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妄侃唐诗》之五十三
三更灯火五更鸡
自孔子开始,国人就把读书作为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和修身养性的途径,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自幼日夜苦读,选择了最佳时光。
《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祖籍琅琊临沂,生于京兆万年(今西安)。他三岁时丧父,受母亲殷夫人教育,25岁考中进士。母亲病逝后,丁忧三年。天宝五载,迁长安县尉。天宝八载,升殿中侍御史。天宝十二载,出任平原(今山东德州市陵县)太守,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德宗兴元元年(784),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终年七十七岁。他的灵柩回京后,德宗为他废朝五日,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苏轼评论:“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2024.元23)
《妄侃唐诗》之五十四
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翃(hóng),南阳人。天宝十三年(754)考中进士,据说是。“大历十才子”中之最年长者。
唐德宗建中初年(780),他因作《寒食》,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七绝写出长安春末的白昼风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又写寒食傍晚得到宫赐的烛火,贵族家庭轻烟缭绕,恢复生气。
韩翃的爱情很传奇,他在长安与李生友善,李生的爱姬柳氏慕韩翃之才,愿意嫁给他。唐代的男女关系相当开放,李生慷慨地将柳氏相赠,并解囊资助韩柳二人婚事。翌年,韩翃登第,归乡省亲,暂将柳氏留在长安。安史造反,攻陷长安,柳氏为避祸剪了头发,寄居法灵寺。唐肃宗收复长安后,韩翃派人密访柳氏,携去碎金并赠《章台柳》诗:“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捧金呜咽,答《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不久,柳氏又遭番将劫以专房。直到韩翃入觐京师,唐肃宗下令柳氏归韩翃,破镜重圆。
(2023.05.11 三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