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香山诗社《香韵》月刊(30)
——龙



景学勤 陈永孝 刘锦佃 苏灿明 李海林 陈伦国 刘华田 王玉泉 刘光银 吴建新 任维斌 刘文阶倪西英 景振华 苏永红

偶感三则
景学勤
(一)
家乡变化感慨多,先是战乱后是歌。
健步迈入新世纪,红旗飘飘开新河。
(二)
前事不忘后事师,莱芜战役写传奇。
人民历史人民写,儿孙牢记在心里。
(三)
跳得龙门敢登巅,年逾古稀步犹健。
胸怀中兴天下事,喜看后人超前贤。

龙舞世界都市
陈永孝
华夏巨龙舞,欢腾天下都。
和平行义举,引领展宏图。
注: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贺《香韵》诞辰四周年并祝愿龙年创作丰收
陈伦国
抗瘟香韵应时生,小树成梁享美名。
文脉相传人杰聚,龙年薄发抒豪情。
甲辰春早
苏灿明
残雪消融盼暖风,阳光普照草青葱。
小河还见坚冰在,早有鹅鸭戏水中。
瑞雪兆丰年(通韵)
苏灿明
众纭瑞雪兆丰年,不觉祥龙腾眼前,
插朵腊梅香作伴,祈求天地保平安。
龙年春节走亲访友
李海林
佳节温馨暖似春,合家喜庆对联新。
欢声笑语吉祥伴,走访亲朋敬老人。
过 年
刘华田
子女城忙钱袋满,翁婆碌作饪佳餐。
贤孙孝敬茅台酒,共庆家兴社稷安。
香山河
刘华田
香山狭谷水汹涌,往载成灾野岭冲。
建坝疏渠河长制,黄龙赐福地葱葱。
龙年节飘雪
刘光银
龙年节日天飘雪,洁白清新地换装。
春到喜迎添富贵,禾苗湿润助增粮。
龙年春来早
刘光银
四季末除岁,龙年春日归。
温升冰冻失,大地物生晖。
赞长江黄河两条龙(通韵)
刘文阶
九派黄河真伟大,天生造就两条龙。
润泽后代子孙旺,锦绣江山万载红。
咏龙(新韵)
景振华
炯炯神睛威武颜,金鳞闪闪气昂轩。
腾云驾雾呼风雨,唤醒春天美世间。
龙年越冬老槐
吴建新
老树虬枝傍冷塘,衰藤枯干曝寒霜。
嶙峋错落潜滋长,斗雪凌风傲四方。
龙年冬日含苞的玉兰(新韵)
吴建新
万物霜凋碧殒残,含苞绽秀傲冬寒。
来年春到和风暖,玉立娉婷飘若仙。
蛟龙出海(新韵)
景振华
蛟龙跃海风呼啸,电闪雷鸣冲九霄。
搅动天宫狂雨降,千条江水浪滔滔。

观夜间村民清雪除冰感怀
陈永孝
立春逢玉蕊,犹近过龙年。
片片梨花落,朝朝思念牵。
昏灯清路雪,细影动街边。
躬背怀慈爱,温良厚德传。
大王庄龙年兴隆
陈伦国
大王境内雾遮峰,秀水青山藏巨龙。
四合新星标大路,下河老帅展英容。
王槐玉带生机旺,香竹家园活力蓬。
百业兴隆民富裕,小康路上喜相逢。
话甲辰(通韵)
苏灿明
日照东方腾巨龙,文明华夏耀苍穹。
九州降运千秋梦,四海升平世代红。
一辈雄才成伟业,百年大计铸勋功。
家强国富齐欢庆,亿万人民绽笑容。
我为龙年赋首诗
苏灿明
我为龙年赋首诗,开张起步在春时。
施云布雨神功舞,插稻栽秧妙手驰。
碧海蓝图精匠绘,苍穹愿景巧工持。
民强国富千秋业,天耀中华万代姿。
回家过龙年(通韵)
李海林
乘车上路回家返,万里关山何日还?
