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之旅.走进新加坡(二)
文|李智慧
新加坡这个小而繁华的城市国家,人们称新加坡为“花园之国”,因为新加坡政府规定,市民中凡是种花较好的,可以享受减免房租的优待。因此新加坡人人爱花,家家养花,不但地上种花,连屋顶也栽花,真是一片花的海洋。
看来在铁腕法治的同时,适当引导性奖励管理,这是非常明智聪明之举。这一点适合所有管理者学习和借鉴。
据导游介绍,诸如此类的很多,比如鼓励多生孩子,鼓励年轻父母自己带孩子,鼓励更多的人为社会工作,避免躺平免费发放营养保健品,免费打防治妇科癌症疫苗等等。
踏上新加坡的土地,说实话,城市的繁荣 金融街鳞次栉比的高楼 没有吸引到我,因为咱的国都有。
感受最深的是其多元文化的社会,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是世界级水平。这个国家接纳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们。
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传承,深深地刺痛到了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导游孙老师对我们提问的一连串问题,让我们汗颜和无地自容,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我们还记得几何。
倒是新加坡的华二代、华三代、华四代熟记于心,牢记于魂的现实,给我们深刻的上了一课。卓越的科技我们可以学,漂亮的高楼可以盖,而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基因真的不可丢啊,这个嘴巴打得太丢人了!!!
导游嘴中介绍的一连串对新加坡市民免费政策,尤其是医疗和教育 养老的惠民政策更是让我们唏嘘,对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是受政府最重视的高度,令我们羡莫不已。
新加坡的填海造地,增加国土面积的大手笔,挖空地下建设服务场所,先进服务设施,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从世界各地来,人们都会被新加坡的现代化和创新所震撼。这座城市国家给游人和市民打造了一个绿意盎然,活力四射的生活。
华灯初上我有幸走入感这个繁华都市的有活力夜生活,有赌场 有美食 有购物 有……
2024.2.17下午5时
于马来西亚的旅游车上
龙年之旅.走进新加坡 (三)
文|李智慧
我的老首长告诫我:别老吃 吃 吃的,都胖成这样了,还吃 吃 吃的,回到三亚还得减肥。
但吃的问题,真是绕不过去,我能忍,我的胃不能忍,我的胃能忍,我的低血糖,妹妹我是万万忍不了啊!
但我昨天晚上忍了,以最大的毅力忍了,不是新加坡没有美食,不为别的,也不是我出门啥不得吃,其实就是只为导游孙老师口中的一碗“田鸡粥”。
因为在孙导游在介绍晚餐时,两次提到了“田鸡粥”。在商业区的美食节游玩时,人太多,买票点餐太麻烦,所以22点回到住的酒店后,遇两位游学的同学,又介绍了“田鸡粥”哪家最好吃,哪家排队最长,哪家最好吃,但一定要耐心地等。
人呐,一旦设定和认准了目标,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出发。
到了芽笼十九巷的银边金角位置,看到了排队最多的所在,这就是明辉田鸡粥店,同国内的大排档别无二致,颜色各异最便宜的小桌子,好像是二手市场都淘汰的废弃桌椅,与新加坡这个国际大都市简直就是不挨边的。
排队的人大多都是年轻人,排队的人们拿着自己国家文字的点餐单子,我傻傻的不知道,很客气的朝我们身后排队的两个大男孩借来点餐单子看,除了阿拉伯数字一个也不认识,完全是懵的状态。
索性耐着性子接着排队吧,我拍队的时候,前面能有40人左右,前面的有凳子坐,后面的排到了巷子里面站着,排了四十分钟左右,终于排到我了,我把单子拿出来,点餐的有些河南口音东北嗓门的小妹说:这是越南版的点餐单子,不是华语的,听我的吧,我给你们推荐两道田鸡粥吧。
变繁为简,我有了多虑后的轻松,谁知道这河南妹妹,竟然拿出了五十年前,我姥姥卷旱烟的白纸,龙飞凤舞的写了三行字,给小弟传给我厨房,并给我们指定了一个其他人尚未吃完的桌子,让我在那等,什么情况?我穿越了吗?好像我小时候的26线屯子吗?
终于十多分钟后有了座位,别以为这就可以上菜吃饭了,哪有这样的好事,河南妹妹指了一下她头顶的小白板,上面写着:45分钟后可以上菜。
哎呀妈呀,我的胃啊,我的低血糖啊,简直就是……就差晕倒在桌子上了啊!
饿到极致的人,眼睛时直的,我就盯着大堂配菜出口处,看看砂锅哪次能端到我的破桌上,一次次的失望,只好自救,点两杯冰红茶给身体增加点糖分吧。
终于在0点15时,我的“田鸡粥”喷着香味,盛装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一个字:香 ,两个字真香,三个字无敌香……
三个田鸡下肚,我有了闲心,出去查了一下排队的人数,竟然还有30人左右在等待点菜……
我有点不厚道了,同爱人说:慢慢的吃,细细的品,要不然会辜负了我这样长久的等待。于是,我们俩开始了午夜聊天模式……
到凌晨1点30分9左右,我们离开时,还有6个人在凳子上坐着,等候排队点餐……
2024.2.17日18:50于马六甲海峡岸边







李智慧:网名垄上行,国企退休干部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吉林省松原市作家协会理事,前郭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喜欢用文字记录美好生活,报告文学《种在父亲心中那棵树》荣获吉林日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一等奖多篇文章在《松原日报》《松花江杂志》《伯都纳》季刊等刊物上刊登,有多篇文章在各种平台刊发。喜欢用声音传递温暖,曾在全国夏青杯吉林赛区荣获最佳舞台语言表达奖,松原市朗读大赛二等奖和各种朗读大赛奖项。本人始终以一名学生的姿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