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轩诗社 大兴楹联
崔惠斌简介:
1984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已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人民代表报》《团结报》《中国纪检检察报》《农民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建材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中华楹联报》《诗词报》《台湾好报》《金山》《大众文艺》《通俗文艺家》《天涯》《香港诗词》《心潮诗词》《东坡赤壁诗词》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杂文、诗词等文学作品,并多次获得征文比赛大奖。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研习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理事、北京楹联学会理事、大兴作家协会理事。
(一)永定河溯源
欲赞奔流说故乡,溯寻百感见苍茫。
高原泻下浑河起,御笔期来永定祥。
山峡几多藏叠翠,玉波千里泛粼光。
人文得以承传事,史册今书底蕴长。
(二)新国门初雪
彤云密布纵情怀,玉女飘然入夜来。
曾有芳姿常恋梦,又思素蕊作文才。
高灯映下翩翩舞,紫气恩临朵朵开。但见幽濛晨似锦,缤纷漫野赏琼皑。
(三)乞巧节寄怀
端庄妩媚世无挑,凤眼含情火样烧。
扣襻纤鞋收玉笋,团围细柳见蛮腰。
莺声婉转惊心起,嫩指酥柔动魄娇。
秀发飘然迷曲韵,回眸作美令魂销。
(四)八声甘州•绝美大兴
正春风播雨洒江天,清气满京垣。看文明首邑,乡村都市,隆盛斑斓。车水繁商广厦,绚丽展新颜。更有农家美,世外桃源。
最是大兴机遇,见国门才貌,环宇奇观。任通幽曲径,几许感桑烟。想人间、愿随佳境,甚以为、幻化入仙班。身无我、却深情里,梦绕魂牵。
(五)满庭芳•垃圾分类在大兴
福佑中华,乾坤气朗,惠民方略英明。丽天妍影,花俏见啼莺。尽享和谐社会,看国策?举世闻名。千秋业,细微之处,生态谱衷情。
先行,担责任,陈言鼓动,甚感光荣。看垂范街邻,培育精英。更喜人人自觉,大潮里、民正风清。家园美,百年圆梦,歌舞庆升平。
(六)水调歌头•走笔最美乡村留民营
昔日小村落,有几上名中?艰难立业伊始,欲射挽雕弓。谁说能人治理,全赖亲躬唤起,信仰力无穷。没有党宗旨,怎个得高崇?
看三农,见忧患,事心重。鼎新独创,攻破难点展雄风。争夺思维建树,实现资源互补,屡屡建奇功。今日美名远,大道正从容。
(七)[双调•蟾宫曲]春游绿色港湾
婀娜倩影归来,柳岸垂芽,花雨萌开。暖日流烟,骋思驰梦,几许剖白。得意春光异彩,爱怜诗酒平台。握笔书斋,顾恋深博,久慕蓬莱。
(八)[双调•折桂令]秋访农家院
最难得梦里蓬莱,睹往追昔,旧日情怀。火燎烟熏,条山土炕,秸秆当柴。现如今全翻变改,只留下大灶锅台。金字招牌,小院深宅,硕果爬藤,萌乐毛孩。
(九)[正宫•塞鸿秋]老妪新春
妙龄老妪花枝俏,适逢第二春来闹。浓妆艳抹辉光照,狂歌劲舞扬欢笑。争锋抢胜先,抖擞精神到。晚晴有此真骄傲。
(一)
自有威名扬首邑;
先得美韵赞中轴。
(二)
怀吟畅享中秋夜;
腹笔来书国庆时。
(三)
高天丽日寻秋韵;
沃野桑田见炽情。
(四)
又见天高云气朗;
先行雨细讨秋来。
(五)
一簪划定千秋恨;
双眼望穿七夕来。
(六)
郊原野柳听春雨;
城廓人家赏惠风。
(七)
昨日秋高观旧景;
今朝笔挺赋新诗。
(八)
再见秋风临沃野;
先来细雨洒苍原。
(九)
秋弦送爽,吟风唤柳听秋色;
菊韵迎香,望远登高赏菊黄。
感味童年
文/崔惠斌
童年,是在乡村度过。
因而,童年是诗,是画,是金色的梦。
(一)
童年最爱大自然。
早春,我站在田埂上,任风儿吹打着脸,我以为,风是信使,阳光明媚是风带来的。
盛夏,我到河边泡澡,顶着荷叶和小伙伴儿一起玩耍,那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刻。
晚秋,我和大人们一起收秋,偷回不多青玉米扔进灶膛烤着吃,像贼却又吃得津津有味。
隆冬,我让雪花飘进手心融化,望着满树的冰凌花发呆。进意儿踏着雪地,好像踩雪发出的“咯吱”声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融入大自然,神韵在我心中。
(二)
童年最爱剜野菜。
苦荬菜,苣荬菜,麻筋菜,落莲菜.....带有几分泥香,又带有几分清爽,凝结在我心灵的情愫中。
由于家境贫寒,苦荬蘸大酱,麻筋菜烙盒子是家常菜。剜得多时卖到畜牧场,换个毛八分的资助学业,最令人难以忘怀。蒙蒙细雨中,顶上破草帽,挎上小篮儿,到河堤采蘑菇最好玩。柳树下、树笸中,墩墩柳菇、鸡腿菇着实惹人眼馋。我做梦都想吃顿小鸡炖蘑菇,在我心里,那是世界上最香最香的美味。
野菜伴我度过童年,也给了我乡民的纯朴。
(三)
童年最爱看电影。
大场是道风景线,夜晚只要挂上银幕,奏起音乐,人们一准放下碗筷早早来到这里。
大人们坐板凳,我搬块半头砖,扎在孩子堆里,老老实实等着电影开演。十冬腊月,小屁股冻得生疼;炎热酷暑,后脊梁沟儿流着汗水;为到邻村赶场电影,走个十里八里也乐此不疲。
那时的电影是英雄的赞歌,是人间真善美的真实体现,是淳朴感情的自然流露。
(四)
童年最爱玩泥饽饽儿。
村东有块大窑地,满世界的胶泥眼儿,成了乡村孩子们的宠物。
一天到晚,孩子们聚到一块儿。女孩儿们捏泥盆泥碗过家家儿;男孩子摔破锅赌输赢,做手枪打仗仗儿。
我玩胶泥眼儿最上心,将生胶泥瓣儿摔了又摔,直到摔得如同面团。玩摔破锅时,先将锅底磨得薄薄的,站起身,握住锅帮,用力往下摔,谁摔得响声最大,锅底破得最大,谁就赢。玩打仗,谁的手枪做得最像,谁就是司令。我做得二把盒子、六轮手枪最像真家伙,于是我就成了司令。
玩泥饽饽是孩子们的小把戏,但却造就了我的审美意识。
(五)
童年最爱听姥姥讲故事。
姥姥家有棵大枣树,每天傍晚枣树下铺块席头,变成了大人、孩子们侃山聊天的好地界。
姥姥的故事真多,孩子们都叫她“故事姥姥”。她讲的《金元宝与窝窝头》,我最爱听,我恨那个老财主,平时剥削农民,临死也舍不得金元宝。
听得故事多了,夜里就爱做梦。梦着日出伴着日落,我就像鸟儿一样飞到日头那边。梦见小河流水东来西去,我就如鱼儿一样游到水尽头。我梦想做画家,用手中的笔画尽天下美景;我梦想当作家,用手中的笔写尽天下故事......
画家没当成,我却永远放不下手中的笔。
感味童年,心中泛起乡愁,多了童真。
童真是美好的,是清纯的,少了市侩,少了鄙俗,少了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