最是窝心银粟阻,哪堪闹火冻冰连。
迎霜攀越猪头岭,踏雪翻爬一线天。
犬吠鹅鸣村柳树,烟花爆仗庆团圆。
龙年春日登香山(通韵)
李海林
柳岸鹅黄去厚衫。霞光万道湛蓝天。
香山郁郁歌忠烈,汶水汤汤唱圣贤。
细雨除尘觉脑静,和风荡垢顿心宽。
田边沃土耕牛叫,汗洒丰年绮梦圆。
龙年爷孙三代写春联
李海林
爷孙三代写春联,瑞雪飘扬过大年。
厚重民风儿女继,优良家教后人传。
挥毫绘出丰收景,泼墨描勾致富篇。
其乐融融书盛世,莺歌燕语艳阳天。
香山盘山路
刘华田
探眷归村后卞庄,街头北望见龙翔。
蜿蜒跨越香峰顶,起伏盘旋峡谷旁。
路伴花红围涧壑,灯陪草绿绕冈梁。
观今忆往颜更样。游子神怡赞故乡。
蛟龙探海
刘华田
汪洋大海波涛涌,变幻离奇气势汹。
火眼观山山失影,金睛看底底无踪。
船员细作操千里,院士精研觅万重。
水下迷宫人破解,独尊神器号蛟龙。
潘家沟民俗年新
刘光银
三县区碑交界名,四奇美景赛新城。
高山住宅红灯映,庭院街宽香火明。
除夕家家联对帖,早晨户户拜年迎。
感恩盛世党歌颂,头磕堂前祭祖情。
赞中国龙精神(新韵)
刘文阶
民众团结成首选,共同奋斗显神功。
融合智慧攀高岭,锻炼情操做亮星。
开放改革求富裕,创新变动济苍生。
鼓足干劲向前进,华夏繁荣唱大风。
祭 灶
王玉泉
腊月卄三家里忙,糖瓜鲜果摆台旁。
灶君厅宇开天会,大帝皇宫听奏章。
千曲同音夸盛世,万歌齐唱赞安祥。
龙颜喜悦玉言赐,永保黎民五福长。
冬日水杉树上的鸟巢(通韵)
吴建新
水杉长百尺,耸入碧云端。
叶落华庭见,枝摇稚鸟喧。
居高声自杳,赴远体尤翩。
雨雪风雷电,悠闲总淡然。
静夜飞雪伴龙归
吴建新
一宵飞霰遍江城,千里关山云水平。
天近楼台迷晓月,雪凝钟鼓送清声。
檐头梅蕊香盈袖,陌上杨枝色绽明。
喜见柳梢镶碎玉,又闻莺曲诉春情。
龙年初春歌盛世(新韵)
吴建新
东风吹绿惹春山,柳眼梅腮色欲燃。
紫气清明云水丽,韶光静美妇孺欢。
月圆花好家国富,虎跃龙腾天地宽。
盛世太平歌伴舞,宏图大展庆丰年。

水龙吟•大年初一东上崮村民拍全家福(苏轼体)
陈永孝
晨寒霜雪球场静,雾气遮山楼现。长城为景,红椅弯月,歌欢舒展。公益乡民,专家摄影,自泉城赶。看老老少少,姗姗而至,景前座、春心绽。 适出骄阳雾散。聚成员、家家如愿。坐怀羞笑,胸前持福,红联照暖。倚列月形,彩身纷缎,拜年声远。见高台架上,声光齐聚,恰村民盼。
水龙吟•龙的传人唱响东方(苏轼体)
苏灿明
金龙起舞祺祥降,玉兔辞行欢畅。春风吹暖,齐心致富,万千成象。鸿运昌隆,国丰家强,续赓开放。看禹甸繁荣,人民跟党,初心正、山河壮。 前进征程浩荡。号声催、战歌嘹亮。百年宏愿,披荆斩棘,神州共享。经济盛昌,小康无恙,大康尤爽。正扬鞭奋进,乘风破浪,唱东方亮。
水龙吟·年货大集(苏轼体)
李海林
枯枝荒草寒冬暮,银粟西风飞去。香山积雪,龙潭冰俏,凌霜山路。遥望长城,雾稀峰冷,苍松遍布。看历历山峦,苍鹰冲下,惊山兎,逃松鼠。 难得闲庭信步,备新年,油盐酱醋。市街红火,鱼虾海鲜,葱姜洋芋。年货备齐,大红联画,纸钱香炷。念春风入户,祥和盛世。愿家家富。
水龙吟•登香山感怀(苏轼体)
陈伦国
风寒雪厚登香顶,遥望大王全景。王槐松带,龙潭明暗,卧神显影。独路蜿蜒,宅科隐约,山乡宁静。念人间万事,忙忙碌碌,图勤奋、期邦盛。 确信人聪地颖,数千年,风骚引领。将军迭代,俊才辈起,纵横驰骋。胜利河开,石门途达,翠山成屏。盼龙年奋发,凝心聚力,恰臻佳境。
