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六十四辑)「飘舞的剑」(5367辑)

八
黄河,浑浊不清的黄河。
黄河,惊涛拍岸的黄河。
黄河大堤的决口处已经被堵得只剩下四、五丈宽了。然而,就是这四、五丈的决口才是最难的了!人们将装满泥土的竹筐和草袋成批地扔下去,又成批地被冲得无影无踪。水势太大了,难道就无计可施了吗?
丁宝桢目光严峻地看着浑浊的黄河水,望着人们不断扔进竹筐草袋而徒劳无功,又气又急,一时没了主意。
文彬走近丁宝桢:“抚台大人,我叫大家停下来了。”
丁宝桢略一愣神:“好的,也到吃早饭的时候了。走,我们也吃饭去。”

民工们都蹲在地上端着饭碗吃饭。每人都是一碗高梁饭和饭上的一勺水煮白菜,但是,劳动是最好的开胃剂,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丁宝桢和文彬同民工们一样端着碗蹲在地上吃饭。
丁宝桢一边吃一边在想着堵复决口的事情,只见他那眉头忽皱忽松,不时还抚摸一下胸前浓密的美髯。
文彬:“抚台大人,我寻思这件事不好办,那水流太急了!”
丁宝桢:“好,有了!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们今天也来个重赏之下,必有良方。就这样,我去去就来。”
丁宝桢扔下饭碗,大步走向了大帐,留下了百思不得其解的文彬。
丁宝桢回来时,手里托着纸卷。他将纸卷递给文彬:“看,怎么样?”
文彬:“要得,我也相信重赏之下,必有良方。”
纸卷被展开挂了起来,上面写的是:
钦点山东巡抚丁宝桢令:黄河决口堵复在即,而水势急剧,极难合龙。若有献出堵住决口良方者,赏银一千两。

此令一出,在民工中掀起了风浪。人们交头接耳,互相商量。
一会儿,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汉带了两个年轻后生走到丁宝桢的面前,拱手道;“抚台大人,我倒是想了个办法,只是要有破费,就不知道肯不肯。”
丁宝桢:“只要能够将决口堵住,没有什么肯不肯的。”
老汉:“这个办法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丁宝桢:“你倒是快说呀,还罗哩罗嗦干什么!”
老汉:“开一条大船来,横身卡在决口上,咱们再把竹筐草袋扔到船上,那就堵住了。”
丁宝桢一听,觉得有道理,高兴得双手举空拍了一下巴掌,随又拍了老汉的肩头一掌:“老人家,好主意!要得要得,就这么干了。”

老汉:“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些难处。那决口处水深流急是不是?如果大船把握不好,不能横身卡住决口,反而直身冲出决口的话,不但堵不住决口,还可能把驾船的人给冲没了。”
丁宝桢:“那么,依老人家之见呢?”
老汉:“这件事就由我来做。我带我的这两个儿子开船,保证将船卡在决口上。”
丁宝桢:“老人家年纪已高,让年轻人去就行了。”
老汉:“我老汉今年六十有五,是黄河上的老水手了,说经验的话,没有什么人可以比得上我。我去才保险。”
丁宝桢感动得流泪,施礼道:“老人家,天下苍生感谢你了!”
老汉:“抚台大人话说重了。我们去了啊!”
丁宝桢双手握住了老汉的双手:“老人家保重。”
老汉:“放心吧,抚台大人。”

图片提供:青年作家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