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五十三辑)「飘舞的剑」(5241辑)

十二
泰安知县何毓福急急忙忙地跑到了山东巡抚衙门,一直跑到巡抚丁宝桢的后堂。
丁宝桢正在舞剑,剑光闪闪,剑响呼呼。围观的有他的几个儿女。
何毓福想喊又不敢喊,因为丁宝桢舞剑正在兴头上。
丁宝桢终于舞完了一段,收剑独立,飒爽英姿。
何毓福:“启禀抚台大人,跑了安得海的一个小太监!”
丁宝桢:“跑了……什么?跑了安得海的一个小太监?”
何毓福:“是,是跑了安得海的一个小太监。卑职没有注意得到,让他给跑了。”
丁宝桢:“你来了,为什么不早说!”
何毓福:“卑职见抚台大人舞剑正在兴头上,不敢打叉。”
丁宝桢搓着手:“这事情就有点麻烦了。”
丁宝桢的大儿子丁体常:“父亲,跑了一个小太监有什么要紧?只要逮住了安得海就行了嘛。”
丁宝桢:“跑了这个小太监,说不定要坏大事。你不知道,这安得海不一般。职务上他是内宫总管太监,感情上他是慈禧皇太后的心腹之人。”
丁体常;“有人还说这安得海是个假太监,自幼就混进宫来,与皇太后有奸情……”
丁宝桢:“不得胡说!那是对我大清不满之人所造的谣言,不足为信。不过有个说法倒是真的。原先皇太后还未被先帝宠幸的时候,这安得海就是先帝身边的太监。皇太后认他做了兄弟,他全力在先帝面前举荐,皇太后才成了先帝身边的人,也才有了今天的权势。——这些个宫中的轶事我们不去管他,我们要管的是,这个安得海违反祖制,冒充钦差,招摇撞骗,为非作歹。一切按照大清律法定罪就是了。”

丁体常:“父亲既然如此态度,又还有什么顾虑呢?”
丁宝桢“为父既为大臣,自应竭力维护纲常,若不能将在我的地盘上扰乱朝纲之人绳之以法,便是失职,上对不起君父,下对不起黎民。为父顾虑的是,那小太监跑回去向皇太后禀报之后,皇太后很可能会千方百计保他。一旦皇太后下道懿旨,为父也就无可奈何了。”
丁体常:“如果是这样,父亲不如先将这安得海一刀杀了,叫老佛爷的懿旨来了也不起作用。”
丁宝桢:“没有圣旨为父也不敢杀他,再说而今还没有审他,来龙去脉都还没有弄清楚,怎么能够就杀呢?”
丁体常:“那么,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皇太后将安得海带走吗?”
丁宝桢:“这正是为父思虑不安的地方。不过,等一会……”
丁宝桢度着步子,在院子里走了两个来回,忽然眉头一扬:“啊,有了!体常,给我去叫陈升!”
丁体常:“是!”拔腿就往前厅走。
丁宝桢立即走回院东厢书房,提笔疾书。
少顷,巡抚衙门营卫参将陈升来了,向丁宝桢拱手:“末将拜见抚台大人。”
丁宝桢:“你亲自带了此信,拿着巡抚衙门的牌子,再带一个弟兄,人不休息,驿站换马,昼夜不停赶往京城。到了京城之后,直奔朝堂,将此书直接送到皇上手中。若皇上有圣旨下达,必是要你带回。你又必须昼夜不停赶回山东。此事万分紧急,也万分重要,不可有误啊!”
陈升:“抚台大人放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正是我陈升报答抚台大人知遇之恩的时候了。我去也!”
陈升接过书信去了,接着便是马蹄声起,渐去渐远。
丁宝桢:“泰安县!”
何毓福:“卑职在。”
丁宝桢:“人犯何时带到?”
何毓福:“下午可到。”
丁宝桢:“共带来几个人?”
何毓福:“为首的安得海,还有就是他的太监陈玉祥、李玉安和保镖黄石麟。”
丁宝桢:“关在泰安的人犯有多少?可曾注意关好没有?”
何毓福:“除了带来济南的四人以外,尚有六十四人。卑职已经吩咐加强看管了。”
丁宝桢:“好。人犯带到之后,你赶快回去,看管好其余人犯,不可出事!”
何毓福:“卑职遵命。”
山东巡抚衙门营卫参将陈升带着随从一行两人骑着快马飞奔,穿过田野,越过山岗,从树林的浓荫下经过,从城墙门洞中跑过。
陈升跑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晚霞渐隐,薄霭冥冥。但他不敢耽搁,继续跑到朝堂丹墀之下,向黄门太监递上带来的书信。

