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女子美如画
作者:孙芬玲
华夏有衣,其名汉服。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繁复的汉服,诠释着华夏文明的细腻与厚重,优雅之间,流露出古典之美。

从汉服的款式,到做工,到布料,到色彩不仅有着精美的做工,华丽的色彩,还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那些绫罗绸缎锦都成了达官贵人的身份象征,而布衣成为了百姓象征。
但不管哪一种汉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或端庄大气,或清新素雅,或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
我们的古代诗文里也不乏大量笔墨描写汉服女子的美。她们是汉代女子秦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她是《长恨歌》里的杨玉环: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更是《洛神赋》里的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汉服美人画卷悦然眼前。
心里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希望在每个传统节日里,所有的汉族儿女都能穿上属于我们民族的衣服——汉服。在衣袂飘飘、仪态万千中,去感受汉服的优雅与诗韵,让美丽的衣裳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如今随着汉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汉服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可以圆了我们的古装梦。西安大唐不夜城里,古建筑古韵悠长,花灯初上,流光溢彩,辉煌壮丽。一群群汉服女子,流连其中,大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繁华盛世,仿佛让人穿越到那大唐盛世。
汉中是汉文化的发源地,自然与汉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夏、西周之时就有了古褒国,有了褒姒美女。历经朝代的变化,也有了刘邦以汉中为根本,拜韩信为大将军,建立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的恢弘历史。

汉字、汉语,汉服、汉族、汉文化便一脉相承。位于汉中城东南侧的拜将坛便是汉王朝走向繁盛的起点。拜将坛博物馆里呈列的件件文物,便是悠悠历史的最好见证。
为了更好呈现那段灿烂的文化历史,让文物“活”起来,拜将台博物馆在甲辰龙年的春节,举办了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演出活动,吸引了八方游客,成为早春最绚丽的美景。其中汉服游园活动,让我们仿佛穿越历史,感受到大汉王朝的盛世繁华,也圆了我的汉服梦。

在早春明媚的阳光里,在古朴典雅的牌楼前,在汉白玉的长廊间,一群着红色汉服的女子仿佛从画卷里款款走来,呈现着“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的美丽景致。但见微风吹拂、罗衣飘飘、星眸含情、玉臂扶风、细腰婀娜、仙气十足。

她们在拜将台门前跳起了汉唐舞,把汉唐舞的端庄大气,唯美壮观演绎的淋漓尽致;她们行汉礼拜谒在韩信雕像下,感谢他辅佐刘邦建立繁华盛世的大汉王朝;她们驻足在“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的书联前,回顾历史,惊叹韩信大将军的盖世才华;她们在楚河汉界棋盘广场,追忆楚汉两军英勇作战壮观场面。

她们行进在一个个展厅,看时代变迁的历史;她们在世纪大钟前聆听历史的回响;她们信步在回廊曲榭,清澈的湖水映衬着她们娇美的面容,让人仿佛看到了浣沙的西施,一群群鱼儿也从远处游来,为她们的美艳欢呼跳跃;一队队人流也在驻足观赏、拍照不停。此刻,金戈铁马的历史风烟早已散去,只留下人景合一的壮丽美景。如痴如醉的观者无不拍手称赞,大呼尤如穿越千年历史。

蔚蓝的天空下,汉服女子的端装典雅与拜将台的伟岸恢弘相互交融,熠熠生辉。
此情此景,让人们尤如穿越历史,神游千年时空之浩渺无垠,遐思华夏文化之博大精深。而我们也体验了华夏之美在汉服的服饰美之后,身心无比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