水龙吟•不求龙王战天旱(苏轼)
刘华田
祥云和雨连连降,清澈河溪流淌。追肥浇水,间苗培壮,绿禾疯长。民众眉开,再飘时雨,谷丰怀望。更数日空晴,稀逢大旱,秋粮绝,愁眉漾。 灾害临前细想,靠龙王、获粮无望。聚心人干,方能改样。村民俱上,拦水截河,器推人运,土沙河挡。建村西水库,东连管道,盼农田旺。
水龙吟·除夕(苏轼体)
王玉泉
星移斗转龙年到,十里红笼辉耀。长街短巷,烟花交织,鞭炮蹦跳。瑞雪飘飘,霓虹烁烁,疏梅娇悄。盼竹报平安,春光满院,出门喜、迎门笑。 压岁钱开钞票。饮屠苏、团圆水饺。闲观春晚,欢娱祥和,余音缭绕。祭奠祖先,香红烟紫,传承忠孝。看烟花炮响,围炉守岁,更龙年好。
水龙吟·咏龙(苏轼体)
刘文阶
呼风唤雨成祥物,驾雾腾云祥瑞。银河腾跃,江河呼啸,惊天动地。入水升天,水翻浪动,秉持正义。共佑大中华,弘扬正气。惊人众,存天地。 腾跃苍穹万里,展雄姿,称心如意。昂头天外,行云布雨,滋禾不缀。能曲能伸,志存高远。搅江吞水,现英雄本色。人民幸福,正逢祥瑞。
青玉案•逛庙会(贺铸体)
王玉泉
新正初九阳光暖。逛庙会、眸清转。缕缕禅烟山间缠。柏荫梅艳,烛红香案。人海人山观。 货郎摇鼓销针线。小贩高声卖糖串。望族梨园名戏演。千秋民俗,人文盛宴。惹的游人恋。
花非花·龙年雪
吴建新
花非花,絮非絮。曼舞空,轻摇步。来如仙子降凡尘,去似甘霖滋沃土。

【黄钟宫•贺圣朝】共享龙年(唐谱)
苏灿明
祥瑞云。敞开心扉(拥)抱春。少小(顽童)湖边撩水喷。老人公园炼骨筋。百草斗艳(争)芳芬。共图龙年(朝)富奔。
曲谱:平仄平(韵)仄平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平(韵)仄平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平仄平(韵)
【黄钟宫•贺圣朝】话龙年
陈永孝
天地间。巨龙腾飞越(万)山。瑞现祥云民自安。运来风调雨顺丹。禁不住(力争)上游关。(拼一个)勇(登)书山勤径攀。
【黄钟宫·贺圣朝】情未休(唐谱)
李海林
情未休。倚西楼新月钩。望断香山无尽头。小溪潺潺暗自流。午夜醉(时)恨悠悠。再相逢(却)颜面羞。
【黄钟宫·贺圣朝】新路
刘华田
归故乡。下车心欢泪汪。大路铮明修院旁。远山龙腾跨涧梁。道栅夜闪金光。往今颜非意洋。
【黄钟宫•贺圣朝】龙年踏春
陈伦国
龙运来。杏花枝头绽开。树影之中藏赤腮。小娇为谁任你猜,远处翠鸟叽歪。洒脱人生快哉。
【黄钟宫·贺圣朝】回家过年
景振华
行步匆。过年回家盼(相)逢。念望亲人情意浓。举杯团圆庆贺中。把酒饮乐融融。醉心之颜正红。

年 味
陈永孝
年
有味吗
有
在忙碌的汗水里
在返家的脚步声里
在磨刀霍霍的欢庆场景里
一位爷爷的声音
年
有味吗
有
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乐里
在柴米油盐的唠叨声里
在门口的大槐树背影里
一位奶奶的声音
年
有味吗
有
在绚丽的烟花里
在鞭炮的噼里啪啦里
在满地翡翠的浓浓的硫磺味里
一位爸爸的声音
年
有味吗
有
在门口张贴的春联里