黄门太监接过书信,转送到慈安皇太后的寝宫。此时,同治皇帝与东宫慈安皇太后正在说话。
黄门太监:“万岁,山东信使陈升奉巡抚丁宝桢之命,送来十万火急报疏。”将书信双手呈送到同治皇帝的手中。
同治皇帝览过书信,勃然大怒,拍案大叫:“这安得海真是狗胆包天。这下子该是收拾他的时候了!”
慈安皇太后也看过了书信:“这分明是慈禧主使,要不然的话,小小一个太监,他哪来那么大的胆量!”
同治:“如果是慈禧主使,她也太不象话了。”
慈安:“皇帝,那可是你的母亲啊。”
同治:“母亲?可是个霸道得不得了的母亲啊!”
慈安:“不管怎样,她可是生下你的皇太后,与我一同垂帘听政,这也是先皇信任你母亲慈禧和我慈安之处啊。”

同治:“可是她不象慈安皇太后老佛爷你这么通情达理,和善可亲。凡事她总要一意孤行,朕每行一步,她都要百般阻拦,全然不去想列强欺我中国,污吏豪绅钻营利己而误国,朕连着几回想提拔一个两个革新人才,都被她百般压制而提拔不成。长此下去,国将不国,朕每每想起,就寝食不安。朝臣们都说朕不象是她所生,而象老佛爷你所生的呢!”
慈安:“我与皇儿虽非嫡亲,却胜似嫡亲的了。这个不讲了。皇帝你说一下将如何处理这个安得海。”
同治:“我想把他杀了。”
慈安:“杀了她不怕得罪慈禧皇太后?”
同治:“朕这就是要得罪她这一次。这安得海一贯仗势欺人,很多坏主意都是他出的。这次朕一定要杀他。”
慈安:“怕只怕慈禧皇太后已经知道此事,会想方设法将安得海弄进京来,叫你杀他不成。”
同治:“那我给他来个先下手为强。皇额娘,我马上拟诏。”
同治皇帝带着满腔的义愤亲手拟写沼书。少顷写成了,交给慈安皇太后。慈安皇太后念:
接山东巡抚丁宝桢报称,有安姓太监违反我大清制度,擅自离开宫廷,在外招摇滋事,种种不法情由,实属不容。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敬效尤!着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辩。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着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钦此!

慈安:“好。就应该这样坚决。”
同治对黄门太监:“去给我叫山东的信使进来。”
黄门太监出去后,但听其在宫门边报道:“传山东信使陈升进见——”
陈升进了宫门,只见忙扣拜道:“山东信使陈升奉巡抚大人之命送书见驾,恭祝皇太后、皇上万寿无疆!”
同治:“陈升,你走的时候,巡抚还有什么交代没有?”
陈升:“启奏皇上,小人走的时候,巡抚大人要我昼夜兼程,驿站换马,务必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奏折呈到皇上手中。巡抚大人还说,如果有圣旨下的话,请示皇上将圣旨派给小人速速带回。”
同治:“那你就象来的时候一样回去,不得有误。”
陈升:“喳!”
慈禧皇太后叫刑部派的信使昼夜不停地赶路,骑着快马飞奔,穿过田野,越过山岗,从树林的浓荫下经过,从城墙门洞中跑过。
陈升带着随从一行两人跑在后面,也骑着快马飞奔,穿过田野,越过山岗,从树林的浓荫下经过,从城墙门洞中跑过。
这是一场加速度的赛跑。

图片提供:青年作家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