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过大年 海珠行花街
文、图:李伦

一边是如画江景,一边是靚丽花街。迎春花市地理位置的优越,要数海珠区滨江路。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在广州过年,海珠行花街,幸福感满满。

2月8日,大年廿八,农历新年——龙年即将到来。羊城下起小雨,但市民行花街的热情不减,游人如织。穿过海珠花市高大威水的门楼,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栩栩如生的长龙。长龙底座是一幅20.24米长的国画,这幅国画长卷是岭南画派著名画家陈金章、陈永锵等24位老师的杰作,展现了海珠从古海岸变迁到今天的盛世。20.24米长的国画长卷,蕴含了2024年,同时表达了海珠花市的历史。

史料记载,花市源于广州海珠庄头村,从前那里是十里花田。有诗描写海珠人栽种素馨花的景况,“三十三村人不少,相逢多半是花农”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辛勤劳作的花农每天釆摘鲜花运送到广州城内,逐渐形成了一个花市,延续到现在。

海珠花市中心区域还设有舞台,主办方组织惠民演出,专业与群众演员载歌载舞,洋溢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在花市现场可见,由广州市海珠区民间文艺家为主体的非遗展区特别受到市民的欢迎。大年二十九下午,中央电视台记者到海珠花市釆访,虽然天不作美下起小雨,但花市人流不减,赏花买花的市民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海珠花市特意安排的广府非遗打卡点,包括广绣、广彩、榄雕、蛋雕、指掌画等,其中包括省市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央视记者听了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创会会长刘小玲的介绍,目睹非遗大师们的艺术造诣,称赞不已。

参加海珠花市的非遗工艺美术大师来个全家福

未行花街吾算过年,市民游客对花市情有独钟。

在花市东门的立体展示台两面,各放大了一幅广彩画,广彩作品出自广彩世家“赵兰桂堂”第四代传人赵艺明的夫人、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广彩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冯瑞华之手,成为了2024年海珠迎春花市“标志性建筑”的重要构件。

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品特色美食。

《花街留影》

这里是海珠区花市的分会场——江南中街道花市,也是一河两岸景,水环境大为改观,河涌流经素有“竹子公园”美誉的广州晓港公园。以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命名的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也位于海珠,该协会志愿者为残疾人士、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做好事献爱心,坚持十七年如一日。协会在去年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为以上群体派送节日慰问品……请大家吃团圆饭,实现“微心愿”。

迎春花市期间,志愿者连续几天陪同他们“行花街、过大年”体现了广州的年味,海珠的人情。
