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楼九雅闹元宵
一一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
正月十五古南门上活动纪实
都市头条 刘耀华文/摄
【刊后语】本文报道见诸世界网端后,即引起了巨大反响,读者纷纷点赞评论并来信来访,其中有著名学者李海鸣先生由此专门写了一篇评论,本刊附后,请各位读者注意阅读浏览,谢谢!
本文开篇七绝诗曰:
翰墨芳香几度秋,漓江两岸万灯篝。说到雅集,人们自然会想到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古人创作古体诗词都是反复吟咏,最后成稿的。一是背诵前人留成的诗文,二是熟能生巧,结合实际主题重新创意古体诗词。如史上较著名的有西晋石崇的“金谷园雅集”,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唐朝王勃一夜成名的“滕王阁雅集”等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的那场酒鬼酒,似醉非宿醉的雅荡高杯频举海饮作乐,不但大碗小杯碰出了37首诗歌,更成就了王羲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这一脍炙人口的宏篇巨作,也就是后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书法!
桂林市文促会组织的这一次热闹元宵节的雅举活动,不仅重温了古代前贤大家的雅典趣事,更赋予了如今时代奋发向上砥砺前行的精气神,将自己拿手的九雅部分元素无私奉献出来,如李海鸣针对九雅的九首诗、对联书法,刘耀华的清朝大书法家伊秉绶隶书风韵《榕树楼九雅闹元宵》、文辉的九雅诗画、李春毅的《皓月清风》和汪瘦竹的《柳字》书法,以及古筝古琴、横笛直箫演奏吹弹,汉服歌舞表演陪伴各位入场者,品汤圆食饺子引来的阵阵喝彩掌声……
【八桂九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甲辰龙春诗9首,由主持人桂林市文促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姚岚朗诵:
作者.李海鸣(桂林)
【琴道】
知音一曲千年醉,山水渔樵总在心。
揉断琴弦二十缕,子期已逝有谁听?
【棋道】
庭闲座雅绿荫娇,棋友围观竞折腰。
子落局枰茶语乱,妙招一出忘喧嚣。
【书道】
平山堂下岁悠长,壁走龙蛇古墨光。
铁画银钩皆意气,千秋韵事有遗香。
【画道】
奇峰大壑入华章,红绿黄橙几度芳。
笔下春风常在手,松花一路到山塘。
【诗道】
朝书离别夕书缘,秋月春花俱入联。
数尽历朝多少事,唐风宋韵不知年。
【酒道】
古榕楼里酒飘香,老友欢筵共举觞。
豪意无君难尽兴,夕阳西下共星光。
【花道】
情窦初开暗透芳,轻舒柔瓣惹蜂忙。
飘零尘土无怨悔,但伴清风一地香。
【茶道】
天地精华叶底藏,百年一品四时香,
红尘滾滚堪称戏,自蕴壶中日月长。
【香道】
一缕心香一线牵,佛家儒道结良缘。
高情雅意痴男女,袅袅乘云上九天。
下面各场景一角照片,仅供各位看官读者,凭自己本事去领略这场雅集盛会个中风情神韵意趣……
左起.文促会书画院院长李春毅,二级巡视员副主席吴殷丹,二级调研员秀峰区原区委常委统战部长陈昭女士,袁绪祥主席,名誉主席邱严明,高级顾问李海鸣,象山区政协主席潘波平,企业届书画协会会长汪瘦竹。↑
↑主持人文辉介绍他创作的这幅九雅诗画:甲辰元宵日.市文促会古南门“九雅”庆元宵
文辉(桂林)
灯火万家亦醉眸,一轮明月耀神州。
相逢九雅群贤乐,满是春风榕树楼。
开场舞:红梅赞 中国传统古典舞,惠影善舞团王影,屠廷庆,程瑞瑞。↑↓
上图为首轮猜谜受奖者,李春毅出谜内容是:1.九辆车,猜一字(轨);2.白糖梅子真稀奇,打一食物(元宵);3.一人在内,猜一字(肉);4.A和C谁比较高呢?(C比较高);5.身穿大皮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打一家畜)绵羊;6.半个月亮,猜一字(胖);7.什么地方开口说话要付钱?(打电话);8、什么布剪不断,(瀑布);9.一家十一口,猜一字(吉);10.长相俊俏,爱舞爱跳,飞舞花丛,快乐逍遥。打一动物(蝴蝶)。
↑慧梅老师插花+古筝表演(娟子老师领队),花道与茶道表演。古筝表演者:娟子老师,李彦欣,周元萱,黄马恺跃插花表演:左慧梅、茶艺演示:南枝。↓
↑沏上一杯热香茶请袁主席品尝一下,看看是哪种馨香味?
文辉出的谜语和谜底内容如下:
1.虫入凤巢飞去鸟(風)2.七人头上长青草(花)3.大雨落在横山上(雪)4.个朋友不见了(月)5.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吸血,一个吃草(骚)6.一边一点(卜)。
古典独舞:花妖,惠影善舞团表演者:黄剑。
独舞:表演者秦子惠。
三位文促会领导在高声朗诵与元宵有关的古诗和现代诗词。
全场优美精彩的舞姿、动听的琴声令大家食欲大开,品尝汤圆更津津有味。
边吃汤圆边听琴。
汉服展示.笛子表演笛子演奏:沈乐艺,汉服走秀:豆豆 鸣兮 雨晴 悲喜蒋玲↑↓
台上台下另一角↓
当晚的榕树楼↑
主持人姚岚告诉记者,这次活动由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秦子惠公司,博诚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惠影善舞团承办。其中,得到了广西世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桂林三养胶麦,桂林崇善米粉,九万山泉甘冽清泉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和赞助。
附【读者来信评论】
榕树楼九雅闹元宵活动有感
李海鸣
但见众多民间文艺团体聚集,天冷心热,积极性高,男女老少纷纷献艺,丰富多彩;桂林传统文化琴、棋、书 、画 、诗 、酒 、花 、茶 、香一样不少。
反思此情此景:要感谢桂林书中华文化促进会,自接办榕树楼文化活动不久,楼上楼下 ,便开展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做得有声有色,万民同乐。不少民间团队纷纷响应前来表演,各行各业精彩展现,成为一个百姓大舞台。这一城市的中心景观,也真正做到了“还景于民”。打通门洞,扩展场面,使此古老榕树楼厚重的历史文化功能积淀,焕发新生,影响广泛、报道频繁。而且还将在榕树楼运作“桂林文旅大讲坛”,通过实
体与网络,将影响扩大到全国以及海外。
百姓都在感谢文促会的辛苦努力,这与目前桂林主张开拓新的文化旅游环境大方向紧相匹配。群众需要一个团体来带动全民性的文化活动,这必将提升桂林文化城的地位。纵观全市,很多公园已经对市民甚至市外游客开放了。这个城市中心区的第一景观,更应该开放使用。这符合“还景于民”的广泛诉求,市民们都感谢着政府的关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