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手擀面
文||齐玉清(冰清)
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初七,按山东人的习俗,农历正月里逢“七”是“人日”,初七管小孩子,十七管中年人,二十七管老年人。这一天早晨是要吃面条的。它寓意着好运连连,福寿绵长。
一大早我就起来为家人擀面条。手握擀面杖,耳畔迴响起母亲的声音:“面要和硬,劲要使匀,刀要连起来切”。
山东人饮食习惯喜欢吃面,母亲一生不知擀了多少面,年轻时家里人口多,每到麦收时,各家互相帮忙,中午要往地里送饭,天热喜欢吃凉面,每天要做二十多人的饭,那时条件不好,不能全用白面,要掺上豇豆面或地瓜面,这样的面容易软,必须短时间擀出来,鲁西南的夏天特别热,每次母亲都是汗流浃背。脖子上搭条毛巾不停地擦汗。冬天也很冷,家里又没有取暖设施,手上冻的裂口经常出血,即使这样妈妈也没有耽搁了擀面。
后来生活好了,白面多了,和面时加个鸡蛋,面既筋道口感又好,每当我们过生日时,母亲就给擀面条,加上荷包蛋。说是鸡蛋滚灾(就是让病灾滚远),面条是长运,就是希望我们顺顺利利,长长远远。每当端起那碗飘着翠绿葱花和香油珠儿的热面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那是母亲对儿女满满的爱!
在我十几岁时,母亲得了高血压,有段时间不能做饭了,她就教我做饭,如擀面条。妈妈说:“软面馒头硬面汤。和面时先少放些凉水,把面用手搅成絮状,然后慢慢撩水,面和好后醒一醒再用力揉,这样的面才筋道。擀的时候用力要均匀,薄厚一致。切的时候一只手轻轻的按在面上,连起刀来切”。母亲切面既快又匀称,纤细的手指既灵活又有力,身子稍微倾斜,一气呵成,声音好听极了。每次母亲切面时,我就在旁边看着,母亲长得很好看,神情专注的时候更美。伴着切面的声音,就像在完成一部交响乐,面条细细的还硬实,一边被刀带起,我就跟着把面条拎起来,齐刷刷的放到盖帘儿上。
今天,母亲已走了八年之久,我也到了花甲之年,该把母亲擀面的手艺传给孩子了。触景生情,我仿佛回到当年的自己,还在母亲身边问这问那,聆听母亲耐心的指点。尽管现在的面卤里多了许多山珍海味,但我还是怀念当年的那碗清汤热面,那是妈妈的味道,这种味道一直在我身边,永远不会走远,永远!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