在图文并茂的祝福微信里
在挨家挨户的拜年里
一位妈妈的声音
年
有味吗
有
多了去了
只要心中有
年味
处处有
一位智者的声音
家乡的小河
苏永红
一夜风雪
覆盖了家乡的小河
河水在冰凌伴奏下
唱着最美的冬之恋歌
那里亦曾有过龙的传说
小河像一条腾飞的龙蜿蜒曲折
从我可爱美丽富饶的家乡穿云而过
延伸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与寄托
家乡的小河
就像中国版图上的母亲之河
孕育着十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
小河就这样流淌着滋润着孕育着
并承载着家乡人民生活中的苦与乐
小河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奔流着
在我最美的童年里带给我无限的遐想与快乐
是我中年后写不完的诗是我童年里唱不完的歌
龙年寻梦香山石门湖
任维斌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山的云峰
作别东河畔的黄柳
夕阳不知是谁的新娘
焦急得只等黄昏
石门湖里的艳影还在我心头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湖心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因我的心已溶在这里
那丛丛构树荫下一处处小水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的彩虹揉碎在浮躁间
沉淀着五彩的梦
寻梦
我撑起一支长篙
向绿色更深处
但我不能高歌
是悄悄的别离
因
今夜也将为我沉莫
我轻轻的走了
正如我轻轻来…

年味如酒,瑞雪如诗
苏永红
“龙年春节福满堂,瑞雪飘飘送吉祥”。
“瑞雪兆丰年,农民笑开颜”。
昨夜,一场鹅毛般的大雪,与盼望已久的龙年春节相约而至。清早隔窗远眺,皑皑白雪覆盖了村外的小河,也覆盖了冬日的乡间原野。田地里,麦苗在白色棉被下偷偷生长着。小河流水在薄薄冰凌下唱响着农人们美好生活之歌。
春节,穿上了她如火的红色盛装,祝福的对联贴满门楣,吉祥的福字挂满门庭,红红的窗花剪出生活的希望,喜庆的灯笼挂满大街小巷。年味儿,就这样开始了。
对于在外地工作一年的亲人与朋友而言,能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便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灶堂里跳跃的火焰,是漂泊在外时内心期盼的温暖。酒杯里温热的酒香,是在外劳累时对家的牵念。年头忙到年尾的人们欢聚一堂,围坐一起,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尽情诉说着一年的忧愁与欢乐。浓浓的酒香在整个房间里穿梭着,升腾着。
酒香四溢,如同即将到来的春日的花香,让人沉醉于那广袤的花海之中。酒的醇香仿佛是一幅农人们一年中劳动的画卷,每一口都有不同的色彩和情感。在回味年头至年尾的瞬间。那生活中经历过的苦与甜,宛如一只隐形的手,悄悄拨动着似醉的心弦。
