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探寻习近平同志浙江足迹(九)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版图上重要的区块,是一片特殊的热土,承载着国人特别的期待。习近平认为长三角的发展是中国的最亮点。他到浙江任职后,积极推进这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一)
习近平提出要主动接轨上海,
参与长江三角洲的合作与发展。
乘上海之船出海,攀上海之梯登高,
借上海之力一道向前发展。
当时不少干部对"接轨"心存疑虑:
认为"无需接轨,无法接轨,无从接轨"。
习近平于是组团到长三角大城市"走亲",
给成员们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
在上海,感受的是其"开放"释放的能量,
一家家跨国公司,一个个工业园区外旗招展。
在江苏,感受的是其"开放"带来的机遇,
昆山小县一跃成为国家级经开区的典范!
成员们发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感叹!
习近平说:接轨上海就是接轨机遇,接轨发展。
在他的推动下,全省上下掀起一股学习热潮:
学沪苏之长,解放思想,兴开放之举,促浙江发展。
苏浙两省举办接轨上海的各类推介会、洽谈会……
各市纷纷组成庞大阵营赴沪推销、招商、攻关。
人流、车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涌动,
这一年被认为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元年"!
(二)
习近平到浙江后第一次去宁波调研,
宁波人为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梦"了多年!
他说一定要千方百计争取早日圆了这"梦",
进而推动长江三角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当建桥资金遇到一定困难之时,
习近平号召民营企业家解囊投钱。
并多次视察大桥工程为建设者鼓劲:
建成世界一流大桥必定要实现!
跨海大桥全线通车的历史时刻,
习近平从北京中央发来贺信夸赞:
它是世界上建成的最长跨海大桥,
对推动长三角区域共同发展意义非凡!
五年后习近平踏上了这座宏伟大桥,
盛赞浙江人做事说干就干,敢为人先!
建成了这座世界一流的跨海大桥,
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
嘉善紧邻上海,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区,
习近平希望它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主动接轨上海,强化特色,突出重点,
努力建成全省开放型经济的前沿阵地。
习近平第三次来嘉善时希望他们,
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迈出新的步履:
既要顺势而为,更要借船出海,
与上海建立广泛紧密型合作服务关系。
在习近平的指导和关心之下,
嘉兴锚定"开放兴县"的大思路,
形成"四管齐下"全县"一盘棋"招商机制",(注一)
走出一条小县大发展的全新路子。
习近平还把嘉善定为实践科学发展观联系点,
使嘉善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城科学发展的样板,
纳入长三角生态绿化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为苏浙沪皖"四手联弹"奏出和谐完美。
(四)
那年习近平率党政代表表团来到上海,
用了16个字简明表达此行来意:
“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实现共赢"。
倡议建立沪苏浙高层领导定期会晤机制。
为的是更有效落实三省市经济合作发展,
习近平这一倡议两年后得到实质性落地:
他邀请在杭州召开了三省市高层领导座谈会,
形成了一套"高层领导沟通协商"等合作机制。(注二)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联动示范效应提升,政策举措落地。
上海"龙头"高昂、苏浙皖各扬所长,(注三)
面向全球、辐射亚太,朝世界级城市群进取!
注一:"四管齐下"即外商、台商、浙商、国资齐下。
注二:"合作机制"即高层领导沟通协商、座谈会明确任务、联络组综合协调、专题组推进落实。
注三:"苏浙皖"中的"皖"是被后来的座谈会邀请加入的。
(维我中华2024年2月16日晚欣然命笔,敬祈教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