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 味
张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一天我带着儿子在小区门口的副食部购买了醋和大蒜。我和儿子把蒜剥好,放进醋瓶子里,再加点白糖,过年的时候嫩绿的腊八蒜就能吃了。
“爸爸,我们为什么要泡制腊八蒜啊?”儿子疑惑地问到。
“年就要到了,腊八蒜,腊八蒜寓意清算一下一年来的家庭账目。”我笑了笑说。
“孩子,你说一下,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家那个地方花钱啦?”我挤了一下眉毛问。
“姐姐上大学,我买玩具,妈妈买衣服……”我笑了,拍了一下乖巧的儿子。“噢,这天要算账啊,那今年我不买玩具了。”儿子大声说。
我和妻子都笑了,儿子做了个鬼脸去看电视了。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预示着年的开始,这一天我带妻携子女打扫房屋内外,儿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女儿把她的梳妆台安排得有条不紊。这一天也叫辞灶日,说在外的都要回家,守着家,要不就被辞外边了。
接下来的几天,父母带着儿子赶了大集,给儿子 女儿各自买了新衣服,尤其带着儿子来到鞭炮市场,儿子挑选了闪光炮,降落伞,小蜜蜂,加特林满满一大箱子,儿子那个高兴的不得了,无鞭炮不成年,因为老家在乡村可以燃放烟花,庆喜的是城里也开放了集中燃放地。父亲购买了猪肉,白条鸡,牛肉,大料;带鱼,藕,红薯,绿豆面;母亲购买了大枣,面粉。
腊月二十八,开炸了,父亲炸的带鱼,外酥内嫩,炸的红薯丸子稀甜,绿豆丸子倍香,尤其那藕盒子,藕丝相连、肉质脆嫩多汁、藕香浓郁,那个垂涎欲滴啊。母亲做了花糕更是重量级,白面,煮好的红枣,是必备品,母亲手巧得很,母亲和面,儿子、女儿做助理,打了两个刺猬,寓意出去叼钱,一个长龙,寓意风调雨顺 ,枣花糕贡灶王,枣花送亲戚寓意锦上添花,三层的花糕预示生活年年升高。
腊月三十这天,在老家是年最隆重的一天,早晨起来,我带着儿子贴春联,今年的春联是儿子精心挑选的,很卡通,两条小龙 ,一个福多多,一个财旺旺,眼睛活灵活现,衣着红里透着黄,黄里透着粉 ,很可爱,很活泼冷水,在大门上又贴上了一个大福 ,二龙送福,喜庆祥和,彰显着年的味道。
中午到了,父亲把中堂摆上,在院子里中央放上一张长方桌子,把整鸡,整鱼,猪肉贡,花糕,炸货摆上,三个叔叔带着儿女也赶过来,开始贡天,放鞭炮,鞭炮齐鸣,万物苏醒,寓意不忘初心,老百姓的生活风调雨顺。
下午四点左右,家人开始着包饺子,有韭菜馅的,有牛肉陷的,像一个个大元宝,还有带花边盒子像金饼子,顺便在擀面条,把挣来的钱串起来,寓意财源广进。
傍晚,张姓一家聚集在村西口,开始照厅了,用一根木棍插住,再从下面点燃玉米秸秆儿,随着火升起,鞭炮硬是主角,“磅磅”“彭彭”“铛铛”,烟花也不失落,炫眼靓丽,钻天雷升空,炸开,一个金黄的大花,一个雨伞大花,照满天间,好个漫舞 ,尤其那加特林宛如机枪扫射好个生龙活虎,好个烟花似海,火势旺了起来,整个村子顿时笼罩在一片明亮的火光中,孩子们的欢笑声、璀璨夺目的烟花声、响亮的爆竹声缠织在一起,人群围着火堆手拉手转了起来,唱了起来......
照完厅,喊着先祖回家过年吃水饺了,并在大门口放了一根挡门杠,寓意不让别人来破坏捣乱,好好在家过个年,我最愿吃的就是年三十的娘包的水饺,皮薄,麦香味浓,大白肚子鼓鼓的,齐整的花边,看起来“怎么这么好看”,吃起来“怎么这么香喷喷”,在喝一碗饺子汤“怎么这么浓香甜”,真是赛比美味大咖,儿子也吃得狼吞虎咽,妻子挺了挺腰:“吃得挺撑”,母亲的脸色一直“嘻唰唰的”。
吃完水饺,我和妻子及孩子们给母亲父亲拜了年,父亲母亲都给了压岁钱。紧接着女儿、儿子跑到我们跟前女儿抱手鞠躬,小儿子天真地磕了头齐声说“爸爸,妈妈新年好,给您拜年,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是第一次两孩子这么主动,我们有点激动,妻子递给了两孩每人一个红包忙说“谢谢,祝儿子、女儿前程似锦,活泼可爱。”欢笑,问候,感恩、关心祝愿把幸福的点滴推上了浓浓年味的内涵中。
到了晚上8点左右,三个叔叔,三个叔兄弟带着酒又聚在我家,母亲炒了几个菜,我们看着春晚,喝着辞年酒,吃着团圆饭,畅谈着丰收与喜悦,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头一天,凌晨在鞭炮中起床,上供,放烟花,吃水饺后, 父亲带着我们一大家院去给年长者拜年,大街上一群群庄乡邻居,“递烟传情”“击掌示意”相互拜年问好。
儿子嬉皮笑脸问道“爸爸,为什么要去给别人磕头、鞠躬拜年啊?”
我庄重地说“给长辈问好是中华传统美德,孝敬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
儿子听懂了似的看见人“爷爷好,叔叔好,哥哥好……”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初二是祭祖的日子。这一天早晨天不亮,拿掉挡门杠,让先祖们归位,父亲带着大家院的男人们去上坟祭祖,在坟地里拉鞭放炮,烧纸钱以表对祖辈的怀念,同时寓意无论在哪里也要记住这个“根”。
初三,这一天是美好的,快乐的一天,这快乐的一天,“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还背着个胖娃娃”,这一天妻子回娘家的日子。这一天丈母娘准备一桌菜,岳父拿出最好的酒招待,这一天作为女婿喝的“乐开了怀”。
剩下来的几天就是走动亲戚了,初四这天,我带着叔兄弟、姊妹们及孩子们去姑姑家串门,相互见了面,“柔情”地问候,姑父、姑姑“七个盘子,八个碗”热情招待,把亲情“显露”得淋漓尽致,虽然姑父、姑姑忙得“不亦乐乎”,看到我们这么多人来,心里是美滋滋的。
“琳琅满目”地赶大集,“红红火火”的贴对联,“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感恩戴德”的红包包,“龙腾虎跃”的烟花响炮,“传承家风感恩”的拜年祭祖,“大包小包”地串门走亲戚卷成了年的万物之主;团圆和谐,欢乐愉悦,尊老爱幼,凝聚了年的味道。
过年是一种心情,或忙或闲的路上,化作热闹的相逢,静待时间里,岁月的花香。年味是一种传承,庄重而又浓烈,携带着生活里的故事,在那时间的路口与冬雪春风,诉说着家人亲朋相聚而待的喜悦。

张荣,茌平作协会员,热爱文学,随笔记录生活点滴传播人间大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