年味儿,如杯中的醇酒酱香浓郁,如灶堂里的焰火炫丽多姿。
年味儿,就是这亲情之间的欢乐,就是这醇醇浓郁酒香里得团圆之歌。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立春已到, 窗外,瑞雪依然飘落,这穿树飞庭的春雪,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与春耕的希望。在庭院里如白色蝴蝶般翩翩飞舞着,飞累了,又怕惊扰了屋内的氤氲与和谐,便轻轻落足于房檐上,树杈上,窗台上。似乎也要透过温暖的窗,去闻一闻那沁入心脾的浓郁酒香。
围炉煮酒,谈天说地,觥筹交错,红灯闪耀,老少欢颜。年味儿,在这幸福团圆时刻荡漾开来。
窗外飞雪似春天的使者,如诗如歌般诉说着来年美好的一切。田里麦苗儿在使者召唤下正偷偷的拔节,似乎明天就要农人们把丰收的粮食收割。山沟沟里迎春花儿那黄黄的花苞,也似乎在使者召唤下不再羞涩,正准备迎风绽放,倾吐芬芳。
年味如酒,窖藏了农人们四季的期待与牵念,饱含着万家团圆、岁月静好的热辣与甘甜
瑞雪漫天,仿佛是天空的诗篇,诉说着冬日的神秘与浪漫。
年味如酒!瑞雪如诗!
八宝莱芜县,黑白二龙潭
倪西英
自古有“八宝莱芜县,黑白二龙潭”之说,两潭都位于大王庄镇地盘。白龙潭位于莱芜区大王庄镇龙亭峪村,紧靠华山林场。四季常流的白龙潭水从山峪中流出,绕过这个小村庄,形成白龙河,最终汇入大汶河。
白龙潭山谷南北走向,全长5公里,分为一、二、三潭。以白龙潭三潭为中心景观,以照壁山、天奇滑梯、龙潭珠串、白龙庙、观龙亭、血脖子山、青年林为辅助景观。传说潭中住有一条白龙,广布细雨,为庶民耕耘造福,有求必应,极为灵验… 。峡谷一侧石壁直立,松柏映衬,一侧地势缓平、宽阔,林木遮蔽,游憩空间良好,自然景色秀丽。
景区内北侧有一长10余米、宽4-5米的方形湖泊,湖水澄碧墨绿,深不见底,给人神秘莫测之感。湖下有一水坝,每当夏季大雨之时,瀑布高挂,气势惊人。相传为小龙女梳洗打扮处所,称为浣沙湖。
黑龙潭位于莱芜区大王庄镇中部,源自黑龙潭的黑龙河从峡谷中穿出,经过龙尾村向嬴汶河(汇河)奔去。龙尾村由七个自然村组成:上车场、下车场、运粮石、康家庄、苏家庄、南牛头河、东牛头河。如果把蜿蜒曲折的黑龙大峡谷看做一条龙的话,黑龙潭就像龙头,黑龙潭水幻化成黑龙河沿着大峡谷曲折蜿蜒,如龙身一样腾挪舞动,龙尾村恰好处在大峡谷的出口处,就像翘起的龙的尾巴,这就是从地形角度关于龙尾村。
黑龙潭上面是九龙大峡谷,在方圆一公里的景区内分布有三个大潭,三条瀑布,四面危峰矗立,山势险峻,望而生威。潭水墨绿,深不见底,四季瀑布悬河,若逢雨季,瀑流如暴怒的蛟龙,摇头摆尾,穿谷而下,大有劈山撼岳之势。黑龙潭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碑载:自明朝以来历代在此修祠立碑。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嘉靖莱芜县志》载“龙潭星现”位列莱芜八景榜首。春秋季节,晴朗天气,中午时分站在擎天崖下的“古观星台”上,背贴石壁,除却杂念,仰观苍穹,待二十分钟后眼睛适应了特别光线,即能看见天上的一颗亮星,这颗星天文学家称之谓“长庚星”。虽然全国有多处黑龙潭,但概无此绝景。“龙潭星现”堪称“天下第一奇观。潭内高山林立,怪石嶙峋,绿树遮天,流水潺潺,堪称人间仙境。潭上流泉飞瀑,潭中水深幽幽,潭下涛鸣空谷。这里是传说中龙的故乡,是中华民族龙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的村庄潘家沟
