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赶快!赶快!
把心囚在诗歌里的人,文字就是他充饥的食量。一粒粒的文字,一如小麦,大豆或玉米。当我匍匐在地,用颤抖的笔尖写下一粒粒粮食的愁苦与饱满,那些个的粮食便带着咀嚼的轰鸣与生长的苦痛咆哮而来。一些隐在历史背后的或即将发生的故事,便会沿着膨胀的思绪缓缓诞生。此时,文字与粮食血肉相连,粮食与文字并驾齐驱。我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身段,成为你们其中的一员,趴下是虔诚,耸立的是敬仰。唯独在文字里翻寻穿梭不知深浅的笔,倍感羞愧难当!《思归客诗刊》没有收到的朋友们赶快私聊我,否则时间长了丢了就没办法了。《黄河诗魂》火热征稿中,请朋友们踊跃投稿支持思归客!!!
——思归
龙的传人(口语诗)
作者:王柳璎
上一个甲辰龙年是1964年
母亲在桥头街北面的大新中学里教化学和音乐
与比她早一年苏州师专毕业教语文的父亲恋爱结婚
“文革”开始
外婆家地主成分的妈妈遭殃,为了不牵连父亲
为了让儿子有一个光明前途,妈妈只能忍痛割爱离婚
抛下年幼的我们兄妹两个
交给奶奶、大叔大婶和姑妈
九十年代中,哥三十而立
成为交大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年初一哥驾车带着妻儿回老家团聚,分享科技喜讯
2002年哥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培养大学英才
2009年哥在人民大会堂全国教育系统表彰大会上发言
2013年6月哥成了《上海滩》杂志封面人物
被称为“培养创新英才的名师”进行报道
经历文革劫难的父母离世时避开了新冠病毒疫情
他们生前都知道儿子的制冷科研获重大成就造福人类
哥始终不忘家乡的养育之恩
常抽空回老家看望亲人
在2022年度哥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
2023年还荣获国际能源领域大奖“全球能源奖”
荣归故乡,告慰祖先的在天之灵,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王柳璎,原名:王如梅,女,江苏张家港人。大专文化。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著有诗集《长江浪花集》《诗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