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良谈:眼鼻耳观五脏动向
俗话说:眼睛越揉越瞎,鼻子不能抠,耳朵越掏越聋。
周伯良在民间有句口头禅:七天不见好,请你喝茅台。
访:中医全科奇才,中华”眼鼻耳速愈”疗法 创始人—周伯良, 他非常善用,高维心理疗法,佛学与玄学疗法,自然疗法、忏悔疗法、无痛而愈疗法。
眼鼻耳速愈疗法,是一种非常独特又绿色的自然疗法,而且效果非常显著,速度快。特别是眼睛重症、慢性、顽固疾病,非常有效。
古中医对于人体的理解深入而细致。在五官科学方面,中医不仅对眼、鼻、耳、等器官的生理功能有独到的见解,通过与五脏的对应关系,理出一套独特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体现出极高的价值。
古中医理论:
古中医认为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与外部五官九窍(指人体的五种器官,即心、肝、脾、肺、肾,和六种器官,即目、鼻、口、舌、耳、前阴)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
古中医对五官的认识:
古中医认为五官与五脏存在对应关系,即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对应关系不仅揭示了五官与五脏的生理关系,还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五官分属于五脏,为五脏之外候,在生理上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五脏的内在变化,可以通过外在的五官气色的变化而测知。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即青、黑、黄、赤、白五色在面部所呈的一般证候。
中医应用:
1、观五官诊疾病
通过五官可以诊察五脏的病变。肺脏有病,可见呼吸急促,鼻翼扇动;肝脏有病,可见眼角发青;脾脏有病,可见口唇部发黄;心脏有病,可见舌卷而短缩,两颧发红;肾脏有病,可见两颧和额部发黑。
2、预测病情走势
比如鼻高大,两颊部饱满,耳门丰厚,面部四壁方正,下腭部位饱满,耳垂凸露于外,面部五色正常,这样的人,寿命可达百岁。
五官功能失常,不能分辨声、色、香、臭、味,天庭与眉间不开阔,鼻子矮小,颊侧与耳门窄小而不饱满,面部四旁肌肉消瘦,下腭又窄又小,耳垂珠及耳上角向外反出。
这样的人,虽在平常没有疾病的时候脉象与气色均正常,但已有天寿危殆的不良象征,一旦有病,情况即很重。
1.眼疾病病症:
眼睛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视觉器官,眼疾病主要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等等。。。眼睛与肝脏、心脏、肾脏等脏腑互为内外,中医治疗眼病一般从调整脏腑功能入手。
2.鼻疾病病症:
鼻子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鼻疾病主要包括鼻炎、鼻塞、流鼻涕、鼻窦炎等。鼻疾主要与肺脏、脾胃等脏腑有关,通过调整脏腑的功能来治疗鼻疾。
3.耳疾病病症:
耳朵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听觉器官,耳疾病主要包括耳鸣、耳聋、
耳痛等。。中医认为,耳疾主要与肾脏、肝脏、脾胃等脏腑有关,通过调整脏腑的功能来治疗耳疾。
预防眼鼻耳炎症的感染途径:
眼鼻耳炎症: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因为七窍是相通的,眼鼻耳一般感染的情况是通过局部,比如游泳进水,揉眼睛,抠鼻子,掏耳朵以后交叉感染的。另外比如感冒以后,引起的交叉感染。所以感染了眼鼻耳炎症之后,最好是异病同治,解决根本。
佛性之理:眼鼻耳业障病
1、青光眼、白内障 ---- 看别人缺点动心,办不开的事,心里有压力,看人家做事不对、生气、看不上人的过。
2、眼底充血 ---- 上焦火大,性格不温柔的过
3、眼疼 ---- 生气看不上人的过
4、鼻子疾病 ---- 不爱与人沟通的过
5、鼻炎 ---- 有两种,一种是怨老人,还有一种是有火。
6、嗅觉闻不到味道 ---- 怨上来的。
7、耳鸣、耳聋 ----爱听闲话、烦人家说话、生气的过,或者动不动生闷气。
8、耳鸣 ----生闷气,怒气伤肝,头晕眼花,耳鸣牙疼。
9、中耳炎 ---- 听闲话、不能辩解是非的过。
专访:中华”眼鼻耳速愈”疗法:创始人 周伯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