——刘锦佃乡土散文集
【刘锦佃,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乡土散文在《山东文学》、《北方文学》、《当代小说》、《时代文学》、《青岛文学》、《齐鲁文学作品年展》发表多篇。】
连 载 十 一
泥巴炉子
1
泥巴起底的村庄,泥坯房屋,泥坯炕头。
还有,泥巴炉子。
我坐在灶间的槐木墩子上,静守在泥巴炉子旁边,等着一锅红薯煮熟。我把两根劈柴添续进炉子里,火焰瞬间窜出老高,差点烘燎了我的毛发。
泥巴炉子,兜容着我所有的期待,在漫不经心地熬煮。
村庄的日子里,有多少的时光,搁放在了泥巴炉子旁边,我数不出来。时光搁置在了哪里都差不多,我年少的时光,不是蹲守在泥巴炉子旁边煮一锅红薯,就是在山坡放羊或砍柴。
我默默地注视着炉膛里的火苗,看火苗舔舐着锅底。
仔细想来,你会觉得挺有意思。
水在铁锅里,锅在火上,木柴发出的火焰,灼烧在泥巴炉子里。
若你多少懂点五行,你一定会看出泥巴炉子周围的奥秘。
一口铁锅,几根木柴,一瓢水,一个泥巴炉子,就能把村庄散落的岁月熬煮成生活的样子。金木水火土,我们跑不出简单初始的五行,即使最原始的村落,也是在五行的交织下生存。我们的一生都包裹在土木之间,土木的房屋,土木的灶台,土木的坟墓。
当我刚能提动一壶水,我读不出泥巴炉子的意境,我参悟不出泥巴炉子的温度,在我眼里,泥巴炉子,就是泥巴的组合。我只是一个孩童,蹲坐在泥巴炉子旁边,我只是焦急等待着红薯煮熟,好填充我饥肠辘辘的肠胃。
火焰生起,泥巴炉子内外,所有的沉寂和冷清都瞬间变得炽热。我们围炉等待,等待红薯煮熟,等待菜肴出锅。纵然家徒四壁,三餐不继,只要泥巴炉子燃起火焰,铁锅里,沸水翻滚,再凄冷的黄昏,也拘禁不住泥巴炉子辐射的热力。抱守着一个泥巴炉子,才知道我们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少,饥饿时,我们能煮熟一块红薯,寒夜里,我们能烤热我们的躯体,足矣。
我们更换了灶间的装备,泥巴炉子换成了液化气炉子,我们不再焚烧劈柴,我们的饭食里消失了泥土和木柴的香气。我们从空中楼阁中跑到乡间的木屋,我们去农家院吃泥巴炉子烧煮的饭菜,其实都是潜意识里,我们骨子里对泥土的追寻。
我无法置换记忆深处的泥巴炉子,烟熏火燎的气息,已经把我熏透。我刚一写下泥巴炉子的字眼,炊烟的味道,便沿着桌面缕缕而来。有时候,那种浓郁的气息,呛得我睁不开眼。
2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白居易畅想着和刘十九围炉夜话,天寒,炉旺,酒热,撩拨得后人热血沸腾,酒瘾上窜。白居易臆想中浪漫的火炉,是南方的红泥塑起的小火炉,不是潘家沟的泥巴炉子。檀香袅袅,红毡铺台,白乐天的红泥小火炉,经不住槐木劈柴的烧灼。泥巴炉子,摆放不上桌面,滋生不了古色古香的浪漫情调。
