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的民俗。
十四
浅绿羞红怯怯开,
寻春独钓子陵台。
人宗诞日晴方好,①
水底金鳞送福来。
注:
①伏羲诞辰日
甘肃天水一带,称伏羲为人宗爷,以正月十四日为人宗爷诞辰日,这天要举行祭祀活动。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祭品,祭品有宰杀好的整猪、整羊以及水果和其他食品。院内古柏树上,贴满了小小的红纸人。子时一到,开始读祭文,回顾祖宗的功德,述说现今的美好生活。之后进行朝拜,给人宗爷唱戏,耍社火,祈愿保佑岁岁平安,人寿年丰。祭祀后,供品要分给朝拜者,意为祖先赐给了食物。
拜临水娘娘
汉族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汉族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
十五
火树银花彻夜开,①
圆圆朗月照楼台。
祥龙彩凤通街舞,
绿绮红罗结队来。②
注:
①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节。按汉族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到了隋、唐、宋等朝代时,这个节日更是盛极一时。
②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作者简介】贺贤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岭南儒商诗会会长,深圳听涛诗社社长;湖南工商大学深圳校友会荣誉会长,湖南高校深圳校友会联盟主席;深圳市湘粤产学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湘潭商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