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生
大年初二的晨曦微露,新年的喜气尚浓。在中国的广大土地上,这一日是出嫁女子归省的良辰,各地的习俗或有异同,而在我老家秀水,这一天则有别样的意义。不同于多数地方的习俗,我们这里的女婿往往率先带着儿女回岳家拜年,或是由较大的孩子代为前往。而我,幼时最盼望的,便是与叔叔一同踏上前往老外婆家的拜年之路。
奶奶娘家在邻乡,翻越一座巍峨的大山,便是那片熟悉而又亲切的土地。对于幼时的我来说,那一个半小时的山路是漫长而艰难的,但心中的期待与欢喜却足以驱散一切疲惫。因为在那里,有我最亲爱的老外婆,还有那份只有在拜年时才能收到的红包。
红包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是无比珍贵的存在。在老家秀水,没有给红包的习俗,因此那两块钱对我而言,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当接过那红彤彤的利是包,我都仿佛拥有了全世界。

去老外婆家拜年前的准备,也是一件极为讲究的事。奶奶总会为我们精心挑选糖饼,而父亲则会用纸将其包好,再贴上红色的纸笺,寓意着吉祥与喜庆。
到达老外婆家后,舅公舅婆总会热情地为我们煮上一碗热腾腾的点心。那点心是自家做的糍粑,蘸上白糖,软糯香甜,温暖了整个心房。在享用完点心后,接着就是与其余来拜年的小伙伴嗨着放鞭炮玩耍,这也算是正式开始拜年的仪式。
正餐后,我们便会踏上归途。我和叔叔也不忘奶奶的叮嘱,特意交代表叔他们在初三四一定要记得请她回娘家。这样的习俗,在我们这里被称为“回外家”。初三四等娘家人邀请后,外嫁的女儿方可回娘家,而娘家的人也会再次把外嫁女儿送回家,如此往返四次,这个拜年的礼仪才算正式结束。
除了去老外婆家拜年,去姨妈家拜年则相对简单。一般只需相互走动一次,但那份亲情与喜悦,却丝毫不减。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但童年的那份纯真与期待,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每一次拜年,都是一次对故乡的深情回望,对童年的美好追忆。那份浓浓的年味,那份深深的亲情,永远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