潘家沟的泥巴炉子,原料是北方的沙土,有些毛糙,远没有红泥的细腻美观轻柔。
新制作成的泥巴炉子,静默在阳光下,像著新装的姑爷,又似静待出嫁的村姑。
一团泥巴,摇身一变,变成泥巴炉子的模样。你能想象得出泥巴炉子的模样,你不一定知道泥巴变身的过程。
我不会制作泥巴炉子。我父亲会。我眼见过一个泥巴炉子在他手中亮丽而出。
泥土,是父亲从村北的窑厂用小车推来的。窑厂的黄泥板,黏性大,兑上一定比例的河沙,和出来的泥巴,劲道,不开裂。
父亲把泥巴在地面上使劲儿摔打,像母亲揉面蒸馒头。泥沙掺和得均匀,泥巴摔打得软硬适宜。
起底,塑形,雕琢,打磨。我不一定说全泥巴炉子成形的步骤,我只是说个大概。没有去摔打那些大块的泥巴,没有体会双手塑起一个泥巴炉子的感觉,我却能看得出,一个泥巴炉子的情感含量。从哪里添续柴禾,从哪里冒烟,火苗和锅底的高度,炉子之上能蹲放开多大的锅子和水壶,考虑得缜密周全,泥巴炉子才会真正经得起千烧百炼。
父亲洗去手上的泥巴,他歪斜着身子看着自己的杰作微笑。满满的成就感,一团泥巴带给他的快乐,抵得过他喝一瓶好酒。
水伯制作的泥巴炉子,精巧别致。他用废弃的铁皮脸盆作为底座,经久耐用。有一年,我的父亲请水伯做一个泥巴炉子。水伯胸有成竹,一大团泥巴刚好做完一个炉子。他做的炉子,省柴,催锅,几根木柴,便会烧开一壶水。村里很多人家的泥巴炉子都是出自他的手。
点起泥巴炉子,我们会想起很多有关的人,你不想不行,想起来,一时半会还忘不掉。
3
我在泥巴炉子上炖一只柴鸡。
我用苹果树枝子炖柴鸡。父亲从乔林子的苹果园扛来的苹果树枝子,他用斧头砍截得整齐顺溜。
我守候在泥巴炉子旁边,随手翻看一本小人书。树枝在炉膛里烧得嗞嗞地响,柴鸡肉块在铁锅里咕嘟咕嘟地跳跃。
我把一根树枝添续进炉子里,炉火哔哔啵啵,火焰从几个缺口里窜出很高,映照着我的脸庞。我不时地掀开锅盖,看看有没有熬干了汤汁。我嗅到了鸡肉的味道,我愈发喜欢靠在炉子旁边,等待着鸡肉出锅。我的小人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我把一锅鸡肉炖得稀烂。
父亲在劈柴,木柴散落了一地;母亲在刷碗,碗筷摆满了四方的槐木桌。苹果树枝,泥巴炉子,老柴鸡,墙皮黢黑的灶间,暮色弥漫的庭院,是一幅写意画。时隔多年,我才读出这幅画的涵义。
当我再返回村庄,点起泥巴炉子,空荡荡的庭院里已经没有了父亲母亲的身影。写意画的意境里,永远隔绝了我的父亲母亲,泥巴炉子炖出的柴鸡味道,再也飘不进他们的感官里。
其实,我们的记忆永远被一些人把控着,我们眼前的事物总和一些人息息相关,稍微的变更,似乎再也不是从前的感觉。我已经无法找到父亲母亲和泥巴炉子同框的情境,炉子炖出的菜肴,和他们再也没有半点关系。我却脱不开父亲母亲的影子,我点起泥巴炉子,就是对他们一次次深情地邀请。
有些人活在你的记忆里,你推不开。
有些物品留在现实的村庄里,不论时隔多久,再次碰触,都是满满的从前。
比如,泥巴炉子。
沉积的草木灰,塞满了泥巴炉子,我从炉子下边的风口里,用一根树枝一点点地掏出来。草木灰堆积在炉子前边,像东沟子口的大蚂蚁窝。
泥巴炉子,并不都是炖柴鸡,炖鸡只是改善生活。我的泥巴炉子,更多的火焰,是烧煮了桃口自留地里产出的白菜萝卜。
我一次次从泥巴炉子的风口里,掏出沉积的草木灰,我一遍遍点起泥巴炉子。每一年,我会用尽好几盒火柴,焚烧好几垛木柴,我把一锅锅的食物煮熟,我把一壶壶的凉水烧开。
我们不是山间沐风饮露的树,我们总是依附着村庄的某些东西长大,依附于土地,依附于牛羊,依附于草木,依附于灶间的锅台。
村庄的许多年里,我们会忽略很多的事物,我们忽略了时光,我们捱过了漫长的晨昏。灶间不起眼的泥巴炉子,拉拽了我童年少年的光阴。一个泥巴炉子,占去了我大量的青春内存。
不论我怎样的怀想,我已经把过往的一小部分,交付于了一个泥巴炉子。我每烧一截木柴,就是烧却我的一截青春。
4
我能搬动一个泥巴炉子。
夏季晴好的傍晚,我把炉子搬到天井里。我坐在门台子上,看着木柴幽幽地燃烧。
我给猪煮一锅玉米糁子。猪会闻到粮食煮熟的香味,猪从圈门的缝隙里,偷觑着泥巴炉子上的铁锅。只要猪看见我搬出泥巴炉子,就咴咴地叫。猪能闻出炊烟的味道,即使我在灶间点起炉子,猪也会快速做出反应,会一次次撞击圈门。有太多的生命指望着一个炉子,有很多张嘴巴等着食物煮熟。
原本觉得稀松平常的东西,当我们究其事理,才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如此微妙密切,木柴和炉子,炉子和人,炉子和猪,你都割舍不开,我们随手制作了一个炉子,炉子却维系了我们所有人的命运。
炉子属于娘。
我烧泥巴炉子,烧去的是我的童年少年。
娘烧炉子,烧去的是她的一生。
我的娘,一生都在围着泥巴炉子转圈圈。
我回家喊一声娘,娘一般都是从灶间跑出来,手里不是抓着木柴,就是拎着铁勺。炉子是娘的阵地,娘和炉子长相厮守。当我离开村庄,娘爷依然守着炉子静度时光。
娘在黎明点起炉火,娘一次次把炉子烧得透热。烧水做饭,给猪煮食,炉火不停,脚步不止。
娘烧坏了好几个泥巴炉子。再结实的泥巴炉子,也经不住岁月的煅烧,再厚实的铁锅,也禁不住时光的熬煮。炉子会开裂,时间会消停。
娘坐在炉子前边,看着炉火出神。娘不和我一样看书或闲玩,生活需要搭理,一揽子的事等着去做,炉子上的铁锅,下一顿再熬煮什么,最是亟待面对的现实。
静默的泥巴炉子,画面感和现实感是如此强烈。人到中年,褪去了年少轻狂,每每坐在泥巴炉子面前,我会感觉到,所有的生活实际,一下子聚拢过来,聚焦在一个炉子上。 我得为一顿午餐,在泥巴炉子面前蹲坐坚守。我得为整一顿午餐,倾尽我所有的本事。时至今日,我依然为整一顿午餐,踽踽蹀躞在中年的路上。我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在泥巴炉子上熬煮,才会沉淀出真实的内里。
泥巴炉子,能把一个人瞬间打回原形。
不论你有怎样的雄心壮志,不论你有怎样的满腹经纶,都可以在泥巴炉子面前沉静下来。静静地待一会儿,看炉火燃起,让火光映照我们沧桑的容颜,让沸水咕嘟咕嘟的声响,抚慰我们憔悴劳累的心肌。
我点起泥巴炉子,我童年的泥巴炉子,我少年的泥巴炉子,我中年的泥巴炉子。我静坐在炉子面前的槐木墩子上,再次开启我与泥巴炉子的一场对话。我与炉子的对话,都是我与肠胃的对话,都是我与生活的对话,都是我与生命的对话。
炉子不说,但我懂。
【2021年发表于《北方文学》第12期】

出刊日期:2024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